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曳露營△》:投射悠閒的日常想像

影評 | by  謝愷忻 | 2022-10-10

《搖曳露營△》原為日本山梨縣漫畫家あfろ的漫畫作品,故事內容主要圍繞女高中生在山梨縣一帶露營的日常和樂趣,並分享露營的基本知識和相關裝備資訊。同名改編動畫於2018年播放第一季,及後因大受歡迎而播放第二季、推出VR和手機遊戲,並於七月上映劇場版。《搖曳露營△》大受歡迎,讓觀眾能借女孩的遊歷和日本的美景。本文試輔以理論,了解動畫和旅行對自我和地方經濟、文化的建構,和平衡獨處和自然的美好。


置身女孩的露營想像


據《觀光人類學》一書指出,一九六零年代起日本出現現代觀光活動,鼓勵人們將旅遊由宗教朝聖改為生活中值得嚮往的一部分;而人類學家Marilyn Ivy(1995)亦曾言日本當時的觀光產業致力吸引年輕未婚女性外遊、期望她們作為先行者,能打破傳統社會制約,提高社會對觀光的接受度,從而跟隨她們的腳步並擴展旅遊市場。作為「日常系」、以女性角色為主的動畫,《搖曳露營△》致力吸引觀眾,除一貫圍繞角色間輕鬆愉快的日常生活外,更「日常地」借真實存在的場景描繪露營的樂趣及基礎知識,透過凝視動畫中的他者促使自身投射、想像嚮往的生活,同時借愉悅、輕鬆(「ゆる」可譯為慢、鬆 )的露營紀錄提高大眾對露營的認識和接受程度、改寫露營為「野外求生」的刻板印象;甚至鼓勵於現實中再現(represent),帶動露營的潮流。

如同劇場版預告所及,露營被刻劃成「努力一點就能實現的非日常」,強調露營的輕鬆、過程中能拋開工作和生活的壓力,促使觀眾親身經歷女孩的露營體驗並理解露營的樂趣。另外《搖曳露營△》番外篇《房間露營》中雖無露營情節,但透過描繪主角們山梨縣中進行收集印章活動,介紹縣內不同景點及相關風俗知識,不但能促使觀眾跟隨女孩們的腳步作「聖地巡禮」,更能促進山梨縣的旅遊經濟、跨代交流。

「聖地巡禮」於日本原為宗教用語,意指朝聖之旅;而隨動漫作品漸與地方政府合作,愛好者則到實際取景點進行地方考察,亦使用「聖地巡禮」一詞。日本觀光學教授山村高淑為首位研究動畫與地方經濟的學者,其地域振興動畫三角模型指出地方、製作者、愛好者三方面的合作尤關重要(2011),地方提供背景及公關、製作者提供高品質的新故事,讓動畫愛好者們將對動畫的愛好轉移到對地區、受到地域的感謝,是為關鍵。以上介乎客觀主義(Objectivism)和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的旅遊形式,在真實的情境下再建構、加入與動畫世界的互動,同時亦可按內容、空間作改動,讓到訪者在真實中感受動畫的世界觀乃至作出互動,置身其中。

國立山梨大學區域社會系統學科及山梨中銀管理諮詢會社經濟研究部於2019年進行《搖曳露營△對當地的影響調查(「ゆるキャン△」が地域に与えた影響調査について)》,發現《搖曳露營△》播出後吸引遊客到訪及舉行不同活動,刺激山梨縣內消費,資料顯示2018年度平均觀光消費額為2017年的兩倍、總消費金額估計超過8000萬元,同時除動畫中提及的露營地外,主角們就讀的本栖高中、課後兼職的超級市場和酒品店亦因「聖地巡禮」而遊客大增,當中更不乏海外遊客。有曾到訪「聖地巡禮」的台灣遊客在遊記中所及(2018),他據動畫內容到店購買身延饅頭及交換台灣小禮物,過程中除特別留意虛實價格一致外,亦因送禮、表明因《搖曳露營△》到訪後,獲得店家回禮饅頭作「撫子(動畫主角)的禮物」。上述經歷除可見《搖曳露營△》吸引遊客和店舖、異國文化的交流外,亦或可見提高了不同年齡(如年輕到訪者與傳統店家)的聯繫,及因大眾文化的輔助下更自信、有趣、具體地介紹地方特色,尤其為地方手工文化,增強地方自信和團結感。



