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及其所驅動的:讀匡靈秀《黃色臉孔》

書評 | by  李麗美 | 2024-07-26

雖然身為重度嗜書者,也固定會寫書評,但我要自首,看書這件事的順序總被我排在滑手機之後。網路上的消息都看完了、覺得無聊了,才會是我打開書本的時候。


要是社群媒體上傳出什麼文壇八卦,或是有什麼名人作家的翻車事件,例如《黃色臉孔》裡誰剽竊了誰的作品、哪位作家霸凌了誰,我絕沒辦法忍住不關心、繼續專注於書本。


大多數情況下,我的選擇都和眾多鄉民一樣:急忙搜尋相關發文、動態,趕赴翻車現場了解狀況。我通常不會發聲,也謹守不散播的原則,但會仔仔細細的將社群媒體上的事件描述、相關人士的聲明、各方人馬的辯駁,全都看過。像福爾摩斯辦案似的,在心中默默掂量、抽絲剝繭。


閱讀缺乏社交性,自然也無法讓人感受到社交愉悅,偏偏人天生渴望與他人連結,社交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社群媒體的出現,既大大滿足了人們的社交需求,也理所當然排擠了人們的讀書意願與讀書時間。但糟糕的是,沉迷於社群媒體太久太深,不但不能讓人緩解孤獨,反而會加重人的焦慮,讓人變得更難自拔、更加偏激。


➤吃瓜?這本有


《黃色臉孔》這本小說把人們會感興趣的、會在社群媒體上大炒/吵與特炒/吵的文壇八卦、作家醜聞,連帶種族議題、多元文化主義的爭論都寫進去了。讀者讀它就像網路鄉民吃瓜看熱鬧一樣,可以目不轉睛、一頁接著一頁,迫不及待咻咻咻的往下看。要是讀者人格中的「超我」跑出來指責「本我」、「自我」怎麼可以這麼八卦、這麼嗜血,「本我」、「自我」還可以理直氣壯的反駁:我看的可是一本獲得《紐約時報》讚譽的好書,也是史蒂芬.金認證「難以放下,更難忘記」的傑作耶。這種高超的技巧與蘊含的功能,簡直令人拍案叫絕。


匡靈秀此書同時兼具娛樂性與批判性,既使人得到類似沉浸於社群媒體、與他人有所連結而產生的滿足感,也讓人反思社群媒體與網路公審可能帶來的副作用,逼人直視人性中幸災樂禍的一面。這位年輕作家怎麼可以這麼有才!


2023年匡靈秀來台出席另一本小說《巴別塔學院》的新書分享會。


近年來好幾份調查都顯示,「作家」名列台灣年輕人嚮往的十大夢幻職業之一。每次類似的報導出現,也都會立即「釣」出真正的作家出面,指出在台灣當作家、只靠寫作維生,是件很困難的事情。


不過值得深思的是,既然收入那麼不穩定,為什麼還是有許多人嚮往?「作家」這個職業與身分,比起其他工作有何不同?除了經濟上容易產生困難外,還會有哪些「職業傷害」?有沒有所謂的「職業倫理」或「潛規則」需要遵從?凡此眾人常疑惑卻又難獲作家坦率交代的內情,《黃色臉孔》一次全揭露。


讀者完全可以把本書看成是作者目睹美國出版業之怪現狀所寫出的文壇現形記,不過我個人更偏向將之視為作者運用其慧眼與巧手,捕捉到人類心靈中黑暗、陰影面向後的無碼高清呈現。


➤挖掘成名的虛榮與渴求


說得精確一點,想當作家的人,應該都期望能靠自身寫作才華「成名」,而非寂寂無名、懷才不遇。從這點看來,「作家」也許只是某些人想藉之成名的途徑,「成名」本身才是重點。但追求成名很正常,並不可恥。


艾倫.狄波頓(Alain de Botton)在《新聞的騷動》中說:「在成名的渴望當中,其實存在著一股動人、脆弱,而且簡單的核心企盼:希望獲得別人的和善對待。不論另外還有哪些次要動機——例如追求財富、奢華的生活、性或權力——成名的渴望所追求的主要就是別人的尊重。」


成名帶來的果實是如此甜美,成名後握有的權力與影響力又何其巨大,所以,當一個人迫切想成名卻又無法如願時,嫉妒他人的成名、放大外在環境的壓迫,就成為最簡易的道路、最直覺的認知。


「我們也許會因為遭到忽視、被人看輕、獨自身在角落裡無人理會、被趕到隊伍的尾端、遭遇別人不屑一顧的眼光,或是被電話彼端的聲音冷冷告知過幾個星期再來電,以致為了避免這種令人深感煎熬的痛苦,而不禁也想要獲取名氣。」狄波頓提醒我們,羞辱、創傷,會加重對成名的渴求,與嫉妒他人的焰火。


《黃色臉孔》中幾位重要角色的性格與言行表現,都完美演繹了狄波頓對「我們為何需要別人失敗,又為何樂於對他們所犯的錯誤說長道短」的解析:「我們對自己欠缺別人關注的現象深感憤怒——所以也就試圖藉著懲罰那些看似奪走了自身應得的關注的人物,以減輕內心的痛苦。我們受到挫敗的抱負使自己淪為失敗者,成為需要看到別人失敗的人。」


假如有人因此書而將自身的陰影與創傷投射到作者身上,並不是件奇怪的事。妙的是,匡靈秀此書本身就是解方。


這本書的人物與情節告訴我哪些事?


我對哪些人物是否有哪些先入為主的偏見?


誰有權決定,誰可以寫什麼、誰不可以寫什麼?


嫉妒及其所驅動的,可能陷人於何種境地、會造成多難收拾的下場?


本書展現了多少作家的勤奮、膽量與策略性思考,才達成了如此耀眼的成績?


我再度自首,以上所述,只是看完書的我,一個努力避免社群媒體成癮、並開始反省自己是否太過八卦的讀者,在心中自問的眾多問題之一。其他的,就留給你自己去推敲,去挖掘。


(文章授權轉載自「Openbook閱讀誌」,原文連結:https://bit.ly/4dhMFvZ。)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雨中的香港 見山還是山

散文 | by Sir. 春風燒 | 2024-09-06

路殺

散文 | by 曾友俞 | 2024-09-07

管他紅杏還是南北杏

散文 | by 惟得 | 2024-09-05

《汪汪夢裡人》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