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嘉詠評電影《胭脂扣》的主題曲〈胭脂扣〉,從其在文學的意義切入,論述歌詞透過平凡的明喻找到新意,並透過代名詞的暗喻點出故事中時空交錯的幻想空間。她亦從主題曲作為背景音樂出現的場景,以及最後梅艷芳唱出整首歌曲的安排帶出歌詞如何與情節配合,進一步指出,「胭脂扣」只是連結二人愛情的表徵,由此隱含悲喜交集的感情才是重點。 (閱讀更多)
鄧樂兒也評鉅著《西西看電影》,她以西西於《新生晚報》和《香港影畫》的專欄名稱「開麥拉眼」為重心,闡述西西如何認為電影帶來填補肉眼不足的「快感」,以及其他藝術形式不能實現的視覺經驗。當中指出電影讓我們看見他人的世界,從單純的「看」,成為「感」,開麥拉眼(Camera Eye)就如打開我們的第三隻眼睛,和我們「雙眼」的配合和對話,構成「看」/「感」、客觀/主觀混和的表現和接受方式,繼而引起我們對電影的本質、對如何拍/看電影的思考,而西西希望的是觀眾、影評人都必須與電影一起奮力向前奔跑,實現「共同創造」的責任。 (閱讀更多)
近日西九文化區與前進進戲劇工作坊聯合製作的《給美狄亞的男孩們》,以古希臘經典悲劇《美狄亞》結局為起點,以美狄亞的兒子為主角,由兒童與成年演員同台參演,結合了扮演、編作、即興、遊戲及多媒體影像等元素。詩人廖偉棠為了學習自身經驗以外的新生命而觀看,然後在小演員身上明白戲劇詩學的「淨化」(katharsis)有了不一樣的意義。他認為劇作有著前進進一貫以來的現代文學意識、豐富的隱喻細節、龐雜的議題野心和嚴謹俐落的結構掌控,而小演員在「忘川嬉水」,為他們這一代的命運充權,解構所謂的戲劇性之外,也提醒我們要記住自己的本來面目。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