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大學生,當中大部分人從未接觸過音樂劇,卻在「音樂劇發現號」計劃裡一手包辦了寫劇本、編曲、填詞、演出,在一年之內完成了一整套音樂劇《飛往天際的那夜凌晨》,寫出一個在機場發生,關於青春、離別、迷惘與選擇的故事。
「音樂劇發現號」是以大專生為對象的一年計劃,由致力於製作和推廣粵語原創音樂劇的劇團演戲家族主辦。計劃之中,參與學員將體驗由創作到演出,經過一連串的工作坊、退修營及排練,希望讓來自不同背景的大專生一同經歷一段音樂劇的誕生過程,推動香港音樂劇的傳承及發展。
問及他們是什麼時候決定要奮身下去完成這場演出,他們總會思索好一陣子,然後提及一個,在旁人眼中看來或者不是那麼顯眼,但對他們自身而言卻意義非凡的時刻。好像在說,這一年投入的所有心血與努力,僅始於一念。
儘管每個人提及的時刻都不一樣,但要他們回望這一年最珍貴的回憶是什麼。大家都不約而同地提到,是排戲的時間。在演出前一個月,幾乎每天下課後他們都要再約幾個小時排練,本應讓人感到勞累的時間,他們卻感到快樂。「那些時刻裡,我體驗到一種很純粹的友誼。我見到他們為這一部戲的努力,即使休息的時間,他們還是不停地練著歌。於是我也想好好發揮,想做好這一部戲。」學員小鋒說到,他在戲中飾演送機的朋友。
珍貴,或是因為大家在這個過程中一同為著同一個目標奮鬥、突破自我、成長。
萬事起頭難
回到起點,要讓一群彼此陌生的素人從零到一百完成一整套音樂劇,如何提升大家的凝聚力、培養團隊默契、營造一個團隊的化學反應,是後來萬事的「起頭難」。
「音樂劇發現號」計劃從上年十月開始,計劃內容既有賞析講座、寫作工作坊這類偏向創作的靜態活動,亦有音樂退修營、表演工作坊這類偏向體驗的動態活動。然而,無論靜或動,都是為了讓彼此有建立關係的契機。
「我們中期有一個退休營,對它我本來沒有很大的期望。因為我以為要玩很多團體遊戲,對我來說很耗能。但是它不是,我記得我們純粹玩了一個破冰遊戲,然後就開始分組叫我們去走走附近的一座山,叫我們自己去發現大自然。」飾演女主角Racheal的學員Esther說到。
兩三個小時,無特定目標地在山裡行走,Esther一開始聽到時覺得這件事很「虛」:不知道自己要做些什麼,也不知道這些事情有什麼意義。但在行走的過程中,她想起以前自己有情緒的時候,總會在公園、海濱這些地方散步,為了短暫地遠離人煙,留一個和自己對話的空間。「到了晚上的營火會,我們在房間裡圍著燈飾。儘管跟身邊的人不是很熟,但剛剛在大自然中自己去探路時,有了許多的時間和自己對話,問清楚自己的問題,於是便可以變得很放鬆。」
在理解自己以外,他們亦需要表達自己。「在第二日早上的分享會,我們有機會在大家面前講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感覺好像更進一步認識和熟悉了大家。所以我覺得這次退修營為我們的關係同彼此之間的化學反應打下了基礎,令我們之後的相處可以更加融洽,以及排戲的時候更加暢順。」學員Kin說到。
對小鋒來說,他印象最深刻的,倒是偏向靜態創作類的音樂劇寫作工作坊。「這個工作坊最後有一個成果的展演,要跟其他學員一起去jam,我們要一起共同創作一個5至10分鐘的小型音樂劇。」對小鋒而言,其實那次展演的成果不太理想。
小鋒以前有過編曲的經驗,可以說,這正是他擅長的事情,這也讓他以為自己可以在工作坊有限的時間中和其他人一起創作出很厲害的東西。但合作之難不僅在於技術,還在與如何溝通、磨合。那次工作坊最後出來的成果強差人意。「其實就是因為時間不夠,還有我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但那次真的是一次很好的經驗,讓我可以看到自己的限制在那裡。但又不會因為這樣而自卑,反而是因為這種不開心的經驗,讓我印象最深刻。」
從挫折中學習亦是歷程。和小鋒一樣對音樂工作坊印象深刻的學員Hollye,同樣有經歷溝通之間的來來回回,「我和成員之間都花了相當長的時間在如何將訊息表達得更加具體及合乎邏輯、如何將訊息透過我們的創作傳達給觀眾。」但對於Hollye來說,這反而成為她決定完全投入進這個計劃的起點。
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又有了對音樂劇中合作的初步了解後,他們開始面對更為具體的挑戰——創造屬於他們獨特的故事。幸得在之前有工作坊、退修營、以及種種可以表達自己或聆聽他人的機會,他們找到自己想談論的核心——關於青春的迷惘與選擇。
