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燕謀日記節鈔及其他》--編書始末

其他 | by  朱少璋 | 2020-04-24

沈燕謀(1891-1971),原名翼孫,又名一梅,小名「蘭」,字繩祖,號南邨,祖籍南通縣姜竈港,為著名藏書家、文化人、教育家。祖父沈燮均(敬夫)經營布匹生意,1895年得到國子監深造的資格,與狀元張謇交情極深,共倡「實業救國」,身體力行,合力創辦大生紗廠。父親沈書升,好讀書,為人低調,不求聞達。

先生十六歲考取秀才,曾入讀上海南洋中學(1906)、中國公學1907)及蘇州英文學校(1908 - 1910)。1910年自費遊美,入威斯康辛大學學習化學,1912年7月回國,任安徽高等學校教員。1913年與蘇曼殊合編《漢英字典》。1914年再赴美學習,仍入威斯康辛大學,1916年得學士學位,為科學會及美國化學會會員,同年8月回國。歷任大生紡織公司董事、南通紡織學校校長及南通師範學校校董,既辦實業,又辦教育。1939年南通中學因經費問題面臨停辦,先生私人出資承擔辦學費用,並任校長至 1940年,對鄉邦教育事業,出資出力,時人稱許。先生雅好藏書,對古籍版本認識極深。南通沈氏「行素堂」所藏珍籍,至豐至精,可惜自先生南下香港,行素堂藏書管理乏人,珍籍陸續散出,難復舊觀。

1949年先生南下,自此定居於香港,於居港期間結識錢穆先生,佩服其學問、認同其抱負,雖年長於錢先生,但仍恭執弟子之禮。錢沈二先生,亦師亦友,惺惺相惜,在教育推廣及文化承傳的工作上,相互扶持,在艱難中奮進。新亞書院遷址農圃道,由選址、申請、設計以至啟辦,先生出力至多。任新亞書院校董暨圖書館館長,盡力為書院之發展出謀畫策,為館方搜購書籍。香港中文大學由籌辦到正式成立,先生積極參與其事,貢獻良多。先生為人作風低調,言行謹慎,行事踏實,錢穆先生說沈先生「對新亞有其具體不朽之成績」,唐君毅先生說「沈先生之為學、為人,可為我們後死之人之模範」,推重讚許,均符事實。

張凝文乃張謇文孫,與沈先生為三世之交,其〈沈燕謀小傳〉云:「(沈先生)其為人軒直磊落,曾為保留先祖手寫日記,僕僕港台之間,卷帙浩繁,影印傳世,至今德之。」先生重視文獻,為前賢刊佈遺稿,不遺餘力。1962年內地影印出版了留存在南通的後半部張謇日記手稿,1967年先生從香港親攜前半部分的張謇日記手稿赴台,交台灣文海書社影印出版,為張謇日記做了很重要的補遺工作。

1971年6月14日,先生晨起就盥,忽暈眩墜地,蘇醒後但感背骨疼痛,情況尚好,不意 6月28日凌晨突覺心臟不適,於送往醫院途中逝世,終年八十一歲。

八十年代我在農圃道新亞研究所讀書,專注研究民國詩僧蘇曼,翻閱材料時在《曼殊全集》讀到一些提及「沈燕謀」的筆記及信札,曼殊說沈燕謀是「方正之士」,我一直記在心上。後來讀到《曼殊大師傳補遺》中羅孝明與沈燕謀聯絡的信函及相關材料,才知道這位「方正之士」原來既是新亞書院校董之一,又是新亞書院圖書館的館長——沈燕謀,一時間遠在民國,一下子又近在香港,感覺真是既陌生、又親切。

年前我與幾位朋友合作整理《大成》雜誌的目錄,後來才知道熊志琴博士原來也在做關於《大成》的研究,並已着手整理目錄。為免工作重複,我和幾位朋友合作的初步成果就暫且擱下,沒有發表。但在整理目錄的過程中,我得悉雜誌曾連載〈南邨日記摘錄〉合共數十萬字,連載完整。「南邨」就是沈先生的別號,在雜誌上連載的雖然都經其外甥朱振聲「摘錄」,但數十萬字的材料實已包含不少寶貴、罕見的信息,加上撰寫日記的人正是曼殊所說的「方正之士」,別具意義。於是我把與日記相關的目錄一一擷摘出來,請張軒誦先生幫忙,為我到中文大學的圖書館按目錄副錄一份完整的內容,本意是用作個人參考,但經再三細讀,卻發現這份日記摘錄極具文化、歷史、文學的價值,倘能整理校訂,出版成書,廣大讀者都有得益,是極有意義的事。

雖然初步有了「出版」的想法,但數十萬字的書,部頭不小,而且文化人的日記屬於小眾參考讀物,可以長售卻難言暢銷,要找出版社合作,殊非易事。剛巧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的副總編輯黎耀強先生問我有沒有書稿,我即向他推介南邨日記的出版計劃。黎先生既有豐富的編輯經驗,又極有文化觸覺,從前也主編過名人日記,深知文化人日記的價值,是以一言即合,我就答應與中華書局合作,出版沈先生的日記。

出版的事情定了下來,我便嘗試着手聯絡沈先生的後人,希望能在沈家後人處獲得更多相關的材料,把書編得完整些。當年安排在《大成》雜誌上連載日記摘錄的人,是沈先生的外甥朱振聲,但朱氏已逝世多年,這條線索已聯絡不上。沈家後人雖多,但一時間也不容易找得着。我託請鄺健行老師、盧瑋鑾老師兩位「老新亞」幫忙打聽,又請近現代文史專家蔡登山先生幫忙尋找,可惜都沒有結果。絕望之際,我在網上搜到一則 2010年上載的「尋人」啟事,啟事說明因重修沈姓家譜,需要聯絡江蘇南通姜竈籍沈燕謀的後人為家譜提供資料,啟事還附有家譜編修單位的聯絡郵址。我依址冒昧傳個電郵,說明因研究需要,也想聯絡沈燕謀的後人。感謝主持編修家譜的負責人回應並提供協助,略經轉折,我便與沈燕謀先生文孫沈同華先生(沈仲桓之子)聯絡上。沈同華先生對出版計劃十分支持,除了提供珍貴照片及沈氏宗枝的材料,還為本書撰寫一篇長文—〈追尋祖父沈燕謀學無止境的足跡〉— 縷述沈老先生的生平、人格、事業與成就。沈同華先生的文章業已以「代序」形式置於本書之卷首,讀者可以細讀。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朱少璋

香港作家,香港浸會大學語文中心高級講師。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差距

小說 | by 方狗 | 2024-10-26

《驀然回首》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10-25

清華雜憶

散文 | by 黃戈 | 2024-10-21

2024諾貝爾文學獎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