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煒倫的畢業作品《転生 = Metempsychosis》(2000) 講述冷色系格調的頹廢都市中,人們都用機器幫自己洗去記憶、免除痛苦;至於何爵天的《FOUL》(2012)就藉一個中學生與其他同輩及師長的對抗,反思權力社會的種種弊病。如果說兩者都有甚麼共通,可能是有關自殺的情景,並獲電檢處評為「兒童不宜」。 (閱讀更多)
任劍輝、白雪仙主演的電影《李後主》面世五十五週年,片主廖先生以最新技術修復本片,於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再度放映。戴侶分享觀後感,圍繞其歷史與愛情的主題、于粦作譜的插曲,以及任劍輝把亡國之君的複雜情緒發揮得淋漓盡致的演技,藉此追憶和悼念五、六十年代的明星,感歎他們巨額斥資的傻勁,只是一切已成追憶。 (閱讀更多)
短篇小說作為較親近日常生活的文學類型,到底是如何興起?又有何特徵使然?鄧小樺在新書《文學看得開〈作品篇)》一一拆解,徵引中西作品,疏理其發展脈絡,指出短篇小說的核心在於結構和人物,但是作品的短小不能規限其詩意、深度及時間跨度。 (閱讀更多)
惟得對於電影的涉獵,無所不包,從不偏食,更曾出版影評集《戲謔麥加芬》,而陳廣隆評論此影評集,認為他比對不同大師級導演的鏡頭、引用配樂的源頭,以及自信地賞析劇本,皆是源於其觀察之細膩、而其文筆予人溫柔敦厚、義正詞嚴、細密美文的感覺,更展示了他對電影真摰的熱誠。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