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度年華.四六】西蒙波娃︰失戀?大把路數!

四六 | by  虛詞編輯部 | 2018-11-24

1954年,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46歲。


二次大戰結束後不久,女性地位普遍獲得提升,例如在美國,婦女不但在戰爭期間參與了男性的工作,1943年,美國陸軍航空隊更領先全球,組織了女子航空勤務飛行隊;在日本,女性亦終於1947年得到了選舉權。隨著女性地位提高,1949年,西蒙波娃41歲,出版了被譽為「女性主義聖經」的哲學巨著《第二性》(Le Deuxième Sexe),踏入不惑之年的波娃,在往後的十年間,不意迎來了她的豐收之期。


在《第二性》中,波娃不但論述了婦女在二次大戰之後的狀況,她對女人、男人,以及女性、男性差異的洞見,更深刻地影響了不少後來者。女人和男人固然是天性上的分別,但女性和男性,則是社會及文化建構出來的產物,波娃以「第二性」指示女性,其實是顛覆了大家對「第一性」的印象。


而戰後的世界,確實處處存在著顛覆。


也許在同一時間,也許在較後的時間,波娃著手創作她的長篇小說《名士風流》(Les Mandarins),並在《第二性》面世了五年之後正式出版,甫出版即奪得了法國最重要的文學獎,龔固爾文學獎(Prix Goncourt),成為該獎自設立以來,少數女性得獎者之一。


眾所周知,波娃與沙特(Jean- Paul Sartre)一直是生活上與靈魂上的伴侶,但就在《名士風流》中,波娃卻寫到自己被凱斯特勒勾引的情節。誰是凱斯特勒?他其實就是波娃的美國情人艾格林(Nelson Algren)。波娃與艾格林於1947年在美國芝加哥認識,不久二人即展開了美法兩地的越洋戀情,雖然只能靠書信聯繫,但他們卻愛得死去活來,波娃甚至說過︰「我渴望能見你一面,但請你記得,我不會開口要求要見你,這不是因為驕傲,你知道在你面前我毫無驕傲可言,而是因為,惟有當你也想見我的時候,我們的見面才有意義。」


可惜,這段戀情在三年後卻因為艾格林選擇回到前妻身邊而告終。波娃藉著女主角安娜與男主角美國軍官的故事,側寫自己與艾格林從相識、相愛到分手的往事,某程度上,《名士風流》不但帶有自傳性質,從故事與細節處理之中,隱見波娃批判婚姻變成了權利與義務的代名詞,甚至認為夫妻為了符合社會與道德利益、而忠於對方的肉體是荒謬的行為,至此,《名士風流》更被視為《第二性》的延續。


二次大戰證明了左派知識份子的失敗,以及法國知識份子在現實世界中如何無能為力。與艾格林分手之後,神傷的波娃,與同樣神傷的戰後法國,以及戰後法國知識份子圈,幽幽地迎接面前的迷惘與失措——不過,波娃的迷濛期為時不久,因為1952年開始,波娃已經跟法國導演朗茲曼(Claude Lanzmann)生活在一起;而1958年,波娃又開始她另一自傳創作,看來她心情還好著呢。


1954年,西蒙波娃,46歲,距離沙特辭世、波娃出版自傳作品《告別儀式》,尚有26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虛詞・同病相連】養病神醫

小說 | by 綠色衫 | 2024-03-27

【字遊行.倫敦/巴黎】賞墳

字遊行 | by 廖子豐  | 2024-03-27

台北之旅藝術有感

藝評 | by 胡夢未 | 2024-03-18

《新活日常》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