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回顧】書就是信念,2020香港文學十二星宿

現象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1-07-13

城內局勢本已動盪紛擾,年初降臨的疫情為這城更添愁緒,在此亂世當前,猶幸尚有書能慰藉心靈,讀得一本好書,亦能讓人們認識自我,同時喚起內心的信念,連結到更大更廣的世界,在黎明前的黑暗繼續前行。「虛詞編輯部」特意精選年度文學出版書單,羅列2020年出版的十二大文學佳作,但願能以好書與每位同路的香港人共勉。


日記敘事,見證城市的創傷——《黑日》韓麗珠(出版社:衛城出版)


早前韓麗珠的《黑日》得到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可喜可賀。在《黑日》第一版的時候,書的銷情非常好,香港很快便斷市,出現了一書難求的現象,可見《黑日》對香港讀者的重要性。《黑日》是韓麗珠對於反送中運動的所思所感,以日記為敘事方式,寫下這場運動的每一日是多麼黑暗無光。她以作家身份見證這座城市的創傷,以致回憶不被抹去。在重大的歷史事件前,文學有何用呢?《黑日》或許是一種回答。


日子的肉身:讀韓麗珠《黑日》



虛實間守住記憶中的街道——《我香港,我街道》香港文學館主編(出版社:木馬文化)




香港文學館集結三年來的「我街道,我知道,我書寫」計劃,編收五十四位風格各異的精彩文章,在虛實之間守住記憶中的街道,從不同角度、面相與經驗,呈現既繁複卻又多姿多采的香港。為求真實呈現香港街道多元面貌,不同立場作家也列陣其中,並分為「港島」、「九龍」、「新界」三大章節,結合文學的虛構維度與現實維度。


選擇將「我街道」文章在台灣出版,編者之一的鄧小樺希望藉此能令香港文學接觸更多讀者。事實上,《我》於今年二月在疫勢初臨之時面世,短短出版兩周隨即火速宣佈再版,亦登上香港誠品暢銷榜,屬於後反送中書籍在港台熱銷潮之一。



鬼魂書寫的北京歷史——《北京零公里》陳冠中(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

在北京居住二十年,陳冠中今年出版了最長的一部小說《北京零公里》。三十萬字,四百多頁,分為內、外、秘三篇,書寫北京二千多年來的歷史——包括那些「非自然死亡」的人。書的起點是八九六四。在小說「內篇」裡的「活貨哪吒城」,就是有史而來,於北京城內死於非命之人的地下城,若再無人間的紀念,「活貨」就成死灰。

沒有人記得的歷史是沒有用的。這樣的歷史觀,彷彿解釋了陳冠中何以自《盛世》、《裸命》、《建豐二年》便不斷書寫,彷若再無人傳閱,他仍會執迷要蒐集、整理、講述活貨哪吒城的歷史。三十萬字,於一個寫短篇小說的作家來說是突破,也是一個文人對敘述歷史的責任。在陽間的我們,也在面對一場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無形・讀L】「歷史本身何曾有逗號句號」——筆訪陳冠中《北京零公里》



文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葉靈鳳著,盧瑋鑾策劃,張詠梅註《葉靈鳳日記》(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


今年由盧瑋鑾、張詠梅整理、箋注的《葉靈鳳日記》,一盒三冊的大部頭書,書籍設計概念名為「火舞黃沙」,燙金的書名配上金色的火鳳凰圖像,意指文字與經歷如火,經過千錘百鍊,才煉成靈巧的火鳳凰,以如此巧思呼應「葉靈鳳」之大名,彷彿才能襯托出這位南來文人在香港文化界的地位。

華麗大氣的裝幀以外,《葉》的賣點,當然是小思老師及張詠梅老師整理的箋注,仔細程度媲美百科全書,亦提供了一個更廣闊的角度了解葉靈鳳。葉靈鳳是充滿爭議的人物,一九三八年抗戰淪陷後,輾轉流落香港,一方面被內地文壇視作「漢奸文人」,卻又似是與共產黨有密切關係。陳智德提到,在書中講及葉靈鳳想用「國破山河在」為題寫文章時,小思老師在箋裡提到「在敵治境中講國破山河在,實在難為」,可見小思老師留意到當時葉靈鳳兩難的處境,亦讓我們理解到一個身不由己的文人,如何通過他的文字,以暗喻、典故,隱晦地處理一些複雜的時代問題。


逆境中打好手上的爛牌——《鴛鴦六七四》馬家輝(出版社:新經典文化)



馬家輝自己說過:「我五十歲才開始寫長篇小說,有必要急起直追,不寫則已,一寫便要寫三部曲。」在2016年他首先推出了第一部《龍頭鳳尾》。時隔四年,馬家輝在今年推出續集《鴛鴦六七四》,是為香港三部曲的第二部,依然有宏大背景,把真實的歷史融入想像,建構出一個令人覺得「好似真係存在」的故事,以「灣仔人」的身份寫一個灣仔的故事。


