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謙承襲去年創作「季後歌」的做法,推出新曲《流離者的海》。孫樂欣刻意沒有在電台聽創作原意,先寫下詞評。她認為香港一度充斥關於離散的流行曲,但《流離者的海》卻如同清涼的秋風,吹散流離者的孤單和迷茫。流離者的海,或許波光粼粼,或許波濤洶湧,漂泊的靈魂雖各自上路,但看著同一片海,仍有所依靠。 (閱讀更多)
浪人劇場與真雲林閣掌中劇團共同創作《千年幻戀》,改編聶小倩與寧采臣的悲淒故事,結合數碼投影及傳統布袋戲技藝。馮曉彤分析劇中的舞台設計和意象,大幅的布幕背景暗示台上的真人演員都如布偶,偶爾出現的投影幻象配合輪迴及轉世等東方概念,間接地折射出宇宙幻變的面貌,既有點紛亂不協調,卻又其實和諧對稱,把綿綿無絕期的愛恨拖延到千年之後的時空維度。 (閱讀更多)
這本份量不輕的著述,研究著眼於袁世凱、徐世昌、段祺瑞、曹錕四位北洋元首的詩文,這四位長期投身軍旅的「軍閥」――元首,原來對中國傳統的「詩教」非常重視,在他們的詩文中,或憂心時局,或憤懣懷才不遇,或以山水隱逸自適其間,或寄情禪悅、書畫,並在其書寫之中,流露了各自的感世之言、塑造出自我的形象,作者在書中特別論述到他們藉著自己的詩作,多「感世」與「自適」之情,以北洋元首塑造自我形象,並進而透過其詩作影響輿論時局、世道人心。這是否能為幾位亂世元首塑造出一個合乎本人心願的自我形象? (閱讀更多)
新晉導演岑嘉彥執導的懸疑驚悚片《釀魂》由盧瀚霆主演,雙雙分析劇中的四位死者,重新組織事實的真相。他假定人物所說的都是實情,所有鬼也是真有其鬼,那麼在阿武之外、在鐵槌和開山刀之外,還有更厲的鬼、更血的暴力,它不但能橫行在失序、恐怖的夜,還可以安然曝露於陽光的規矩底下。 (閱讀更多)
音樂開始播放,舞者並沒有起舞。 螢幕顯示:動至你覺得這是舞蹈。 Celine Dion開始在唱——舞者黃寶娜和李振宇仍然佇立著。低頭、側頭,眉頭深鎖,煞有介事。然後張開雙眼,仰望上空,動作來得浮誇,卻自然,頭顱隨音樂擺動;快到副歌了,儼如水沸騰起來,時間、物理自有定律⋯⋯ (閱讀更多)
當這情節忠實地改編成第12集時,竟引起了網絡上情緒反彈的聲音,跟連載時一面倒對佈局精彩的肯定,可算天淵之別。質疑的聲音不外乎「欺負人的始作俑者不去針對,反而跟你選擇做朋友,嘗試溝通及幫忙,竟然成為目標」,而解惑的答案就同時通往本作的兩大題旨:一. 社會管治倚靠科技運算的危險:人工智能 (AI) 不可靠,模擬不到人類思考與感受的複雜,只簡單看到先後次序並將其因果連結:四人沒有回覆羅彥輝,然後羅彥輝自殺身亡,於是這四人要負上責任;二. 怎樣面對校園欺凌。受害者對欺凌者沒有期望,卻對身邊關心自己的人有著情感依附,並很容易就感受到被背叛而絕望。惡人繼續行惡,符合其預定人設;但旁觀的他人是否可多走一步,去展現世間尚有善的一面,去給予希望的曙光?然而一旦不能持續,當僅有微弱的光芒都是虛假,才是最難接受。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