對於他們而言,沒有比機場更可以詮釋這種想法的空間了。
機場:寄放道別與困惑的空間
「我覺得機場是一個載體去講述一些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或者一些人面對一些可能大一點的議題,他們會怎樣去自處。例如有些人剛剛結婚,有些人要面對移民,有些人就要決定要不要脫離他本身比較安好的生活。我覺得這個故事不可以不發生在機場,因為只有這個地方才可以承載這麼多東西。」Esther說。
但其實機場對他們而言,算一個陌生的空間。大部分人都是很偶爾的旅行,或是送機的時候才會路過,他們很少在其中感受過離別之深。
沒經歷過,便去嘗試感受。Esther為捉摸Racheal作為地勤人員的心境,便去機場觀察地勤人員真正的一天是怎樣的。「在哪時候我才開始想,原來一個地勤人員,一個清潔工,他在機場每天要面對多少的人流。對他們而言或是工作日常的地方,但對來到機場的人來說,每個人都可懷著很重的心事。」
然而,她所飾演的Rachel作為女主角,跟通常的文本不同。Racheal沒有一個明確的執念,反而迷惘才是她的關鍵字。「我一開始找角色的時候都很難,我經常都覺得Rachel不知道要做什麼,在場上,然後就好像經常在跟別人聊天。」直至一次排練之後,演戲家族的藝術監製Mandy跟她說,「這個角色所面對的東西雖然在別人的眼中看起來很輕,但對她自己來說其實很沉重。好像在一個白茫茫的雪地裡面,一步一步地走,而她不知道前面是什麼,但她就是要走好每一步。」她覺得很觸動,既是因為解決了心裡未明之處,也是因為走進了Rachel的內心。
離別是發生的事,迷惘是心的感受,但對於《飛往天際的那夜凌晨》來説,他們想叩問的,其實是自己想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在戲中,兩位主角都告別了自己的舊生活,但其實連結兩位主角的Keyword,是未知。他們不知道自己之後會去到什麼地方。他們處於人生的一個交叉點,要選擇未來的某一條路,他們就會想,我究竟未來要變成一個怎樣的人。」小峰說
這不僅是戲中想叩問的,也是他們各自在尋找的。離別、和家人的關係、工作、尋找自我,這些或多或少都投影了他們各自的身影在其中。就算不是自己在表演的時候,聽到朋友們在台上唱的歌、說的對白,他們在台下一樣熱淚盈眶。
「這就是這份劇本,最厲害的地方。」小鋒說到。
「音樂劇發現號」計劃:傳承下去的音樂劇
回到計劃的起點,「音樂劇發現號」希望讓來自不同背景的大專生一同經歷一段音樂劇的誕生過程,推動香港音樂劇的傳承及發展。結業表演在即,前者可謂終點在望。那麼後者呢?
我問這次參與計劃的兩位導師,演習家族的駐團作曲家黃旨穎和駐團編劇許晉邦,有沒有在過程中體驗到傳承。他們說有,但不是作為導師的身分,而是同樣作為學員,陪他們一起去經歷。黃旨穎說,「我主導的作曲小組裡面有四位學員,每一個都創作了歌曲,而很多他們提供的音樂都不是我平常聽慣的類型,但在這套戲中,有些地方屬於他們自己,我會讓他們放心去寫,因為那些個人的經歷,只有自己才知道怎樣最適合。」
許晉邦從旁觀察發現,到他們真正參與的時候,排戲的舞台搭好,甚至不消說,他們的眼神就會告訴你,他們知道自己要怎麼走入那個舞台。「那舞台是個空的世界,但他們心中都有實境,那個實境是互相分享的。但這個舞台又不是我們展示給他們的,那是屬於他們的世界。」
有快樂,有熱血,當然也有衝突,也有淚水。說起戲裡戲外的小小紛爭,許晉邦笑言,反而是那些時候才讓他最感受到傳承。「我們以前也是這樣的,做音樂劇,就是要這樣,有情緒,有執著,但最重要的,是夠膽表達出來。但比起我們以前,他們現在在更加成熟,會坐下來,慢慢把事情聊開。這樣的傳承比起教導什麼理論,反而更加有趣。」
結束在即,回顧這趟旅程,學員們最感動的部分往往與人有關。與大家相伴的時間、互相幫助度過難關的隘口、彼此包容關心的真誠相待,聊到最後,多是感激之情。
在青春的眾多道別與迷惘之中,也許是相伴的人最為珍貴。
(攝影:張德賢)
2023/24大專生藝術通識計劃 ——演戲家族「音樂劇發現號」結業演出:
《飛往天際的那夜凌晨》
27-28/09/2024(五至六)晚上8:00
29/09/2024(日)下午3:00
*演出後設結業禮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票價:$230,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