《龍頭鳳尾》以30年代至二戰爆發初期的日佔香港為背景,陸南才與英國官員張迪臣的禁忌之愛。《鴛鴦六七四》則以陸南才的得力助手,孫興社第二把交椅哨牙炳作為主軸,由哨牙炳「金盆洗撚」退出江湖的事件說起,亦有澳門江湖、九龍城的南來黑社會。


以牌九論,「龍頭鳳尾」大殺三方,《鴛鴦六七四》則是最爛的牌。故事一開始就寫哨牙炳在退隱江湖的宴會上連摸三把爛牌「鴛鴦六七四」,並且透露出他的人生觀:逆來順受,與陸南才的口頭禪「是鳩但啦」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對比起陸南才,哨牙炳的故事沒有那般轟轟烈烈,但卻正正回應了馬家輝所說:「每個人都會摸到爛牌,把手上的爛牌打好,是生命裡唯一我們能夠做的事。」我們都是「哨牙炳」,在現時的大環境中,學會在逆境中好好生存是我們唯一可以做,也是應該要做的。


鴛鴦終成六七四,紅花亭上誰行先?——讀馬家輝《鴛鴦六七四》




以詩喚起內心的信念——《一切閃耀都不會熄滅》廖偉棠 (出版社:新經典文化)



這是一本寫給香港,以及這個不完美的世界的情書,收錄身為作家、詩人、攝影家的廖偉棠,2017至2019年期間寫下的136首詩作精選,將他對香港,對自由,以及對社會底層的關懷,表達出凝煉的情感,藉詩喚起每個人內心的信念。此書同時收錄五幀廖偉棠拍攝的照片,在這個亂世不安的時代出版,儼如一本沉重安詳的禱詞。


經歷過去一年的反送中運動,撐起過往城市繁榮的閃耀,隨著惡法逐漸變得黯淡,但即使面對眼前時局感到灰心無力,廖偉棠卻仍不願放棄希望,以詩作為靈魂的器皿,訴說運動時期的香港,也寫出後來的香港,將祝福留給下一代,與讀者堅持那道微弱強不會熄滅的閃耀,不畏犧牲,逆權起義,在艱難的時刻繼續往前走。


謝曉虹的多夢時節——《鷹頭貓與音樂箱女孩》(出版社:寶瓶文化)+《無遮鬼》(出版社:香港文學館)

《鷹頭貓與音樂箱女孩》是謝曉虹第二部作品、首部長篇,距離第一本著作《好黑》已有17年了,廣受期待。這部描寫中年教授和芭蕾人偶的畸戀的小說,據說後半部曾因受社會運動影響而大幅改寫。作者將一道冷硬的政治帶進充滿奇特幻想、春色的夢裡,將所有事突然變得「現實」了。出版之後引來多篇評論,評論者包括關天林、李薇婷、沐羽、陳韻紅。

購買LINK:http://www.hkliteraturehouse.org/winterbookfair2020

    

同年12月,謝曉虹推出第二本短篇小說集《無遮鬼》,社會動盪而革命叢生的這段時期,謝曉虹以魔幻寫實手法持續創作短篇小說,在一虛構的空間中與現實維持緊密關係。後NSL時期,鬼的語言也許是一種暗號,需要通過重重干擾,重新找回一個「想像的共同體」。


時代眉批,記下文人風骨——《青山亂疊》林道群(出版社:Thinker Publishing)


今年七月,《青山亂疊》出版。董橋先生看過後,形容《青》乃「日後研究我的書的人的『聖經』」,更有言「讀全書恍似讀了時代腳印的眉批......將來研究我們這一代作家的人一定少不免要參讀這本書。」

牛津大學出版社總編輯的林道群,歷來為本地外地文學名家編輯、裝幀、出版書藉無數,而《青》一書更是他身兼做書人和讀書人的心得結集。全書以典雅的筆法,娓娓道出一眾海內外華人及大陸知識份子的軼事,亦紀錄了一代代的讀書人怎樣在六七暴動、台灣白色恐怖,甚或六四等種種時勢跌盪,仍然堅持文學風骨,為文化事業耕耘。這年香港山風海雨飄搖,青山綠水不再,林道群先生此時出版《青山亂疊》彷彿更有深意。

《青》全書六百多頁,全彩,布面精裝,初版印量只有七百,本說不再加印,終在今年九月底二印,隨即售罄。如獲再印,實屬我輩讀者之福氣。


身處城市的如坐針氈——《渡日若渡海》李智良(出版社:香港文學館)


