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緬甸:紀錄片的力量

影評 | by  Mike Kwan @ 映畫札記 | 2021-05-11

今年(2021年)2月1日,緬甸軍方發動政變,推翻民選政府,引起全國各地民眾上街示威及軍方持續至今的血腥鎮壓。身處香港的我們自緬甸政變以來,靠當地抗爭民眾上傳到互聯網的片段及圖片,得以緊貼當地形勢。百老匯電影中心亦舉辦特備節目《看見緬甸》,為香港觀眾放映五部關於緬甸的電影。


紀錄片是對抗遺忘的重要力量,同時也是威權又愛又恨的利器:他們一方面禁制拍攝、千方百計剷除揭示真相的影像及資訊;另一方面則運用輿論機器,將有利管治、政權版本的「真相」反覆宣揚。而在自由受絕對壓制的緬甸,來自抗爭者的影像紀錄更是重要:紀錄片超越語言與文化隔閡,代受到壓迫的人民發聲、暴露野心家的大言不慚,更令世人看見緬甸。過去如是,今日更如是。本次節目包括三部緬甸紀錄片,從不同面向呈現緬甸人民的生存處境。


拍攝本身就是抗爭:《緬甸起義:看不到的真相》


在《緬甸起義:看不到的真相》中,我們看到軍統之下的緬甸,就是在市中心都充滿便衣軍警,即使只有零星反抗都會旋即被撲滅的國度。電影中的緬甸國內影像由一群支持民主化的獨立記者冒險拍攝,為這個封閉的國度打開了一線窗,亦令後來發生的「番紅花革命」為全世界所見。


全片充滿 DV 畫質、時有跑動的低清影像、甚至包括將攝影機放在袋中只聞其聲的畫面,這一切都其實是緬甸影像記者們不能不如此的生存之道:在當時的緬甸,被軍方發現拍攝示威場面的代價極高,攝錄器材及影像素材不保不在話下,被秘密警察訊問過後,即使獲釋仍然會被軍警緊盯——軍警不會放過任何把有組織反抗一網打盡的機會,同時也深怕任何人拍攝到在官媒以外的「真實」。電影開首,亦有說明影片會以假名、「打格仔」(馬賽克)等方式保護片中人:這在今日香港觀眾心目中,應當有種心照不宣的共鳴。


影片中還有很多似曾相識的場面。黑社會與軍人合作攻入佛寺虐打示威僧人;官媒在全國廣播嚴厲譴責片中記者「造謠」「勾結外國」,取締相關組織;以至抗爭者之間對於犧牲的激辯,被捕甚至被殺,是否抗爭要成功的必須代價?這麼近那麼遠,使我看得驚心動魄。殺戮畫面被拍下來,才有條件得到國際注目;但是這些生命的犧牲,又只能是作為震驚外國觀者的畫面嗎?留下來的人卻只能承受苦淚,活在恐懼與憤怒之中。


2007年及2021年的兩次緬甸抗爭,軍政府同樣以斷電、斷網作為壓制國民向外求援的手段:他們深知畫面的重要,即使鎖國亦在所不惜。


《緬甸拉登》:紀錄片需要「中立」嗎?


今次軍政府奪權之前,緬甸近年最受國際關注的就是羅興亞人問題:緬甸當地人對羅興亞穆斯林作種族清洗,上百萬羅興亞人流離失所,甚至被殺。


主人公威拉杜(Wirathu)「緬甸拉登」或「佛教拉登」之名,來自他在 2012 年於美國《時代雜誌》受訪時的自稱——他後來否認曾作此自稱。諷刺的是,他使用伊斯蘭激進領袖拉登之名自況,然而他在緬甸贏得民粹支持的,亦正是販售對國內穆斯林羅興亞人的恐懼。


電影中的威拉杜自詡正義使者,要守護緬甸民族及國家的安全:要做到,就要消滅羅興亞穆斯林。那些話語何其熟悉,從「溝淡」種族、經濟侵略及文化侵略各種說法,威拉杜將僅佔 4% 人口的羅興亞人論說成緬甸最大的內部危機。經其演說及其信眾操作社交媒體未經證實的消息,引發一浪接一浪針對羅興亞人的燒殺。大概威拉杜與其團伙亦認為自己是正義的化身,面對鏡頭亦不忌諱,自豪地展示他們操作消息的能耐。


本片導演巴拔舒羅德是影壇老將,紀錄劇情皆擅勝場,面對如此具爭議性的人物,亦展示他對議題及人物的駕馭。舒羅德一方面拍攝威拉杜的訪問及公開講話,另一方面提供更多的聲音,穿插對照威拉杜的說法。這些聲音包括與威拉杜有交集的緬甸佛教中人、羅興亞民族代表、國際人權組織人員等等,以他們的聲音回應威拉杜及其支持者在畫面內外的聲稱,辯其真偽。舒羅德還安排女聲 VO 飾演「小和尚」,以佛教經典一再詰問:到底威拉杜所作所為,是哪門子的「佛道」?


在《緬甸拉登》中流出國外的本地影片再次起了揭示事件真相的作用:武裝僧侶與暴民追打羅興亞人、甚至在光天化日下活活打死人,平民與軍人一同殺人燒屍。舒羅德同時亦加插 1978 年緬甸軍政府屠殺羅興亞人的「龍王行動」新聞片,展示緬甸生民面對暴政輪迴。


舒羅德以其作品表達的態度相當明確:正是要拍下威拉杜的所作所為,讓觀眾明白緬甸國內羅興亞種族清洗問題的集體無意識根源及民粹主義土壤。暴行真相面前,談論「中立」即是與壓迫者為伍。


「假如一棵樹在森林裏倒下」


緬甸人民彷如處身殖民、軍統的永夜,每次黎明將臨,在短暫民主後卻是更為暴虐的鎮壓。我們亦只能在流出國外的有限影像,管窺真實的緬甸。


這不期然令我想起一個哲學問題:「假如一棵樹在森林裏倒下,它有沒有發出聲音?」假如沒有人看到這棵樹倒下來,根本沒有人知道這棵樹的存在,那麼去指出其存在又是怎樣的一回事?人文世界的事件也是如此。在自然世界尚可以說這棵樹是客觀的存在,發生在緬甸以至世界各地的鎮壓和不公,與及人民的苦淚和鬥爭,如果不以影像、文字又或口耳相傳,最終被徹底遺忘,暴行與犧牲就會消失於歷史的永夜之中。


在此向每一位為了紀錄為暴政所不容的真相而以身犯險、身陷囹圄的人們致敬。盼望為自由鬥爭的緬甸人民能迎接黑暗之後的光明。


緬甸詩人抗爭遇害 生前獄中書簡:「倘若流氓無法管治,要政府來做甚麼?」 香港詩人寫詩紀念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Mike Kwan @ 映畫札記

嗜好觀影電視閱讀,思而鮮學。

熱門文章

原址重建:《爸爸》觀後感

影評 | by 金成 | 2024-12-05

〈關於爸爸的兩位小演員〉

影評 | by 毛曄穎 | 2024-12-12

編輯推介

迪士尼刪除新作的跨性別元素

報導 | by 虛詞編輯室 | 2024-12-21

飲江詩兩首

詩歌 | by 飲江 | 2024-12-19

Fahren

散文 | by 言水 | 2024-12-19

被時間觸碰的光之羽

散文 | by 賴志豪 | 2024-12-14

張愛玲與宋淇談瓊瑤 也談亦舒

歷史 | by 馮睎乾 | 2024-12-12

法協記憶與逝水年華

散文 | by 箋箋 |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