一個人/一群人都可以盡興

第一季劇情以野外活動同好會眾人一同進行聖誕露營作結,而第二季則以主角凜的新年單人露營作承接,並提出「孤獨也是一種樂趣」。如此編排除配合劇情中眾人感情的推進、人物的性格特點外,亦與旅行的印象、疫情下的「新常態」相關。綜合人類學家Edward Burner(2004)、Dean MacCannell(1999)、Nelson Graburn(1983)對旅行的定義和觀點,旅行能夠讓旅客暫時離開常規生活、既有角色,提供了工作和放鬆之間的交替時間,借自訂理想路線得到對生活最大的掌控權,同時借社交活動、旅程中度身訂造的安排、甚至過程中刺激的體驗,重新反思「自我——他者」的關係和發掘自我認同和喜惡。承上所及,當旅行能夠促使個人反思、盡情享受貼近自己的樂趣,而只關注自身的一人獨旅更能將上述的個人特質大幅提升,由自我出發,再鞏固自我。如動畫中另一主角撫子在第二季第七集中初嘗單人露營、獨自在外進餐,除能以自身節奏隨心而行外、進行各種不為他人添麻煩的「食物實驗」外,更有「成為大人」的感受,個性更自立,同時亦找到和陌生人交流、推廣野炊的的樂趣。承上可知,撫子的一人之旅如理論所及,能發掘個人喜好,同時反思自己的性格和經歷,和與思考與同好會成員的交流。

動畫中除提及個人的歡愉外,如同其他以高中生為主角的動畫,群體的快樂亦同樣彰顯;如兩季均以眾人露營作結、第二季末以四集長篇幅記敘眾人到伊豆露營旅行的種種經歷和磨合;雖各人個性不盡相同,但在過程中均能體驗露營的樂趣和景色的美好。Henri Tajfel和John Turner的社會認同理論中指出(1986),群體成員的關係建立於共同文化歸屬中,當中情感的依附能提供安全感,最終有助於建構群體文化和定義群體中的個人身分;由此可見,群體活動除建構成員之間的關係和穩定外,對個人定位亦有相當幫助。

在動畫中群體性不再為重點,反之由個人到集體、兩者之間的平衡能被同時好好拿捏。同樣作為時代的呼應,當疫情下限聚持續,也許悠然地遊走於個人與群體的身份和樂觀之中,能夠找到最盡興的立足點,和建立最親近的自我。


小結


海外旅行蠢蠢欲動,在籌謀之際,「日常系」、地域振興動畫中除借眼睛觀看各地域美景和特色,想像及計劃「聖地巡禮」外,亦嘗試提出更多處世的可能。動畫不只為娛樂,更可為時代的呼應,帶出現實生活的另一可能。


【無形・共赴青山】輕量化登山



參考資料

山村高淑( 2011) 。《アニメ・マンガで地域振興~まちのファンをうむコンテンツツーリズム開発法~》。東京:東京法令。

国立大学法人山梨大学 生命環境学部 地域社会システム学科、山梨中銀経営コンサルティング株式会社 経済調査部 (2019)。《「ゆるキャン△」か地域に与えた影響調査について 》,https://www.yamanashiconsul.co.jp/wp_yc/wp-content/uploads/2019/02/7918d2cfd82b1cb1876500483ae7ffcc.pdf

Erve Chambers著,李宗義、許雅淑譯(2019)。《觀光人類學:旅行對在地文化的深遠影響》。台灣:游擊文化。

Kongshing(2018)。〈[閒聊] 搖曳露營 聖地巡禮~Day1 圖多注意〉,https://www.ptt.cc/bbs/KIRARA/M.1527556128.A.EF1.html

Dean Maccannell (1999). The Tourist: A New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Edward Burner (2004). Culture on Tour: Ethnographies of Travel.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Ivy Marilyn (1995). Discourses of the Vanishing: Modernity, Phantasm, Japa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Ku, Shuk Mei Agnes (2018). Identity as Politics - Contesting the Local, the National, and the Global. In Edited by Tai-lok Lui, Stephen Wing Kai Chiu, and Ray Yep, ed., Routledge Handbook of Contemporary Hong Kong, pp. 451-461. London: Routledge.

Nelson Graburn (1983). The Anthropology of Tourism.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0: 9-33.

Henri Tajfel, and John Turner (1986). The Social Identity Theory of Intergroup Behavior. In Edited by Stephen Worchel, and Austin Stephen Worchel, ed., Psychology of Intergroup Relation, pp.7-24. Chicago: Hall Publishers.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破.地獄》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03

編輯推介

社畜教父卡夫卡

書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5-01-21

略談香港中文考試之存廢及其他

時評 | by 淺白 | 2025-01-21

樂諾的番茄炒蛋煲

小說 | by 梁曉聆  | 2025-01-18

悼邵家臻

詩歌 | by 李金鳳 | 2025-01-17

美國著名導演大衛連治逝世 享年78歲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16

獨力湊仔兩日談

散文 | by 曾繁裕 | 2025-01-16

東尼瀧谷——貪戀村上春樹

影評 | by Ivymoksha | 2025-01-15

《爸爸》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12

【2024年香港書店面貌變化小匯總】

現象 | by 漫遊香港書店 | 2025-01-07

「作者」的復活

教育侏羅紀 | by 任弘毅 | 2025-01-07

詩三首:〈阿修羅時間〉、〈意義〉、〈瀉湖〉

詩歌 | by 王兆基,王崢,王培智 | 2025-01-05

【2024回顧】告別逝去的人

現象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03

他們想,反正我不作惡都改變不了世界

影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