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考題告訴我們的事——中國考試作文題目演進/退化史

其他 | by  黃潤宇 | 2018-06-22

六月四日晚,走在去往維園的路上,忽然收到一條內地媒體「野馬青年」的消息推送:「每年的六月最重要的日子就是高考了」。不知道這是不是有心人給出的暗語,但也引起了這樣一個想法:六月確實是個屬於青年的時節。當香港人為二十九年前死去的年輕亡魂點白燭時,內地有九百七十五萬考生正在挑燈夜讀,迎接即將開始的高考。而那些高三班級的墻上,或許也張貼著「生死在此一搏」的標語,氣氛凝重異常。


華人看重考試,幾乎視之為出人頭地的唯一途徑。《紅樓夢》中賈政厭惡寶玉荒疏學業,加以其他種種原因,將寶玉打到「聲噎氣絕」,說教訓兒子為的是「光宗耀祖」,這樣的例子今日也屢見不鮮。考試制度在中國由來已久:隋朝以前「入世」多看世襲、門第;隋朝時期增設「進士」和「明經」兩項名目,「科舉制」有了端倪;唐宋以來,「科舉制」逐日完善,自此成為了「踏入仕途」的關鍵。


然而歷時千年,考試制度幾經變革,「作文」卻一直是考試(現代中文考試)裡的重頭戲。高中時期老師常作預測,叫我們多看時事,說不定裡面就藏有作文考題。但內心不免咕噥:新聞看了不少,但怎麼還沒寫出滿分作文呢?


詩文到八股:離終南山越來越遠


現在的考試,文體多限於記敘文與議論文,部分試卷著重標明「文體不限,詩歌除外」。然而在唐代,除了要考時務策,還需考驗寫詩功力。盛唐時期詩人祖詠就在考場上寫出「破格之作」——


據《唐詩紀事》卷二十記載,玄宗開元十二年舉行的進士考試,題目為《望終南余雪》,要求考生寫一首六韻十二句的五言排律詩。祖詠寫了四句便交卷(這好比要寫八百字作文,最後只寫兩百字就交了)考官問其為何不寫完,答「意盡」。寒窗苦讀多年,為了一日考試,有祖詠之膽識者應該也為數不多,換成是你又敢不敢呢?(有圖有真相:2009年,又有位四川考生通篇以甲骨文撰寫作文,僅得八分,最後被復旦大學破格錄取)。以下便是祖詠考取進士所作之詩: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短短四句,令人身臨寒涼清透的景色中,果然是意盡便收手,方有餘韻。


26158293170700153

(圖為四川考生以甲骨文撰寫的作文)


盛世裡的考試尋求詩文全才,亂世中的考試,則是急迫尋求解決問題的人。崇禎七年,崇禎帝殿試親自出題策問:


「所與共治天下者,士大夫也。今士習不端,欲速見小。茲欲正士習以復道,何術而可? ……今欲滅敵恢疆,何策而效?……但欲恤民,又欲贍軍,何道可能兩濟?……往古文武似不甚分,今奈何牢不可破?爾多士留心世務久矣,其逐款對答毋諱。朕將親覽焉。」


或因面對內憂外患,試題皆與種種社會問題有關。考獲狀元的劉理順,曾十次落第,至第十一次與試也被列入下等,直至崇禎帝複查考試卷(亂世中的皇帝要OT啊),發覺其「文中所論皆治國安民之良策」,後封其為翰林院修撰。時代形勢急上眉梢,考試標準要暫放下文采、思想,實務與對策才是最緊要的東西。


盛世有時,亂世無期。到了清朝末年,作文題目的走向越來越與現實問題掛鉤。清代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的殿試考卷,分為史論與各國政治、藝學策兩場,前者要談北宋結金以圖燕趙、南宋助元以攻蔡等歷史問題,後者則要論日本變法、美國禁止華工政策等時政問題,力圖「陶鑄國民、造就人才、振興實業」……(整理以上一番資訊已讓筆者神情恍惚、不明覺厲,劉春霖竟能就此考題獲取狀元之名,真了不起。但,狀元還是沒有扭轉大清的命運……)


