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by 曾友俞 | 2024-09-07

曾友俞目睹一隻鳥被路殺的經歷,從死亡的瞬間中見到生命的脆弱。他從自己對死者物種的期待中質疑環境議題的自私與偽善,並指出死亡在不同意義系統中的不可詮釋性。曾友俞強調,無論是對人類還是對其他生物,生命的價值並不因其被定義而改變。目擊路殺的瞬間讓他體會到,存在的意義並非由人類主觀賦予,而是透過死亡恆存的現象無情揭示,留下的是恐懼與虛無的感受。 (閱讀更多)

管他紅杏還是南北杏

散文 | by 惟得 | 2024-09-05

惟得偶爾在電影中被阿倫狄龍的眼神所迷。他回顧了阿倫狄龍的電影生涯,特別是他在維斯康堤的作品中所扮演的角色,從早期的《械劫銷金窩》到《手足情仇》,展現了狄龍在不同角色中的魅力和複雜性。在《手足情仇》中,狄龍飾演的洛可與其他兄弟形成鮮明對比,尤其是他身上對於故鄉的感性與責任感。相較於浮誇的西蒙尼,洛可體現出對命運的臣服,他認為維斯康堤成功藉助狄龍的俊朗反襯出角色的謙卑與馴良,深化電影中作出道德抉擇需承擔背後代價的題旨。 (閱讀更多)

蝴蝶過處

散文 | by 曾繁裕 | 2024-08-16

五年多後,從哥本哈根來的阿寶跨越幾千公里,回到香港與曾繁裕觀蝶。曾繁裕回想中六時參加的全港觀蝶比賽,當他們去到梧桐寨,由中瀑繼續前進而非沿路折返時,他漸發現自己老了。出於夾公仔的阿Q精神,覺得愈夾不到就愈要投放沉沒成本,他繼續躬身前行。在觀音山的全景前,看見主瀑像蝴蝶,35米高的水從天滾滾不絕劈下,二人大概都有點感動,然而重逢是短暫的,瀑布也不會為他們誌記,但他們都會因為依稀記得而期待重逢,即使分別後的短訊對話倉促結束。 (閱讀更多)

畫家金宇澄

散文 | by 閭丘露薇 | 2024-07-28

再一次,回去森林

散文 | by YW | 2024-07-14

30年前的今天,王家衛的《重慶森林》上映,為了捕捉王菲的身影,YW早已在家翻看過四、五十次了。30年後,罐頭早已過期,王菲成為了一個青春的暗號,電影再次在戲院上映,他第一次在大銀幕觀看,有了新的體會。歷時兩小時的光影世界,也是永恒,《重慶森林》提供了一道虛掩的門,我們可以隨時回去。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破.地獄》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03

編輯推介

樂諾的番茄炒蛋煲

小說 | by 梁曉聆  | 2025-01-18

悼邵家臻

詩歌 | by 李金鳳 | 2025-01-17

美國著名導演大衛連治逝世 享年78歲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16

獨力湊仔兩日談

散文 | by 曾繁裕 | 2025-01-16

東尼瀧谷——貪戀村上春樹

影評 | by Ivymoksha | 2025-01-15

《爸爸》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12

【2024年香港書店面貌變化小匯總】

現象 | by 漫遊香港書店 | 2025-01-07

「作者」的復活

教育侏羅紀 | by 任弘毅 | 2025-01-07

詩三首:〈阿修羅時間〉、〈意義〉、〈瀉湖〉

詩歌 | by 王兆基,王崢,王培智 | 2025-01-05

【2024回顧】告別逝去的人

現象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03

他們想,反正我不作惡都改變不了世界

影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