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形.校服有惑】校服二事

散文 | by  佬訊 | 2022-04-14

一.


講起校服,不能迴避的話題肯定是邊間校服最正。在當年同學的眼中,女生校服只有四個大類,Paul Con、水手服、旗袍以及其他校服。Paul Con和水手服有如鬼妹,可遇不可求;旗袍就像鄰家女孩,清純親切,而其他校服,就是your face your fate,靚女咪好睇囉。


Paul Con是佬編同學最常談論的校服,她們的格仔裙應該算是歐陸風格,但畫龍點睛的,是那對熊貓鞋以及白色長襪。不知道為甚麽,男生對格仔裙配長襪熊貓鞋這個conmbo似乎沒有抵抗力,但後來認識了異性朋友才知道,原來不少女生對於Paul Con的校服並沒有感覺。


能夠擄獲兩性歡心的,是水手服校服的代表,傳奇的新法書院校服。水手服不是新法專利,但他們紺青色上衣和白色百褶裙的配搭,散發出濃濃的日系vibe,在深受日本文化影響的香港很受歡迎。


旗袍系的校服相對常見,感覺親切。佬編覺得好奇的,是同一種校服款式通常都會有不同的顏色配搭,但旗袍款式的校服一般都只有靛青色,可能是民國遺留下來的餘韻。旗袍校服和旗袍一樣,相當蝦人著,一件頭再加修腰剪裁,令到小腹很容易現形,而收窄的下擺,也令小腿容易顯粗。最能夠carry到旗袍校服,佬編認為是身材嬌小、線條修長的女生。


至於其他校服,談論的方向通常不是欣賞和渴求,而是取笑。例如庇理羅士的銅綠色校服,看上去像一棵白菜、瑪利曼像OL、DG則有神職人員感覺。而荃官、伊中那綠色格仔,帶有濃厚枱布風的女生校服,就常有人說像是英國貴族莊園裡的佣人。還有保良系和東華系那白色連身裙加皮帶校服,最common但最容易被忽略。


不過話說回來,佬編學校的校服,其實也是男校界裡經常被取笑的對象,因為我們的校褸是一種尷尬的明藍色,而領呔上面則有一個大大的紅白十字架,如果打得不好,就會由十字架變成中文「十」字。唯一的安慰,是我們還有皇仁那套白恤白褲校服來墊底。


當年同學間最仰慕的男生校服,是聖約瑟的校服,尤其是那深綠領呔和那shirt pocket上的綠色校章。除了是因為深綠配色易襯以外,還因為有很多女生都喜歡。當年傳聞St Jo仔食好多女,而佬編與同學們自欺欺人的結論則是:不是我們不夠型,而是St Jo套校服比較煞食。


校服好不好看的比較,其實要等到入大學後去校服party,才看得更清楚。但就算是最厭棄自家校服的人,也不會想去借其他學校的校服來穿。因為校服代表的,是你的來歷與身份,充滿著關於你自己的訊息和記憶。美感的高下,反而不太重要。



二.


著校服對很多人來說,是為了合規,符合校規。大家以為香港學生經常穿西式校服,對西裝一定很理解,但其實那是個誤會。因為學校告訴你穿著要符合的,不是西裝穿搭原則,而是校規。


恤衫為什麼一定要攝晒入去褲頭而不應該拋出來?訓導會告訴我們因為校規這樣寫,而不會解釋因為恤衫拋太多出來,會遮住皮帶,令到整個恤衫西褲形象不夠俐落。而訓導也不會跟你說,如果擔心攝衫會顯腩,可以買條鬆一點的褲或恤衫,或者拋少少恤衫出來,只要不遮到皮帶就沒有問題。為什麼褲腳不應該太長?老師會跟你說因為校規不准,但卻不會跟你說褲腳太長會令到褲子顯得很bulky,影響剪裁,甚至會拉低視覺身高。


佬編不會去苛責那些只懂跟規矩的老師,他們很大機會也不知道校服點解不可以這樣穿。因為,香港從來沒有儀容教育。儀容服裝是禮的體現,不懂得respectable的穿搭,其實可以被視為無禮和沒有受過教育。


我們的校服雖然號稱是英國遺緒,但我們卻錯過了透過校服去學習正式西裝文化以及院校制服文化的機會,僅僅繼承了校服的軀殼,這樣就算校服再穿得合規,也不會好看。


佬編不明白的是,為甚麽返校的穿搭不能夠成為一種可以傳遞和演化的知識,反而變成了僵化校規的載體,用來make sure學生的服從。


經常聽到人嫌棄香港校服不好看,佬編覺得不是因為我們的校服不好看,而是因為我們的教育沒有認真地去對待校服,乃至是儀容這一門學問,所以我們沒有辦法把我們校服的潛能發揮出來。


綜觀中港台三地,其實香港的校服最好看。對比中國中小學生那些鬆垮的運動tracksuit、 台灣中學生在校服式微前那些千篇一律的日式風格和戒嚴style,大家會發現香港校服其實蘊含了多元豐富的歷史。因為有很多不同的團體都會在香港辦學,但中台兩地的中小學教育基本上是由政府包辦的。


香港校服可以談的,其實還有很多。最近看到明周做了個關於校服的封面專題,而坊間也有研究校服史的書出版,內容相當吸引,諸君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這些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有趣歷史。


J.


【無形.校服有惑】前置詞:校服與校規之間的僭越



loshun


香港華仁書院

1919年創辦,屬天主教男校,是香港首間由華人開辦的英文學校,校址位於香港灣仔皇后大道東281號,由天主教耶穌會營辦,為香港補助學校議會二十二所補助學校之一,後來因為學生人數不斷增加,港島校舍不敷應用,遂於1924年在油麻地增設分校,亦為九龍華仁書院的前身。(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佬訊

讓lifestyle回歸生活,願諸君優雅地佬去。

熱門文章

原址重建:《爸爸》觀後感

影評 | by 金成 | 2024-12-05

〈關於爸爸的兩位小演員〉

影評 | by 毛曄穎 | 2024-12-12

編輯推介

迪士尼刪除新作的跨性別元素

報導 | by 虛詞編輯室 | 2024-12-21

飲江詩兩首

詩歌 | by 飲江 | 2024-12-19

Fahren

散文 | by 言水 | 2024-12-19

被時間觸碰的光之羽

散文 | by 賴志豪 | 2024-12-14

張愛玲與宋淇談瓊瑤 也談亦舒

歷史 | by 馮睎乾 | 2024-12-12

法協記憶與逝水年華

散文 | by 箋箋 |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