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回顧】熾熱澟冬:2020香港文化大事回顧 I

現象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1-01-04

2020,對絕大部分人來說,恐怕都不堪回首。在這仿似消失的一年,香港人除了要應付疫情來襲,隨著《港區國安法》的正式生效,也要面對踏入「後NSL時代」的新常態。疫情的沒完沒了,加上國安法的不確定性,令香港的藝文界以至整個城市都蒙上一層陰霾。回首2020年的熾熱澟冬,「虛詞編輯部」將與讀者重溫全年本地文化大事,並分為上、下兩篇作回顧。


【2020.回顧】壓抑下的聲波:2020香港文化大事回顧 II



1. 香港新常態:「後NSL時代」出版界的消失事件


隨著《港區國安法》於6月30日正式生效,效力遍及銀河系,香港進入「後NSL時代」,自我審查、勒令下架等情況屢見不鮮。

由基督教青年機構「突破」出版的《Breakazine》,在國安法實施前夕,先被康文署禁止於公共圖書館的「新書推介」,展示跟催淚彈相關的專題刊物(相關報導:https://bit.ly/3rE7YRx);其後原定於七月中旬出版、以「危險閱讀」為主題的第62期,突破機構「基於對《港區國安法》在香港實施的理解仍有不確定性」,決定停止出版該期刊物,原定於十月出版的下一期製作亦告暫停。(相關報導:https://bit.ly/2Jw0qPr


106180597_3252183248146884_1802592699160437543_o


另外,居港三十多年的美國作家Kent Ewing,原定九月出版的政治新書《Hong Kong on the Frontline 1997-2020》,亦被香港擁有最多分店的外文書店Bookazine,以「《港區國安法》下需低調」為由禁賣該書,出版商Form Asia亦同樣聲稱,由於難以找到願意打印該書的印刷商和設計師等「一系列原因」,決定拒絕發行。(相關報導:https://bit.ly/34WOwWn


事實上,面對國安法來襲,出版業已進入新時代,例如曾經出版多本中國政治敏感書籍的明鏡出版社,於法例生效後決定即時結束香港業務;即使並非政治敏感的書籍,業界人士同樣擔憂某些敏感字眼會否踩中紅線,以致印刷商不敢印書,就算偷偷印刷,發行商也不敢將書分發給書店。(相關報導:https://bbc.in/38MkjdB

無國界記者組織(RSF)4月發布2020年世界新聞自由指數,香港排名跌至第80位創歷史新低;諷刺時弊的港台節目《頭條新聞》,6月播放最後一集後暫停製作;壹傳媒大樓8月被搜查、創辦人黎智英被控違反《港區國安法》;有線新聞12月以節省資源為由裁減40名員工,包括專門負責調查報導的《新聞刺針》全組編採人員,種種跡象顯示,香港踏入「後NSL時代」,新聞自由跌至低點,恐怕未來更低處未算低。



2. 反送中書籍熱賣


 


國安法下,政治審查勢必更嚴重,加上傳統書商打壓,今年卻有大量反送中書籍逆流出版,有些繞道至台灣印刷,有些則選擇不記名印廠。繞道而行,尋找新機,似乎已成新的出版常態。銷售方面,亦不限於傳統書店發售的形式,如有些書籍可供Patreon會員訂購,又或提供電子書等。

反送中運動至今,我城經歷巨變,反送中為題材的書籍大賣是時代的見證。2020年誠品暢銷新書排行榜三甲全為與抗爭運動相關的作品,分別為柳俊江的《元朗黑夜》、譚蕙芸的《天愈黑,星愈亮》及李怡的《香港覺醒》,當中《元朗黑夜》大賣,第一版一星期內便售罄(傳聞銅鑼灣有書店日銷過千),出版半年至今已加印至第四版。另外,好青年荼毒室於十一月自行出版的《帶本哲學書上街去》亦於出版首兩天內售罄,現已加印至第二版。這些或可反映,香港人在躁動時代更要讀書,既安撫心靈,亦裝備頭腦,同時已開始習慣突破傳統書店發行銷售的途徑。同時,不少反送中書籍在台灣出版,如韓麗珠《黑日》與馬嶽《反抗的共同體》,銷量均十分驚人。

(相關文章:2020誠品年度閱讀報告 香港暢銷新書三甲全為社運書



3. 黃碧雲《附件三》:沉默與政治之議


黃碧雲每次出書都會引起熱議,萬餘字小說《附件三》在國安法通過後的七月推出,只以手作書形式發售十餘本,標價在1500至5800不等,瞬間售完,惟仍在灣仔天地圖書現場展出,不少讀者往現場打書釘。有評論(https://bit.ly/38Opqdp) 指黃碧雲的手作書屬「前現代的工藝」同時是「反公共」,淪為粉絲之間的意義交換,「跟我們遭受的現實政治幾無關係。」此論引來不少反對,如李薇婷指黃碧雲的「沉默」其實是為了向獨裁發聲,黃一直持續書寫直接與政治相關的題材(https://bit.ly/3o1dnje)。亦有打書釘讀完《附件三》的讀者指出文中許多地方其實直接回應著政治現實。按《附件三》的命名本已指涉基本法附件三(一國兩制最大根據),同時亦寫及2019運動中的人群命運、抗爭面貌。書籍收入所得大概亦與一版書版稅相近,同時作者鼓勵私下free share。



