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韻文的《長短句》終印出來,許迪鏘談編書過程的點滴。讀這部書,感受最深的是〈喪了〉,一面讀著一面心上彷彿有一塊大石頭。另一篇〈舊事重提〉,由一件交通意外引發,也令許迪鏘想起另一篇舊報的類似報導。 (閱讀更多)
謊言重複一百次就會成爲真理。余婉蘭以著名的戈培爾效應為題,寫下一篇關於假太陽、香港都市傳說的小說。假的太陽二十四小時都在,卻只佈維多利亞港沿岸遊客光顧的幾區。只有維多利亞城對岸的半島,潦倒落泊,像廢墟沉沒一半,真正的闇夜才存在。故此連鬼、罪犯和渴睡者也能棲居。 (閱讀更多)
談論「黑天鵝效應」,最常回溯以前歐洲人看待天鵝的觀念,黃戈則以史事作為參照。歷史最經典的比喻就是「鏡子」,像鏡子一樣,反映出治亂興衰背後的理路。對鏡照天鵝,既在鏡中又不在鏡中。 (閱讀更多)
雖以流行曲歌詞為題,但洛楓形容,新著《獨角獸的彳亍:周耀輝的音樂群像》是一本學術味道濃厚的書,既不想做坊間那種所謂「詞評」的短篇文章,同時亦不是想神化周耀輝或做「明星研究」,而是要從音樂、字詞、嗓音、歌手形象、工業體制,到歷史、性別、文化、媒體、文化身份和社會學的分析,借一個詞人研究去建構香港的流行音樂論述。 (閱讀更多)
在新書《身上的每道傷疤》,李慧詩真情剖白內心的矛盾,談到成為世界級選手之前,自己也曾試過大部分運動員都必經的平台期階段。這篇摘自新書章節〈軀幹之無奈〉的文章,看「牛下女車神」如何成功克服停滯,並攀上更高的水平。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