考試方式隨時代需要而不停改變著,孰好孰壞並無定數,只歎尊崇想象的那座「終南山」,現已已經遙遙隱去了。





表態到頌揚:考場上的鍵盤戰士


末世時的考題總圍繞著家國社稷,那麼共和國成立初期時,作文題目又有怎樣的新意?1951年,中國成立後的第一篇高考作文產生,命題為《一年來我在課外努力工作》及《論增產節約的好處》(二選一)。要圍繞這樣的命題撰文,比起作文,更像是寫工作報告。這是共產主義想象中的產物——在課上論詩論文,更重要的是每個人對自己生產力的認知。作文,考試,最終目的還是「提高產量,實現共產主義」。


往後十幾年,高考作文題目一直圍繞著勞動、幸福、大躍進展開,並無他例。其中值得一說的,是1962的題目《說不怕鬼》,要學生進行無神論身份的表態,可是細細想來,如果世上沒有鬼,又哪來不怕鬼一說?


文革結束後高考復考(1977年),八十年代初開始,作文題目也隨著社會風起的變化而多元起來,除了從前指定題目、限定敘述對象的「命題作文」,又多了以一詞一句拓展開去的「話題作文」。彼時開始,學生要談「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要去信光明日報談環境問題,可以延伸發揮的空間越來越多,學生自然要開始鍛煉思維。


特別提一提1989年的考試作文,這是幾年間少有的「小範圍命題」:


「你的好朋友××是某重點中學高三年級里中上水平的學生。他對歷史特別感興趣,從高一開始,就立志報考某重點大學歷史系。現在畢業在即,班主任李老師動員他報考一般院校,認為這樣錄取的把握比較大。他父母認為學歷史『出路』窄,由於他外語成績很好,所以堅決主張他去報考外經、外貿專業,將來容易找到工作,待遇也比較優厚。他為此感到困惑和苦惱,給你寫了一封信,想听聽你的意見。請給他寫一封回信。」


八十年代末的中國經濟發展如此迅速,民主的希望剛剛出現就旋即破滅,天安門事件甫過,青春躁動的學生受到沉重打擊。試想一下,如果你是考生,又會給那位「朋友」什麼樣的建議?今日再回頭看,衷心建議這位糾結於「留下來」還是「轉頭走」之間的同學:考上對外經貿,然後速速離去吧!對照今日香港,在社會運動中失落的青年們,不也是在留與走之間徘徊?1989年的作文試卷,竟然是讓我們盡快面對這個艱難的選擇。


2004年起,各省份開始出獨立出卷,作文題目也越來越廣泛,私以為有些接近盛唐時期那「終南山」的氣魄。標新立異者,如江蘇卷「鳳頭豬肚豹尾」、江西卷「田鼠或田鼠天敵給人類的一封信」、天津卷「兩條魚的對話」,文學和思辨特性展現其中。然而這情景有如眾多曇花在一夜開盡,近年的高考作文題目,尤其北京與全國試卷,開始出現不少「中國」元素,包括要求考生寫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真心問,那麼到底要用中文寫還是英文寫呢?)、或以「新時代新青年——談在祖國發展中成長」或「綠水青山圖」為題作文(如果寫自己不是新青年、沒有成長過,會不會就變成零分作文了?)。這樣的題目拒絕了思辨的可能,而是引導考生表態、讚頌,間接地在教育過程中也對老師產生了要求:要得到高分,必要教會學生頌揚之道。


那些敢說真話、敢於思想的青年,迫不得已落入這樣一個考試圈套;又磨損、流失了多少本會蓬勃生長的思想?如此制度之下,還有誰人為往事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黃潤宇

《無形》編輯。青年寫作者。

熱門文章

關於爸爸的兩位小演員

影評 | by 毛曄穎 | 2024-12-24

張愛玲與宋淇談瓊瑤 也談亦舒

歷史 | by 馮睎乾 | 2024-12-12

編輯推介

2024 好平安編輯室 聖誕Chill Guy書單

如是我聞 | by 虛詞編輯室 | 2024-12-25

迪士尼刪除新作的跨性別元素

報導 | by 虛詞編輯室 | 2024-12-21

飲江詩兩首

詩歌 | by 飲江 | 2024-12-19

Fahren

散文 | by 言水 | 2024-12-19

被時間觸碰的光之羽

散文 | by 賴志豪 | 2024-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