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 by 朱嘉漢 | 2024-09-21

關於瘟疫的小說,光是經典知名的部分,就可以列上許多:薄伽丘《十日談》、狄福《大疫年紀事》、卡繆《鼠疫》、馬奎斯《愛在瘟疫蔓延時》等。台灣作家朱嘉漢認為瘟疫的主題似乎可以迫使作者與讀者面對人性的極致、文明的脆弱、命運的無常,而幾乎不可能看到一個作者不嚴肅處理瘟疫。當他閱讀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的《大疫之夜》時,發現故事設定於克里特島與羅德島之間的明格島,令他凝視時會不免想起荷馬史詩《伊里亞德》的瘟疫,並且在這不存在的小島的偽歷史中,更清楚鄂圖曼土耳其在覆滅之前的那段矛盾的歷史氛圍。 (閱讀更多)

緩慢移動著的情感裝置——寫鄧廣燊走近第十年的創作迴旋

藝評 | by 馬琼珠 | 2024-09-19

香港90後藝術家鄧廣燊近日於gdm 爍樂畫廊設個展《砧木》,這亦是他在畫廊的首次個展。藝術家馬琼珠(Ivy)作為他曾經的指導老師,特此撰文仔細回顧他十年來的不同作品,指出他一直為紙品作品做特別設計的框架,框架有時成為畫面的平面(層疊)部份,有時形成窗口中的窗口,她也憶述他如何以鉛芯筆造成她教學生涯裏的小小迷思。說到鉛芯筆,馬琼珠想起比利時畫家Luc Tuymans早期只用一支畫筆畫畫,而這種對工具的選擇、物料運用的步驟和物質性效果的要求,是反映了藝術家的克制,但在鄧廣燊身上,她看見的還有固執和堅定。 (閱讀更多)

向前看只有我,向背後看有「我們」:藤本樹《驀然回首》漫畫與電影

評論 | by 丁名慶 | 2024-09-16

《驀然回首》描述藤野與京本的友情與創作路,自童年至成年的情感旅程,以及平行時空中的遺憾與未來。丁名慶指出電影與原著同樣的敘事節奏,尤其在影片的三分之二處,藤野因一個無法逆轉的事件而失去與京本共同的時間,這種遺憾使得她在平行時空中探索彼此的心靈支柱。兩人之間的關係在此中顯得格外脆弱,彼此的感受和未曾表達的想法都成為了故事的核心。 藤本樹早期作品短篇集《22-26》中收錄的〈妹妹的姊姊〉同樣探討了姊妹之間未能真實看見彼此的情感,這種主題在《驀然回首》中延續。藤野與京本的相似之處在於她們都缺乏面對現實的勇氣,但又彼此吸引,當一方缺席,另一方便無法完整。這種情感的缺失讓藤野後來回到京本的房間時,面對著她的漫畫與過去的回憶,無可抑止地生出懷念與歉意。 創作的過程雖然充滿艱辛,但也能帶來快樂的回憶,這種情感的逆轉是藤本樹創作的核心。透過對過去的回顧,藤野和京本的故事未必在於重述、再現過去的、記憶的真實;而修補的真實,創造/虛構的真實,在心意與情感的真實統攝下,也是值得無比珍視的存在。於是可以真正地正視京本跟藤野相同的心情:「為自己,更為對方而畫,對方也因此開心」。 (閱讀更多)

願成為自己的人——評《雲雀與夜鶯》

書評 | by 騷夏 | 2024-09-12

台灣著名詩人騷夏讀鍾玲玲與鍾曉陽合著的《雲雀與夜鶯》,認為是給追隨兩位大師幾十年的老粉絲限定禮物,當中有能量上的吸引力,有著排除現實以外最純粹的詞語,而「詞/語」這一章節她看得尤其目眩,可以看到作家凝視同一款的詞語,演奏出不同音頻。騷夏又指,她們往返的書信猶如仿日記式片段式隨筆,有著屬於那時代的優雅文字和色溫,讓她聯想起《惶然錄》裡莫名的通電感,或是《楊牧書簡Ⅰ:致瘂弦》的名句:「如果不能做偉大詩人,願做偉大的朋友。」 (閱讀更多)

説好不丹故事

影評 | by 亞c | 2024-09-11

《背脊向天》書評:我們在看動物的時候,其實在看什麼?

書評 | by 梁璇筠 | 2024-09-11

作家梁璇筠認為,童年時的動物記憶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這講求快速和功利的城市,除了偶爾想起,我們似乎不再刻意記住它們。在近月出版的《背脊向天》裡,六位香港短篇小說家,以「動物」為題,各自撰寫風格迥異的小說。梁璇筠在每篇看見動物的命運,它們往往揭示了人類的命運,寫的是動物,但在在思考人類處境。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原址重建:《爸爸》觀後感

影評 | by 金成 | 2024-12-05

〈關於爸爸的兩位小演員〉

影評 | by 毛曄穎 | 2024-12-12

編輯推介

迪士尼刪除新作的跨性別元素

報導 | by 虛詞編輯室 | 2024-12-21

飲江詩兩首

詩歌 | by 飲江 | 2024-12-19

Fahren

散文 | by 言水 | 2024-12-19

被時間觸碰的光之羽

散文 | by 賴志豪 | 2024-12-14

張愛玲與宋淇談瓊瑤 也談亦舒

歷史 | by 馮睎乾 | 2024-12-12

法協記憶與逝水年華

散文 | by 箋箋 |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