暌違12年後,李智良推出新作《渡日若渡海》,一眾粉絲等候多年,新書反應熱烈,現時已經再刷。

新書由不同時期的短文集結而成,時間緯度寬闊,部分文章早於《房間》寫成,最新的文章則於2020年中完成。書中描寫了很多短暫的時刻,並由該個時刻切入,打開記憶且把時間無限延伸,把不同的片段拼湊在一起,有聲音、時間,甚至是空間的轉換,就像攝影中的雙重曝光或者多重曝光般。《渡》書寫了一種處於城市中的不舒適、不心安,似是旁觀他人,卻又好像不是他人,主體與客體之間撲塑迷離的關係,遊走在主客之間正正其吸引之處。這種獨特的寫作方式正正是李智良的特色,他在書中書寫了自身處於資本社會當中的不舒適,那種如坐針氈的感覺或者也是我們的寫照。


以溫柔包裹烈火——黃碧雲《附件三時期之百無書》



2020年6月3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全票通過香港國安法,並將國安法納入基本法的「附件三」。與此同時,黃碧雲親手油印做書,於七月底寫成她的《附件三》。

黃碧雲的《附件三》拼貼1997年的主權移交典禮和 2020 年國安法實施後的香港,寫及家長車手、抗爭者、老師、基層等各種港人,遊移「公共」與「私密」之間,以個體情感作見證,藉以顛倒公共政策的正當性,一如黃碧雲的文字,以溫柔包裹烈火,療癒傷痛。

黃碧雲的絕版書一直有市有價,她一直拒絕再版,稱無法承受回顧作品的揪心。這些書作中的私密性是吸引讀者急於窺探的原由。而《附》一書,沒有量產,全數只有十九本手作書,於今年十月在天地圖書店面陳列及發售,售價由1800至5800元不等,並瞬間售罄,惟現場可以自由拍照。黃碧雲把做書藝術做到極致,以有限傳閱的方式,開拓另類的書寫與閱讀經驗,對應當下香港新常態。


文學巨匠轉行做笑匠——《後人間喜劇》董啟章(出版社:新經典文化)

董啟章向來予讀者感覺屬於精緻認真、一本正經,但這次他突破自己,由文學巨匠走到笑匠,寫出較通俗的科幻喜劇。董啟章將文學、科幻和哲學融為一爐(甚至將康德加入小說中),成為另一種別具風格的科幻小說。董啟章嘗試以「有距離」的方式觀察,經過沉澱後書寫對理想社會的模樣,希望以新角度和書寫的形式打動讀者。小說所處理的其中一個問題是,作家怎樣回應香港的社會動盪?雖然小說的場景設於新加坡,但有不少地方呼應香港。



附:歷史考掘刻不容緩!兩大香港文學系列值得你注目!《香港文學大系1950-1969》+「香港文學經典復刻」

《香港文學大系1950-1969》(出版社: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延續上一輯(1919-1949)的系列,香港文學迎來新一輯的「重磅」編選,包括陳智德、鄭政恆、梁寶華在內的21位專家學者擔任主編,追本溯源,選取1950至1969年的經典,同時發掘被遺忘的佳作,向讀者講述香港千變萬化的城市形象與歷史故事,也深入細膩地訴說我城在這個變動、轉折、離散時代的文學傳奇,為研究者提供珍貴歷史材料。


《香港文學大系1950-1969》全系列共16卷,除了延續上一輯(1919-1949)的各卷系列,本輯亦首次出現「粵劇卷」與「歌詞卷」,值得粵劇迷研究和收藏。同於今年六月率先面世的《新詩卷一》(陳智德主編)與《新詩卷二》(葉輝、鄭政恆主編),則接續上一輯的編選體例,看重藝術水平,也考慮文獻價值與歷史意義,追尋藏匿的香港詩境之餘,同時期望呈現一種歷史意識,記下當代的苦思、掙扎、失語、幻滅、覺醒。根據新聞報導,有一位脫罪的抗爭者,休庭時在看《香港文學大系》的評論卷,表示想多認識香港的歷史,此情此景怎不叫人感嘆。



「香港文學經典復刻」(出版社:香港文學館有限公司)

133512158_517906252493622_3704194874716453834_n



香港文學館今年總共出版了四本「香港文學經典復刻」,分別是吳煦斌《看牛集》、崑南《天堂舞哉足下》、游靜《另起爐灶》、杜杜《飲食魔幻錄》。復刻中《天堂》是前衛小說,其餘三本都以散文為主,充份見到九十年代香港報章雜誌園地之多元,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方式獲取極好的養份。四本復刻在網絡銷售反應不錯,而各自都以不同的方式配合了時勢。由於今次的資助比較充足,復刻本本靚過原版,引來專業人士怒斥「咁樣唔係復刻囉!」OK,唔(係)復刻都復刻左,靚咗就算啦俾條生路行下。


購買LINK:http://www.hkliteraturehouse.org/winterbookfair2020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周處除三害》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4-05

堂郎

小說 | by 李俊豪 | 2024-04-05

一個清明,和無數個

散文 | by 王崢 | 2024-04-03

臺灣現代攝影之父張照堂離世 享壽81歲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4-03

以後

散文 | by 黃戈 | 2024-04-06

【無形.同病相連】太空漫遊

詩歌 | by 陳康濤 | 202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