4. 百年張愛玲,許鞍華新作《第一爐香》入選威尼斯影展



今年是張愛玲冥誕一百周年,為紀念這位華語文壇的傳奇女作家,文化界紛紛推出紀念活動,皇冠文化自一月起便陸續推出張愛玲典藏作品的百歲誕辰版,並發表了首度曝光的《張愛玲往來書信集》上下卷共七百多頁;台灣文化研究學者張小虹推出《文本張愛玲》與《張愛玲的假髮》兩本大書;張愛玲母校香港大學則舉辦了「百年愛玲,人文港大」張愛玲百年誕辰紀念文獻展;本地劇團進念・二十面體亦製作了張愛玲100《說唱張愛玲》作為紀念。港台不少文學雜誌如《印刻》、《聯合文學》等均推出紀念專輯——儲開唔好漏,我們《無形》十月號亦推出了張愛玲特輯,邀得黃子平、黃念欣邁克等張學研究者撰文,並專訪了張愛玲文學遺產執行人宋以朗先生。


【無形.張愛玲分重作】張愛玲往何處去?——專訪宋以朗


與此同時,改編自張愛玲經典小說、由許鞍華執導的《第一爐香》(Love After Love),亦入選了本屆威尼斯影展非競賽單元,許鞍華更獲頒威尼斯影展金獅終身成就獎,成為威尼斯影展歷來首位獲得這項榮譽的女導演,隨後由文念中執導的許鞍華紀錄片《好好拍電影》亦好評如潮,兩位傳奇女性彷彿隔空相遇,可謂今年文藝界難得的喜訊。



5. 標榜粵文創作的文學雜誌《迴響》


《迴響》出版時可謂鋒頭一時無兩,受到網民和文壇人士關注。《迴響》是今年出版標榜以粵文創作的文藝雜誌,總編輯「山城豬伯」認為華文創作忽略了粵語,只用白話文書寫,所以他希望創造廣東話文學,並在網絡發起眾籌出版《迴響》的經費。6月15日,總編輯接受立場訪問的報導引起廣大網民及文藝界人士的討論,包括抨擊香港文學沒有粵語創作、須全文以粵語書寫才夠純粹;出版文學雜誌是要做生意。本來各界都支持未面世的《迴響》,此訪問刊出後引來不少反對,評論人李薇婷黎國威沐羽等都發文討論總編輯在訪問時定義的「香港文學」及針對香港文學的批評。

(相關文章:【專訪】眾籌搞粵語文學期刊 90後總編:我當係生意咁run


儘管《迴響》受到諸多批評,在第一期發售時很快便售罄,獲得不俗的成績。直到現時,《迴響》已經走到第六期,更發展到海外銷售,銷量似乎一直走俏。


6. 香港人屢獲國際大獎咁大件事無人講?


在2020年,香港有不少人勇奪國際大獎,你又知唔知?這裡僅列出部分文學與藝術獎項,還望各方繼續提供(頭盔)

韓麗珠的《黑日》榮獲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非小說獎」首獎,韓麗珠本人也說:「書得到獎項,是我樂見的結果,我想,我應該高興,但同時,也非常難過,當我想到書中每一篇文章,每一個字寫下來的背景和過程。」《黑日》是作家以文學回應2019社會動盪的日記體作品,在台灣得獎亦反映了香港議題書籍是台灣2019-2020年初的熱門銷售類別。

韓麗珠《黑日》獲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非小說獎」首獎 韓麗珠:感謝讓這裡長出根的人

賴展堂 日子的肉身:讀韓麗珠《黑日》



香港漫畫家東東(筆名:水平果)憑著作品《魔廚》榮獲少年Jump第100屆手塚賞佳作。手塚賞是日本集英社舉辦的新人獎,不少知名漫畫家如荒木飛呂彥、冨樫義博、尾田栄一郎等等都曾勇奪此獎。是次獎項因為舉辦第100屆的原故,才設特例向全球招募稿件,當中的評判包括鳥山明、井上雄彥、和月伸宏、尾田榮一郎、高橋和希、森田真法、岸本齊史等等,足見此獎的重要性。



香港抗爭者榮獲奧地利新媒體電子藝術中心 (Ars Electronica Center) 《數碼藝術金獎:電子社區項目 (Prix Ars Electronica Golden Nica: Digital Community)》。這個獎項是新媒體藝術界的「奧斯卡」,其中金獎是最高殊榮,這個頒獎是為了肯定香港抗爭者利用多媒體作抗爭,兼具創意和藝術性。


(相關文章:【專訪】代香港抗爭者報新媒體「奧斯卡」獲金獎 蕭子文、鄺佳玲﹕香港人不知自己有幾勁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原址重建:《爸爸》觀後感

影評 | by 金成 | 2024-12-05

著名作家瓊瑤今午去世 享年86歲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12-04

重讀《安提戈涅》

書評 | by 趙遠 | 2024-12-02

隱世生活不隱世

書評 | by 亞C | 2024-12-02

方方與新寫實小説

書評 | by 黃子平 | 2024-12-02

投資學

散文 | by 雷根 | 2024-11-29

成為貨物

散文 | by 李曼旎 | 2024-11-21

藍地亞倫

小說 | by 鄧皓天 | 2024-11-21

保釣女將鍾玲玲——陳乜

專訪 | by 陳乜 | 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