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屆亞洲電影大獎於3月16日晚在西九戲曲中心圓滿落幕,盛會中不乏新銳面孔與享譽國際的電影人共襄盛舉。本屆共有30部電影角逐16項大獎,雖有不少作品未能摘得桂冠,卻仍在電影節的舞台上熠熠生輝,讓影迷得以窺見其卓越之處。憑藉《乘著光的幻想》榮膺「最佳電影」殊榮的印度導演帕雅爾·卡帕迪亞感激電影能在亞洲電影大獎中脫穎而出,成為印度獨立電影人的一盞希望之光,讓他們的作品在這一廣闊舞台上閃耀,點亮印度電影的未來;摘得「最佳男配角」的李康生感激亞洲電影大獎的平台,讓電影能夠不斷注入新血,讓電影得以繼續發展;執導《長夜盡頭的微光》三宅唱希望透過亞洲電影大獎,讓日本及其他亞洲地區都能從中發掘上佳之作,感受電影的魅力。 (閱讀更多)
當我們步入藝術館或展覽,凝視那些古老的文物時,除了驚嘆於先人的精湛技藝與作品的完美無瑕,是否也曾好奇過這些沉默之物背後隱藏的故事?倫敦藝術家梅芙·布倫南(Maeve Brennan)的亞洲首展《物方志》(Records),作為香港大館當代美術館「突破」系列的壓軸之作,以詩意的敘事和跨領域的合作,探索人類活動對環境的深遠影響,試圖從主流社會論述的縫隙中,挖掘出那些被遺忘或掩蓋的隱秘敘事。 (閱讀更多)
香港人喜歡旅遊,不過沒有太多人對旅遊的狂熱達到林輝和霍文芔(Sonya)的程度。他們不僅曾環遊世界、踏足七八十個國家、出版過旅遊書籍。他們去年作出看似瘋狂的決定,在長沙灣租了一棟五層唐樓,在樓下開設咖啡室,樓上開設「渴喝」書店,還有一層是可以舉辦講座、分享會和展覽的活動空間,可說在一棟唐樓內滿足了不止三個願望。在今日的環境毅然作出一個這樣的決定,不會擔心人到中年才傾家蕩產嗎?他們笑說本身家產也不多,擁有最多的,是繼續冒險的勇氣。「我們只希望能帶到一點能量給香港人,這個地方仍然可以發夢。不論外在的世界多麼黑暗,我們仍然可以選擇好好去過生活。」 (閱讀更多)
陳歆怡訪問劉克襄,詢問了關於他的新作《流火:鹿野忠雄的臺灣養成》,解釋劉克襄如何以地域分區,搭配時間軸線,將日本博學家鹿野忠雄如何從昆蟲採集到高山攀爬,從生物地理學到民族學、考古學等方法,於台灣這片土地上鍊出廣博的學養。劉克襄透過嚴謹考究加上親自查訪,令到《流火》營造出閱讀的樂趣,讀者閱讀間就仿如回到昭和時代,與鹿野忠雄一起上路。 (閱讀更多)
環境猶如生命的搖籃,每一方水土都低語著獨特的故事。置身香港這片土地,不論是城市演進的軌跡、四周萬象、維港的粼粼波光,還有山巒與摩天大樓相映的景致,皆在悄然塑造我們獨有的生活與思維。當我們俯身貼耳於這片土地的胸膛,能否聽見深埋地底的根鬚,如何催生出當代枝椏上斑斕的文化葉脈?香港藝術發展局(藝發局)在黃竹坑Landmark South舉辦《一方水土》展覽,匯集7位香港藝術家,他們以各自的成長經歷及藝術觸覺,細膩呈現香港獨特的土壤與歷史如何影響他們藝術視野與創作實踐。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