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侏羅紀】生涯規劃與算命

教育侏羅紀 | by  王小虎 | 2021-01-19

教育局在七八年前宣佈每年將向每間中學提供一筆為數50萬的津貼,用作推行生涯規劃教育之用。學校可將該筆款項用作支付校內升學輔導團隊所辦活動的費用,也可以用來購買校外的生涯規劃服務。一時之間,坊間大大小小的公司和機構都以生涯規劃服務的提供者自居,以求能在這個市場分一杯羹。


是占星還是卜卦?


這天機構X一行七八人來到我校禮堂,帶領中三全級的同學參加一個生涯規劃活動。首先,機構X的導師在台上帶領學生做一個問卷測試。這測試一點也不短,幸見同學們都用心地在問卷紙上畫勾,害怕學生失禮的筆者也鬆了一口氣。


接着禮堂被分成六個用椅子組成的圓形小組,分別以英文字母R、I、A、S、E、C來代表,每組都有一個來自機構X的組長帶領,而同學則按照剛才的問卷結果入座,每組大約有二三十人不等。組長先向素未謀面的組員們描述他們共同的習慣和特性,講得饒是有趣,和應聲和笑聲此起彼落。例如C組的組長說:「開飯的時候桌上有六雙碗筷,其中一雙筷子放歪了。這時你會很有衝動想去把它擺正。」過半數的組員大力點頭,也有組員失聲叫道:「很準啊!我真的會這樣做耶!」筆者心想,你們剛才填的問卷不是有類似的問題嗎?之後組長繼續其算命先生的風範,說道:「你們長大後,可以選擇做會計師、藥劑師、核對員、統計員、項目經理等,這些職業都會適合你們。」組員們都留心地聽着,有的甚至拿出筆來抄下。


接着組長說什麽筆者已忘記,因為筆者早已心不在焉,想着組長手上若加多一個水晶球,造型上就可以拿滿分,但生涯規劃可不能這樣做啊!


荷倫的六邊形理論


機構X所用的是荷倫的六邊形理論(Holland Codes),但卻把它用得不倫不類,甚至有點神棍的味道。荷倫(又譯霍爾蘭)是美國的心理學家,他在上世紀五十年代起一直研究人的職業選擇。他有一個有趣的發現,就是同一個職業由不同的人來做,部分人很容易就可以做得很好,但另一部分擁有相同學歷的人卻不行,就算勉強完成也要比別人花更長的時間。這點跟年齡、性別和種族沒有太大的關係。慢慢地他歸納出每種職業都會對從業者有六種能力/特質的要求,而不同的職業要求這些能力/特質的比重則會有所不同。這六種特質分別是:


1)Realistic實用型:喜歡直接使用雙手或操作工具去完成任務的一種特質;

2)Investigative研究型:習慣動腦筋去了解事物背後原理的一種特質;

3)Artistic藝術型:善長利用創作來表達自己的一種特質;

4)Social社會型:喜愛與其他人溝通和合作的一種特質;

5)Enterprising企業型:習慣主導一切和熱愛競爭的一種特質;

6)Conventional傳統型:對細節要求精確和完美的一種特質。


以電腦程式員這個職業為例,研究型對它至為重要,因為每一句程式碼的出現都有它背後的原理;傳統型次之,因為任何一個小錯誤都會令整個程式出現問題;實用型也有一點點,而社會型和企業型則是可有可無。


另一方面,每個人都會全數擁有上述的六種能力/特質,只是有強弱之分。例如健談開朗的小明非常守時,不喜歡跟人競爭,其座右銘為「空想不如動手幹」,那麽他最強的能力/特質應該是實用型和社會型,傳統型次之,企業型的特質則較弱。


根據荷倫的研究,若人的能力/特質與其職業的要求非常吻合的話,一般都能勝任或駕御該職業,從中得到的樂趣和滿足感也會較大。


正確應用


機構X所犯的錯誤主要有兩個。首先,他們不應按能力/特質將同學分成六組。即使他們的問卷很準確,人是可以發展出兩種、三種、甚至四種能力/特質的。將同學們「定性」為某一類型是很方便,但會影響了他們的思考,限制了他們的選擇。況且,部分能力/特質是可以後天培養的。要知道,像靦腆女孩長大後八面玲瓏、或粗心男孩長大後心思慎密等的例子比比皆是。


其次,他們不應告訴學生將來哪些職業會適合他們,因為這同樣會限制學生的思考。再者,未來會有很多新的工種出現,也會有很有固有的工種被淘汰,我們不可能都一一預知。故此,我們應該做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判斷一種職業是否適合自己,而非由我們直接告訴他們。這也是授人以漁的另一例子。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

1)講解荷倫六邊形理論中的六種能力/特質;

2)教導學生如何從一個職業的工作性質判定它對六種能力/特質的要求;

3)讓同學審視自己的各種能力/特質;

4)讓同學舉出兩三個自己有興趣的職業,找出它們對六種能力/特質的要求,並判斷自己是否吻合。


結語


從2019年開始,教育局將這筆生涯規劃津貼轉作學校聘請一名常額教師的工資,讓這個試驗性計劃正式終結。然而,在筆者眼中,這並不是(又)一個失敗的嘗試;反之,它確確實實地把生涯規劃的概念帶進了中學。縱然偶有機構提供的服務未盡完美,但多屆的學生已得到提早思考自己前路的機會。盼望各中學的升學輔導團隊在少了外購服務的支援下,仍能自己接手舉辦各項生涯規劃活動。有機會的話,筆者可以將更多關於生涯規劃的有趣故事告訴大家。


【教育侏羅紀】習慣主宰人生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破.地獄》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03

編輯推介

社畜教父卡夫卡

書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5-01-21

略談香港中文考試之存廢及其他

時評 | by 淺白 | 2025-01-21

樂諾的番茄炒蛋煲

小說 | by 梁曉聆  | 2025-01-18

悼邵家臻

詩歌 | by 李金鳳 | 2025-01-17

美國著名導演大衛連治逝世 享年78歲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16

獨力湊仔兩日談

散文 | by 曾繁裕 | 2025-01-16

東尼瀧谷——貪戀村上春樹

影評 | by Ivymoksha | 2025-01-15

《爸爸》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12

【2024年香港書店面貌變化小匯總】

現象 | by 漫遊香港書店 | 2025-01-07

「作者」的復活

教育侏羅紀 | by 任弘毅 | 2025-01-07

詩三首:〈阿修羅時間〉、〈意義〉、〈瀉湖〉

詩歌 | by 王兆基,王崢,王培智 | 2025-01-05

【2024回顧】告別逝去的人

現象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03

他們想,反正我不作惡都改變不了世界

影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