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完整名單】第十六屆香港藝術發展獎出爐 西西奪「終身成就獎」最高殊榮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2-05-23


香港藝術發展局主辦的「第十六屆香港藝術發展獎」昨晚(22日)舉行網上頒獎禮,合共頒發 25 個獎項表揚本地藝術家或團體的成就,以及推動藝術發展的貢獻。著名作家西西(張彥)榮獲「終身成就獎」的最高榮譽,而「傑出藝術貢獻獎」則由實驗藝術家榮念曾、知名作家董橋,以及舞蹈家梅卓燕同時獲得。另外,謝曉虹憑《無遮鬼》奪得「藝術家年獎」,蘇苑姍則憑《一個可以活下去的世界,是可能的》奪得「藝術新秀獎」


西西︰文學重創新,鍾情《欽天監》


「終身成就獎」旨在表揚多年來對香港文化藝術有重大貢獻的殿堂級人士。現年 84 歲的西西,1937 年生於上海, 五十年代來港定居至今,香港葛量洪教育學院畢業,曾任教職,為香港《素葉文學》同人。西西筆耕大半世紀,著有《我城》、《飛氈》、《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等多部小說作品,她將患乳癌經歷寫成《哀悼乳房》,病癒後因傷患改以左手寫字,右手縫製玩偶自療,將經歷結集成《縫熊志》、《猿猴志》等,曾獲「年度文學作家」、「紐曼華語文學獎」等。評審讚揚西西文體不限一端,包括新詩、小說、散文等,風格突出,多以香港的城市生活為題材,筆調輕鬆,觀察入微,手法深受現代文學影響,常以創新手法表示對小說形式的重視。


西西在錄影訪問中表示為得獎感到高興,最喜歡的是近作、長篇歷史小說《欽天監》,因為之前沒有人寫過這種形式和題材,「因為寫來寫去都沒有特別之處;但文學在意創新,有創新就好。」


西西多年知交,《素葉》同人何福仁在臉書表示,是因為今年不用出席頒獎禮及上台,西西才願意接受獎項。


西西:其人其事


榮念曾、董橋、梅卓燕奪「傑出藝術貢獻獎」


本屆「傑出藝術貢獻獎」共有三名得主。被譽為「香港文化教父」的華人實驗藝術先驅榮念曾,多年來致力推動實驗藝術、策動文化交流、推動創意教育,並先後擔任多個本地藝文機構的董事局成員及顧問,積極參與及推動藝文政策發展,在藝壇成就斐然。


榮念曾創作50年展思考過去、現在與未來 策展人劉小康:是香港文化發展的參考


另一得獎者為知名華文作家董橋,撰寫文化思想評論及散文多年,文筆雄深雅健,形成風格獨特的「董橋體」,在文壇舉足輕重。在從事媒體工作期間,更發揮媒體的責任與使命,試圖為華文世界的讀者加深認識新聞、文學、歷史、文化、政治與社會之間的關係,培養讀者的視野。


《讀胡適》獲香港書獎 董橋得獎感言:「我們都要有所執著」


一直活躍於本地及國際舞壇的舞蹈家梅卓燕,以「遊走於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風格馳名,曾多次代表香港應邀參與國際知名的舞蹈節演出,被譽為「香港舞蹈大使」,並獲得多個香港及國際舞蹈大獎,表揚她在海外作為香港文化大使的貢獻。


謝曉虹︰文學代表自由和可能性


作家謝曉虹憑最新出版的短篇小說《無遮鬼》奪得藝術家年獎(文學藝術)。《無遮鬼》題材指涉時事,以獨特的想像力,結合魔幻寫實手法描寫城市的現象及人的心態情緒。


謝曉虹得獎時感謝感謝香港文學館以及台灣寶瓶文化出版其作品。她認為文學代表自由和可能性,「我想感謝堅持做創作、評論、出版,以及持續關注香港文學的人。」


除了文學藝術,藝術家年獎共涵蓋九大藝術範疇,其他得獎者包括香港舞蹈團首席舞蹈員華琪鈺(舞蹈)、中英劇團助理藝術總監盧智燊(戲劇)、《戲棚》導演卓翔(電影)、多媒體藝術家許方華(媒體藝術)、香港管弦樂團駐團指揮廖國敏(音樂);藝術評論、視覺藝術及戲曲獎項則從缺。


《無遮鬼》小輯


蘇苑姍︰黑暗之中,活得磊落真誠


而今屆「藝術新秀獎」(文學藝術)則由青年作家蘇苑姍獲得。蘇苑姍 2018 年患癌,病榻數年間寫下抗癌日誌《一個可以活下去的世界,是可能的》,是為自傳性的疾病書寫,提及療程種種細節、癌症與公義,帶著沉重意志,寄語讀者帶著勇氣尋找光明。


蘇苑姍透過錄音感謝出版社香港文學館、家人、以及給予她力量的親友。她認為文學不可能避開複雜,避開痛,「世界愈來愈崩壞,感謝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域,都有很多一直堅持的人,因為他們負重前行,在黑暗之中,讓我明白甚麼是真正的光明正大,讓我知道生而為人最重要是活得磊落、真誠。」


「藝術新秀獎」其他得主包括王家琪(藝術評論)、梁晉朗(舞蹈)、天台製作(李婉晶、艾浩家)(戲劇)、鄭智元(音樂)、勞麗麗(視覺藝術);電影、媒體藝術及戲曲獎項從缺。


【無形・共赴青山】Nothing more to say, No more ace to play——專訪蘇苑姍


石磬文化︰望把詩歌的聲音永久保存

另一本地文學單位,出版《聲韻詩刊》的石磬文化,憑「《讀音》網絡平台及詩歌保育計劃」獲「藝術推廣及教育獎」,是繼 2016 年後再次獲獎。《讀音》為已故詩人蔡炎培等香港詩人作聲音紀錄,亦聯合詩人、音樂人、影像創作人、視覺藝術家作跨媒介的嘗試。


策劃人池荒懸形容《讀音》是一個「慢火項目」,資源不多,卻希望把一些詩歌的聲音永久保存。「獲得認可,也許證明我們的工作是有意義的。我們衷心感謝香港詩人和香港詩歌的讀者。希望各人不論身在何地都與香港文學一脈相承。」


詩不只是文學:本地詩人、音樂人、影像創作者攜手製詩歌x電音x影像MV


閱讀「第十六屆香港藝術發展獎」完整名單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2024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詛咒

時評 | by Àlex Vicente(翻譯:印卡) | 2024-10-11

還有什麼能療癒你

影評 | by 鄧小樺 | 2024-10-10

不丹,並不簡單

影評 | by 穆純 | 2024-10-07

家訪

散文 | by 孫樂欣 | 2024-10-02

黑吧敬酒

書評 | by 惟得 | 2024-10-02

張愛玲金句,有時比周星馳更好笑

其他 | by 馮睎乾 | 2024-10-02

《只是影畫》的溝通與失效

影評 | by 搬金字塔的螞蟻 | 2024-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