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中華書局"

【新書】杜杜《兩地相思》書摘——〈羅宋湯〉

書序 | by 杜杜 | 2025-08-11

專欄作家杜杜近月出版新作《兩地相思》,集結他曾於《明周》專欄發表的六十三篇散文,書寫他來回香港和紐約兩地, 以食物相思。在〈羅宋湯〉中,杜杜回朔了自己中學時期對羅宋湯的淺碟橙紅記憶,表示移居紐約後,希望把羅宋湯的真味探個究竟。藉由黃仁逵的〈羅宋裂痕〉以及黃宗江〈羅宋菜湯〉的文章對比了香港、紐約和上海的羅宋湯風味,探討其起源與多樣性,更揭示這些看似「不正宗」的湯品,其實都承載著各自獨特的「相思」,體現出羅宋湯包容百味、因時因地而變的本質。

【新書】羅卡《記憶穿越時代》自序

書序 | by 羅卡 | 2025-08-04

知名影評人及電影研究者羅卡早前出版新書《記憶穿越時代》,書中收錄著他七十年追光逐影的人生經歷。在序中,羅卡指出此書於2018年動筆,經社會動盪與疫情中斷,後轉化為紀錄片《聲影路》,並於友人鼓勵下續寫完成。全書共八章,順時序敘述從戰中淪陷至2000年後,聚焦於羅卡的成長環境與時代變遷的互動,以及逾七十年與電影的深厚緣分。當中夾敘夾議,收入舊文引用與大量圖片,希望藉此起到增進趣味和訊息量的雙重作用。

《跨越歐亞:香港報刊抗戰文藝資料翻譯與選輯(1937-1945)》新書對談── 協商、重構與超越 講座紀錄

報導 | by 施勁超 | 2024-08-24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教授鄺可怡早前出版鉅著《跨越歐亞:香港報刊抗戰文藝資料翻譯與選輯(1937-1945)》,並與張歷君、鄭政恆,陳智德舉行新書對談會,施勁超摘錄並整理了各位講者分享的內容。鄺可怡先以三個關鍵詞介紹編著《跨越歐亞》的過程和構思——「重構」、「超越」和「協商」;陳智德以三、四年代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視野,分享他作為讀者和研究者,對《跨越歐亞》的所思所感;張歷君回憶當年小思老師已強調戴望舒編《星島日報.星座》的重要性,他再以書中四篇提及瑪雅可夫斯基的著作為例,淺析鄺可怡如何以跨文化視野將俄國形式主義等議題帶到香港。

【新書】鄺可怡《跨越歐亞:香港報刊抗戰文藝資料翻譯與選輯(1937-1945)》序

書序 | by 鄺可怡 | 2024-08-15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教授鄺可怡一直想把香港報刊的抗戰文藝重置於世界戰爭語境,面對近年的全球戰火、新冷戰格局、更逼近的本土社會政治發展,她知道那些研究課題,已到達必須回應的時刻。《跨越歐亞:香港報刊抗戰文藝資料翻譯與選輯(1937-1945)》全書收錄中文報刊文章145篇、日文報刊文章51篇,體現香港如何成為戰爭語境之下不完全受制的「協商區域」,展現戰時意識形態的多樣性,並強調戰時中國知識分子不囿於民族主義的觀點,從全球視野、跨越歐亞的歷史和戰爭語境重新思考中日戰事。

在窄路之中編書 做一顆會發光的微塵——訪中華書局編輯葉秋弦

專訪 | by 王瀚樑 | 2023-11-30

今年獲得香港出版雙年獎「新晉編輯獎」的中華書局編輯葉秋弦,在成為編輯之前,本身亦是文學作家,曾經著有《綠皮火車》一書。她形容自己平日工作是做書,閒餘的時候便寫字,寫不出來的話便閱讀,尤愛黃碧雲、潘國靈、西西、蘇偉貞、童偉格等的作品。由成為作家,到入行做編輯以至獲獎,一切的起點,是源自她對文學的熱愛。在這個文字、書本愈被輕視的時代裡,她堅持腳踏實地編一本書,因為這是她能夠做到「最卑微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