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克專欄】關於填詞的100件事(五)

專欄 | by  小克 | 2022-08-29

12. 《我們他們》

填詞人如何選擇韻腳?這是個非常有趣的問題, 找例子試研究之。

之前說過如「生ang」、「身an」、「心am」三韻可同時並用,又例如「見in」和「點im」也可互通,變相令字詞選擇倍增。但字詞選擇的多寡通常不是選韻的第一理由、還得先看詞作主題。例如王菀之的《我們他們》,我猜,林夕應該早就為這旋律定下「二分對立」這題材(傘運後寫的),而再去選擇用「門oon」韻。此韻常用字有般、搬、觀、歡、冠、管、本、碗、半、灌、貫、判、門、們、瞞、盤、援、滿、伴、叛、悶、換、喚、玩、緩等等,其中「半」和「滿」已經是個字義上的對立,於是便有了那句「凝望那個月亮得一半」和「一起欣賞過月滿」的精彩對照。而且「半」這個字,大可以兩句連用而得出「二分化」效果,所以在verse中出現過幾次這種連用:「沙鷗見到天色上一半/蝙蝠記得山影下一半」、「朝花感激春光上一半/丹楓惋惜秋水下一半」、「紙鶴寄居天空上一半/子彈葬身火海下一半」,但最厲害是最後一段verse:

「灰色怎麼將黑白審判

中間怎麼將左右批判

誰是我們 何謂他們

誰在叩門 誰願應門」

突然捨棄「半」,改了用「判」(「半」字加了把刀,好有殺傷力);而「對立」這意圖,再不如前幾段,需要用兩句去組合,改為一句內解決(黑vs白,左vs右);最後,「我們vs他們」推展成為「叩門vs應門」兩個相對(而只有人類世界才有的)行為動作去收尾,簡直妙到毫顛。

《我們他們》是一次幾近完美的選韻示範。我猜,詞人先有了明確主旨,遂發現verse的旋律是重複兩句再接重複兩句,才生起「對稱地將之分半」的念頭,並巧妙地運用了最能表達主題的同韻字去押韻。唯一美中不足是,第一段verse有兩句「身影對於身軀亦不滿/光影怎麼區分另一半」,打破了整份詞的對稱工整。這疑問在我腦中縈繞多年,直至去年在一個網上分享聚會中問過林夕,他淡淡然回答:「寫時很喜歡『光影怎麼區分另一半』這句,覺得破了格式也無妨。」原來就這麼簡單, 執著,竟能輕易放低如此!

【小克專欄】關於填詞的100件事(四)



13.《最佳損友》

跟《我們他們》同樣是一韻到底,但《最佳損友》的篇幅相對長很多,一韻到底的難度是跟歌曲長度成正比的。之前說過,「手au」韻的同韻字兄弟多,而且字義廣,能兼容眾多題材,但這並不會直接令到份詞易寫咗。

詞人撰詞,大多從chorus寫起,但這首,黃偉文(again,我猜)應該是從 verse一開始頭兩粒音想到題材的――「朋友」。問題是,為何要選擇一韻到底呢?旋律中有兩個位置其實可以順暢轉韻,但詞人偏要向虎山行,或許,潛意識內總有些非理性的原因吧?

前年,我寫《塵世美》時也不知怎的想起《最佳損友》,可能同是一韻到底吧。當然,《塵世美》的段落與段落之間,幾乎沒半秒空檔,忽爾轉韻會顯得突兀,而且整份詞是因為有了頭兩句「趕快記錄生命的美好/延後發現世界多糟糕」才發展成曲的,所以「好o」韻直落,其實係無計硬食的(不過就算有得轉,我都係唔會轉的)。

有趣的是,《塵世美》是關於熱情和親情,《最佳損友》是關於友情,都是我們不希望會有任何改變的情感關係,所以於落筆時,潛意識把理智與感情連結融合,不想隨便轉韻,把心裡的感性盼望轉化成理性的一韻到底(我估啫,都話明潛意識,只能靠估)。我希望兒子對繪畫的熱愛和赤子心不變,當時就想:阿Y寫《最佳損友》會否都是以韻腳不變去象徵友情不變這冀盼呢?

這份詞毋須解構分析了吧?常人都懂,平實得甚至連一個比喻也沒有,只得最簡單的對比和遞進,沒花巧設計沒精心雕琢,一句接一句不用半秒思考如日常對話, 用上了常用字之中最常用的字,韻腳運用亦可說完全沒驚喜(你看林夕的同韻近作《某種老朋友》,都起碼有「共享一葉舟」或深深地嘅「枯榮輪流」吖!),但偏卻簡簡單單入心入肺全民共鳴,成為當代友情歌之經典,點解?因為有情眾生存活的唯一真相就是情、只得情,韻腳只是表達情感的規矩,規矩會變,人情長存。

這也是普羅大眾評論流行歌詞的盲點,求詩意、尋意境,彷彿有深度有哲思才是好詞,寫得淺白就話「似小學生作文我都寫到」,忽略了詞和曲的配合是否恰當。填詞人才了解,有寫旋律是適合寫得深奧,適合婉轉曲折;有些旋律卻適合顯淺直白,化繁為簡,大樂必易。

南美波與英超,都是足球。《我們他們》及《最佳損友》,都是其範疇內的上乘詞作,皆是依著主題去選韻腳的絕佳例子,如果你問我哪一首較難寫,我會答一樣咁X難。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小克

香港漫畫插畫家,亦是填詞人。 漫畫作品有《偽科學鑑證》,創造了聾貓、bitbit等角色。 填詞作品有周國賢的《有時》三部曲及柳應廷的《物語》、《重生》三部曲等。

熱門文章

《破.地獄》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03

編輯推介

社畜教父卡夫卡

書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5-01-21

略談香港中文考試之存廢及其他

時評 | by 淺白 | 2025-01-21

樂諾的番茄炒蛋煲

小說 | by 梁曉聆  | 2025-01-18

悼邵家臻

詩歌 | by 李金鳳 | 2025-01-17

美國著名導演大衛連治逝世 享年78歲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16

獨力湊仔兩日談

散文 | by 曾繁裕 | 2025-01-16

東尼瀧谷——貪戀村上春樹

影評 | by Ivymoksha | 2025-01-15

《爸爸》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12

【2024年香港書店面貌變化小匯總】

現象 | by 漫遊香港書店 | 2025-01-07

「作者」的復活

教育侏羅紀 | by 任弘毅 | 2025-01-07

詩三首:〈阿修羅時間〉、〈意義〉、〈瀉湖〉

詩歌 | by 王兆基,王崢,王培智 | 2025-01-05

【2024回顧】告別逝去的人

現象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03

他們想,反正我不作惡都改變不了世界

影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