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美國各地的公共圖書館與學校面臨著日益嚴峻的圖書審查問題。為此,南加州多個主要公共圖書館宣布加入由布魯克林公共圖書館發起的「書籍解禁」(Books Unbanned)計畫,旨在為全美青少年提供線上閱讀服務,以實際行動對抗這股禁書浪潮。該計畫允許13至26歲的青少年,無需家長許可即可免費申請電子借書證,線上借閱圖書館豐富的電子書與有聲書資源。
康文署轄下公共圖書館舉辦的兩大文學獎因內部檢討停擺兩年多,其中「中文文學創作獎」(文學獎)停辦一屆後,將於今年復辦。館方取消文學評論組,並於「來稿須知」新增兩項條款,國安條款以外,亦規定參賽作品不得有影射或誹謗他人成分、暴力、色情、粗言穢語、不雅,及任何令人厭惡的語言及行為,違者取消參賽資格。中文文學創作獎向來為香港重要的創作比賽,是孕育新一代作家的搖籃,而這次新增的條例前所未見,引起文學界及公眾關注。故此,「虛詞」分別訪問七位香港作家及學者,包括曾任評審的學者及參與過不同文學獎的年輕作家。他們圍繞此次條款改動的事件,談到文學獎與創作空間的意義,獎項的認受性等問題,值得我們深思關於文學創作的理念,以及現時香港文學創作的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