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Follow Me】中大藝術文學碩士畢業展《瞬間漫漫》:一場生活與藝術並置的展示

文藝Follow Me | by  黃桂桂 | 2022-07-16


香港中文大學藝術文學碩士畢業展主題為《瞬間漫漫》,課程總監譚偉平認為這代表了一個空間及時間,指向我們該如何去理解及面對時代。是次展覽正展出了15名不同背景的同學如何藉藝術回應時代。


15組作品回應時代:有家庭、身份及社會


應屆藝術文學碩士畢業生於2020年入學,這兩年人與人之間隔得好遠,隔著口罩、隔著大海;人與世界也隔得好遠,隔著家門、隔著鏡頭。同學們真正見面上課的日子只有一個多學期。在舉辦畢業展前一星期,剛好有同學確診新冠肺炎,眾人差點以為畢業展要延期了,幸好仍能如常舉行。他們透過展覽所回應的,就是這樣一個不容易的時代。


譚偉平指,課程著重同學思考,透過不斷的提問、省思,幫助他們發掘自我,探索對藝術創作的興趣,更重要是引發他們思考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他多次提到,這15位同學背景不同,有人是職業治療師,有人是教師,也有人從事文職工作,因此他們關注的議題各異。


有人關注家庭。吳慧軒是一名混血兒,爸爸是香港人,媽媽是韓國人。疫情爆發之後,她已經三年沒有見到身在韓國的媽媽。她透過作品《母親印象》,繪畫家中一些有韓國文化的家具例如電視櫃、韓服、家人合照等,表達對母親的思念。


有人關注身份認同。陳風的作品《混血兒》,集結不同混血兒的故事,並以訪談對話及人像攝影的方式,探究混血兒的身份認同。「透過他們的經驗,他們生活中面對的一切,看他們怎樣看自己的身份認同,他們是香港人?中國人?英國人?還是韓國人?」譚偉平說,「這是一個微觀研究,我們可以從中發現很多生活細節。」


有人關注社會議題。蔡慧妍的作品《紅牆》,由四邊塗上紅色的紙張堆疊,儼如一條條紅線,築成一道轟然聳立在展場中間的高牆,你可以繞路而過,站在牆下,可能會被風扇吹落的紙張打中;如果你有勇氣,也可以推到高牆。高牆其實是由百多本被公共圖書館下架的圖書建成,蔡慧妍強調:「香港沒有禁書。當我們想奉公守法,向當權者查詢『禁書』名單時,他們會告訴我們,香港沒有禁書。」在白紙黑字之間,我們看到灰色地帶。蔡慧妍在列印書本內容時,花了很長時間思考自己的底線,最終她將書中提到某特定字眼的句子抹黑。最後這高牆其實是向蔡慧妍,也向觀眾詰問:「面對刻下的灰色,我們為自己設定的限制、邊框在哪裡?」蔡慧妍說,「不要以為你只是畫了淺淺一條線,當每個人的界線堆積,那便是一個龐大的能量。」


當自身與世界斷裂,如何找到連結?


也有人探索自身與世界的關係。鄭子峰從事新聞攝影八年,2019年一次拍攝社會運動時,由於現場過於危險,他躲在木板背後,身體感受到子彈一下一下擊在木板上,一些情緒從底處冒起,像發彈後槍口升起的白煙。他放下相機。那一刻,沒有觀景器的阻隔,他才第一次感到自己身在現場,「所有聲音都變得清晰,有人哭,有子彈穿過空氣、打中木板。」他猛然意識到一種斷裂,原來過往的他,作為一個記錄者,卻缺失了身在現場的鮮活的經驗。於是他開始思考,「很多時候,我的經驗就被化約成一張又一張不同觀點、不同焦距的相片,到底我要如何找回自己最實在的身體經驗?」


鄭子峰的作品是《成為風景》。他把過往從事新聞攝影經常使用的鋁梯搬上大帽山,爬上梯頂甚少使用的、最危險的平台,拍下一錄像裝置;並將爬上頂層感受到的恐懼與危險,以大提琴弓貼在鋁梯拉出來,顫抖的、驚險的高音,是他身在現場的實在感。「這件作品對我而言很重要,它象徵著我終於找到一個方法,嘗試去解開以前一些問題的答案。」


生活文化與藝術文化並置


也許15位同學各自都解開人生中一些小小的結了。譚偉平覺得,透過這個展覽,觀眾可以理解到甚麼是生活文化,甚麼是藝術文化。「生活文化就是我們從日常生活的瑣碎事中,發掘到一些重要的、有意義的事;而藝術,是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是對生活,以至於生命的價值有所追求。」


而「瞬間漫漫」,也許就是要我們在轉瞬與轉瞬之間,在生活與生活之間,漫漫地飛。「只要活得腳不踏實地,就能飛了。」


《瞬間漫漫》藝術文學碩士畢業展

日期:2022年7月11至30日

地點: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展覽廳一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悼念鄭明仁】陳廣隆悼文

其他 | by 陳廣隆 | 2024-11-05

逃避自由的種類:憐憫

影評 | by 穆純 | 2024-11-05

假仙女的真情指數

書評 | by 楊佳嫻 | 2024-11-04

悼念瘂弦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11-04

差距

小說 | by 方狗 | 2024-11-04

《驀然回首》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11-04

清華雜憶

散文 | by 黃戈 | 2024-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