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瑞松新作《觀星閣詩艸》找到著名學者陳耀成教授作序。在序中,陳耀成憶述自己中學時如何受到黃瑞松的影響。在一次機綠巧合下於黃老師重新聯繫。陳耀成教授認為,黃老師始終堅持寫舊詩,是創作人選擇表達自我的媒體,像樂手選擇自己的樂器吧。黃老師於書的後記,提到他如何在交通的途中,看着街上的招牌,去練習辨認平仄,令陳耀成非常感動,「那是個很特殊的命運——在一個已經式微的傳統中找到個人才情與感思的寄托。 (閱讀更多)
在英國拍賣會上,一本中文版本的《聖經》以驚人的56,000英鎊(約56萬港元)成交,震驚在場的所有人。這本聖經不僅是歷史上第一本用中文書寫的聖經,其印刷時間可追溯至1815年左右。這本中文聖經為捐贈給樂施會各地區商店的23本珍貴書籍之一,並在於3月10日至20日在知名拍賣行Bonhams連同其他書籍一同進行拍賣,最後拍賣會共為樂施會籌得超過105,000英鎊的善款。 (閱讀更多)
第十八屆亞洲電影大獎於3月16日晚在西九戲曲中心圓滿落幕,盛會中不乏新銳面孔與享譽國際的電影人共襄盛舉。本屆共有30部電影角逐16項大獎,雖有不少作品未能摘得桂冠,卻仍在電影節的舞台上熠熠生輝,讓影迷得以窺見其卓越之處。憑藉《乘著光的幻想》榮膺「最佳電影」殊榮的印度導演帕雅爾·卡帕迪亞感激電影能在亞洲電影大獎中脫穎而出,成為印度獨立電影人的一盞希望之光,讓他們的作品在這一廣闊舞台上閃耀,點亮印度電影的未來;摘得「最佳男配角」的李康生感激亞洲電影大獎的平台,讓電影能夠不斷注入新血,讓電影得以繼續發展;執導《長夜盡頭的微光》三宅唱希望透過亞洲電影大獎,讓日本及其他亞洲地區都能從中發掘上佳之作,感受電影的魅力。 (閱讀更多)
當我們步入藝術館或展覽,凝視那些古老的文物時,除了驚嘆於先人的精湛技藝與作品的完美無瑕,是否也曾好奇過這些沉默之物背後隱藏的故事?倫敦藝術家梅芙·布倫南(Maeve Brennan)的亞洲首展《物方志》(Records),作為香港大館當代美術館「突破」系列的壓軸之作,以詩意的敘事和跨領域的合作,探索人類活動對環境的深遠影響,試圖從主流社會論述的縫隙中,挖掘出那些被遺忘或掩蓋的隱秘敘事。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