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福仁專訪(二):從詩到散文的寫作經驗

專訪 | by 王家琪 | 2021-06-08

「散文需要經營,詩較單純,需要靈光一閃。」雖為詩刊編輯,但何福仁除了寫詩,其實也寫散文。他認為詩是難得的,而散文卻是作者的基本功,而這亦關乎他的閱讀經驗,從梁實秋到魯迅及其弟周作人的雜文,好的散文沒有一定的標準,結果都是閱讀與寫作經驗的累積。 (閱讀更多)

專訪《濁水漂流》導演李駿碩:我們不過以為自己與其他人不同

專訪 | by 陳芷盈 | 2021-06-07

言及至此,李駿碩亦不忘一次影後談的經歷:當時有觀眾質疑「點解社工 / 陳妹可以咁靚」,李駿碩自言當時呆了五秒,有點不懂回答。在訪問中他直言質疑人們以一種既定的認知批判別人,更強調「瞓街都可以好靚」。戲中本有一幕講述妓女卓玲(余淑培飾)與出身相近的陳妹相認後替陳妹化妝,「當時負責剪接的麥曦茵很喜歡這幕,她認為兩個女人不理會世界發生任何事,不論身處任何環境,只是在這裡化妝,是一件很美妙的事,亦帶有一種文學性。」惟因篇幅所限被迫剪掉,如今反受觀眾質疑,讓李駿碩感到可惜,「任何人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權利和興致扮靚。當初我抽走很多角色的生活日常,是希望讓電影有更多解讀的可能,但觀眾卻未必滿足。回想過來,這些被剪掉的日常或能讓人從更多方面理解這部作品,那可以是女性的框架、同性戀的框界,又或是時代的框架。」 (閱讀更多)

【無形・致死難與抗爭,緬甸】前置詞:怎麼說,緬甸,我們

無秩序編輯室 | by 鄧小樺 | 2022-06-01

自從二月緬甸軍政府發動政變以來,香港人對緬甸的關懷,不免些許出於物傷其類——而又難以承受於其血腥,與世界束手的靜默。今期《無形》以「致死難與抗爭,緬甸」為題,希望引入我們與世界連結的其它維度,這是六月,飛霜的季節,我們都知道未能盡說的苦、不曾申明的冤、被壓抑的意志與犧牲的鮮血。願我們都不囿於淺窄之地,通過關懷他人而超昇。 (閱讀更多)

何福仁專訪(一):從《詩風》到《羅盤》的編輯往事

專訪 | by 王家琪 | 2021-06-08

何福仁細說自己年輕時的報館工作與寫作經歷,並提到自己早期詩作的發表園地。後來從《詩風》到《羅盤》,既寫作,同時參與編務,組織「讀詩會」,又衍生到更多詩觀與雜誌路向的採問,《羅盤》更與台灣詩壇有著密切關係。 (閱讀更多)

小說家的未來簽名式:吳明益訪談錄(下)

專訪 | by 楊君寧 | 2021-05-28

對吳明益來說,寫作以外,於不同院校執教多年,原來教書是人生中很感苦惱之事,而對於文學獎與寫作之路的關係,到底是誘惑還是成為盲目追逐的目標?吳明益對文學獎的改革顯然有著更多反思。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執拾遺傳症

小說 | by 彭慧瑜 | 2025-07-05

蘇苑姍詩三首

詩歌 | by 蘇苑姍 | 2025-07-04

散文 | by 俞宙 | 2025-07-04

〈黛玉笑了〉:捻花而笑的林黛玉

其他 | by 余永曇 | 2025-07-03

一天

小說 | by Rudee | 2025-06-30

詩三首:〈石身〉、〈春天〉、〈無題〉

詩歌 | by 王兆基, 黎喜, 潘國亨 | 2025-06-28

唐格朗(Tangerang)女子

小說 | by 悇愉 | 2025-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