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 話說金庸 專題小輯 神雕俠侶 金學
2018年10月30日,武俠小說泰斗、《明報》創辦人之一金庸先生逝世。金庸小說長踞圖書館借閱榜首,且多被改編為電影、遊戲、影視劇,是不同年代人共同回憶。虛詞編輯部邀請了鄧小樺、洛楓、nico tang、鄭明仁、霍驚覺等作家撰文話說他們的金庸記憶。
而郭襄與楊過初見,楊過臉上明明戴著醜陋的人皮面具,但一雙眸子精光四射,英氣逼人,小郭襄只是被他看了一眼:「郭襄心口一陣發熱,不由自主的暈生雙頰,低下頭來,隱隱約約的覺得,這神雕俠倒也不怎麼醜陋了。」——眼神制敵,最高層次大概就是如此。神話。
金庸的生平江湖,比他筆下書寫的世界還要波譎雲詭、兩面三刀,時而是義正嚴詞的喬峰或郭靖,時而是投機的岳不群或韋小寶,搖擺不定,體認了那處有風,那處便有草的搖動!
nico tang:黯然魂欲罷不能
武俠和江湖之於我來說,應該是充滿更加多的浪漫主義,大家都可以在那個玄幻的世界裡,很自由很瀟灑地完成自己的人生;每一段情愛都是那麼夭心夭肺,像阿朱的傻,夢姑的狂,莫仇的恨,超風的怨,芷若的毒,郭襄的執,靈素的痴……問世間情為何物?黯然銷魂令人欲罷不能!
《周易》乾卦《彖傳》:「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金庸是很能看準時勢,乘雲氣上天的豪傑,甚至以「龍」喻之,也未必過態。蓋龍是善於變化之物——在陸為虺,在海為蛟,在天為龍。金庸對待其武俠小說和自我形象的態度,直如龍之變化多端。
5月15日,查良鏞在社評中以「火速!救命!」為標題,呼籲中共和香港慈善團體立刻組織搶救隊上梧桐山救人。記者陳非在頭版寫了《梧桐山上慘絕人寰》的新聞特寫。從那時開始,左派再不當查良鏞是自己人,但《明報》因為這次「破格」得到很好的口碑,銷量和廣告都增加。
憑藉廣為流傳的超人翻譯技能,查良鏞很快就在當紅的《大公報》工作,擔任國際電訊翻譯及編輯。1952年,28歲的他與另一批同事轉入剛剛復刊的《新晚報》做副刊編輯,主編「下午茶座」欄目。據傅國湧《金庸傳》記載:「這是他踏入報界後第一次大量寫作副刊文章,為此起了『林歡』、『姚馥蘭』等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