著名的越戰照片《戰爭的恐怖》(The Terror of War)或被後世俗稱的《燒夷彈女孩》(Napalm Girl)可以說是攝影史上標誌性的作品之一,真實記錄著越戰對南越居民的禍害。近日,世界新聞攝影比賽(World Press Photo,下稱WPP)宣布,由於缺乏實質證據證明作者是誰,因此決定暫停照片署名。
《戰爭的恐怖》由美聯社攝影師黃公崴(Nick Út )於1972年6月8日拍攝,相片記錄著南越村莊Trảng Bàng遭受燒夷彈襲擊後,9歲女孩潘金福(Kim Phúc)赤裸逃離的震撼場景。由於相中潘金福被燒夷彈擊中,因此照片後來都俗稱為《燒夷彈女孩》(Napalm Girl)。照片更在翌年奪得普立茲新聞攝影獎(Pulitzer Prize for Spot News Photography),成為了反越戰的象徵之一。
2025年1月,由 Bao Nguyen 執導的紀錄片《特約記者》(The Stringer)在辛丹斯電影節(Sundance Film Festival)首映。該片提出,《燒夷彈女孩》並非由廣為人知的黃公崴
拍攝,而是出自自由攝影師阮清藝(Nguyen Thanh Nghe)之手。他當時為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的特約記者,常以自由職業身份向美聯社出售照片。紀錄片稱,阮清藝在事件當日拍攝了這張照片,並以20美元及一張列印照片的價格,將其賣給美聯社越南西貢分部的照片編輯 Carl Robinson。
紀錄片邀請法國非政府組織 Index 的法證專家進行視覺分析,通過比對黃公崴當天拍攝的其他照片並模擬現場場景,證明黃公崴在照片拍攝時無法身處適當位置。阮清藝本人在紀錄片首映時現身,親口確認了自己的說法,引發各界對照片歸屬的爭議。
紀錄片推出後,WPP 與美聯社分別展開調查。美聯社根據目擊者訪談、攝影機檢查、現場 3D 模型及倖存底片的方向進行分析,結果顯示無法證實照片由黃公崴親自拍攝,但也沒有確鑿證據證明照片出自他人之手。因此,美聯社認為不應剝奪 Nick Út 的照片歸屬權。
然而,WPP 在調查報告中亦有援引美聯社的調查結果及紀錄片的資料,認為照片存在「大量且可信的理由」足以質疑現有歸屬。WPP根據地點、距離和當天所使用相機的分析,認為阮清藝或越南軍方攝影師黃公福(Huỳnh Công Phúc)兩人比 黃公崴處於更適合拍攝這張照片的位置。WPP指出,鑑於照片疑點過多,且缺乏實質證據確定作者身份,因此決定擱置照片署名,直到有進一步的確切證據證明或反駁原作者身份為止。
WPP 執行長 Joumana El Zein Khoury 強調,此決定僅涉及署名問題,不影響照片1973年普立茲新聞獎的效力,也不質疑其真偽性或作為20世紀歷史重要記錄的地位。她表示:「這張照片對越南、美國乃至全球有著深遠的影響。」
美聯社對WPP決定表示不滿,副總裁兼全球新聞製作主管Derl McCrudden稱:「我們理解WPP根據調查結果採取了與我們不同的行動。這是他們的權利。然而,美聯社對照片的擁有權是無可質疑的。」黃公崴得知結果後,透過代表律師發表聲明,稱 WPP 的決定「令人遺憾且不專業」,並指出阮清藝的主張「缺乏任何佐證或目擊者支持」。
《燒夷彈女孩》這張照片象徵著戰爭的殘酷與人性的脆弱,堪稱攝影史上的經典之作。儘管其作者身份陷入爭議,且可能永遠懸而未決,但其歷史價值已超越署名本身,成為人類共同記憶的一部分,提醒世人戰爭的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