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秩序編輯室 | by 無形編輯部 | 2022-06-01

萬事萬物,皆有存在的意義,只在於我們能否參透箇中因果。基於某些因素與結果而構成的因果現象,亦是「效應」一詞的含意。無論是科普研究、經濟定律、心理分析等,不同效應總能滲透每個人的日常。今期《無形》廣邀作者各選一種效應,從骨牌效應、戈培爾效應、模仿效應、曼德拉效應到安慰劑效應,書寫這個瘋狂的世界裡的種種效應。 (閱讀更多)

野菜的滋味,素食 L 的煩惱 —— 蔬菜有偈傾:于逸堯、鄧小樺、李敬恒

報導 | by 紅眼 | 2022-02-25

強檢時代人心惶惶,最近就有不少素食人士抱怨,被圍封隔離,久候多時卻慘獲派發幾罐午餐肉和燒味飯,無奈之餘,更被回贈一句「咁嘅時勢,邊有得揀?」連身而為人選擇茹素的自由都被剝奪。素不素食在此非常時期好像是個奢侈的問題,甚至予人一種固執自我、不懂變通的感覺。如音樂人兼研究素食多年的于逸堯所形容,只要你堅持素食,就意味要背負許多負面標籤和誤解,甚至連素食主義者和食齋的差別都分不清。 (閱讀更多)

創造自己玩的空間,遊樂場連繫社區——訪《香港抽象遊戲地景》樊樂怡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2-02-24

香港的遊樂場常常予人感覺單一,設計概念千篇一律,從事城市研究和藝術策劃的樊樂怡,卻花上長達五年時間,重新整理本地遊樂場的發展脈絡,去年輯錄成書,分成兩冊限量出版的《香港抽象遊戲地景》瞬間售完,是其探索研究之旅的成果,也讓街坊藉著對遊樂場的共同回憶,重新連繫。 (閱讀更多)

【無形・虎中作樂】訪余家強《為光音作證——潘源良香港誌記》:拋磚引玉,見證時代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2-02-23

前年移居台灣的潘源良,找來前《壹週刊》副總編輯余家強,合著新書《為光音作證——潘源良香港誌記》,以訪談形式記錄半生創作點滴,配以其親自執筆的回應補充,側記香港流行工業興衰史,整理正在沒落的的香港流行文化。時代急劇變化,正如余家強所說,有些東西,「要做快啲好做」。 (閱讀更多)

哥倫布發現新中國?《激辣中國》校對災難,教你慎用Replace All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2-02-21

台灣出版界近日熱議焦點,相信離不開一場猶如篡改歷史的「哥倫布發現新中國」鬧劇。事件源於新書《激辣中國》剛上市不久,出版商麥田卻即時宣布緊急回收,原來書中誤將所有「大陸」都統一修改為「中國」,但作者曹雨澄清,自己於書中寫及的「大陸」根本就不是指代「中國」,而是Continent的意思。New Continent就是哥倫布所發現的「新大陸」,結果出現「新中國」、「歐亞中國」、「南亞次中國」等令人誤解及不倫不類的名詞。 (閱讀更多)

【第四十屆金像獎】《智齒》橫掃14項提名 新人王丹妮首爭影后 林家棟兩片爭影帝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2-02-16

受疫情影響,去年停辦的香港電影金像獎今年復辦,於2月16日揭曉入圍名單。《智齒》橫掃 14 項提名,去年勁收六千萬票房的《梅艷芳》亦有 12 項提名,首登大銀幕的王丹妮一舉力爭新演員及影后殊榮,狀態大勇的林家棟更一人包辦兩項影帝及一項編劇提名。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小說 | by 吳紫翹 | 2025-11-15

觀塘道沒有塞車

小說 | by 潘逸賢 | 2025-11-14

《兒子》:冰冷房間裡的大象

劇評 | by 李浩華 | 2025-11-13

《醜婦》:兩個傳言的世界

影評 | by 姚金佑 | 2025-11-12

陳帥氣的美容課

小說 | by 黎柏璣 | 2025-11-14

小說 | by 潘梓傑 | 2025-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