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Leslie》:演技誠可貴,人脈價更高?

影評 | by  紅眼 | 2023-03-01

就在香港爭論著《給十九歲的我》有違紀錄片拍攝倫理,導演張婉婷如何剝削未成年受訪者,應否被香港電影金像獎褫奪提名資格的同一時間,今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舉行前夕,也同樣鬧出一場風波,矛頭直指荷里活長久以來秘而不宣的小圈子文化。


奧斯卡金像獎的主辦方美國影藝學院,早前一如既往公佈了今屆 2023 年度的所有入圍名單,問題關鍵是角逐影后的最後五強,她們分別是:《奇異女俠玩救宇宙》(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的楊紫瓊;《TÁR》的 Cate Blanchett;《法貝曼:造夢大師》 (The Fabelmans)的 Michelle Williams;《金髮夢露》(Blonde)的 Ana de Armas 以及《To Leslie》的 Andrea Riseborough。


由於奧斯卡候選名單出爐之前,包括金球獎在內的年度電影大獎已經揭曉,熱門人選一般不會相差太遠,雖然總有「爆冷」問鼎奧斯卡的黑馬,但今屆情況更為特殊。


畢竟,在入圍名單公佈之前,根本沒多少人聽過《To Leslie》這部電影。


這部由 Andrea Riseborough 主演的小品電影,先不論它尚未海外發行,單從美國票房數字反映,看過此片的觀眾實在少之又少。去年三月,電影於美國西南偏南影展(South by Southwest)首映,此後到十月底再於北美作少量公映 —— 作為符合競逐電影獎項最低門檻的操作。結果《To Leslie》只上映一周便撤檔,官方累收票房僅 27,322 美元,電影本身不但知名度極低,也鮮少被傳媒及影評人談論,當然,這一切跟作品質素沒有必然關係,過去數周針對此片的彈劾及質疑,也跟作品好壞及 Riseborough 的演技無關,而是它有著「走後門」之嫌,讓奧斯卡背後的小圈子文化一覽無遺,最終連美國影藝學院都無法保持沉默,主動公開回應事件。


《To Leslie》描述 Andrea Riseborough 飾演的單親母親 Leslie 如何克服中年逆境,嘗試修補跟兒子的關係,走出孤獨,重建生活,是今日標準、普遍的後疫情時期主題。據聞電影拍攝過程僅 19 天,製作成本極低。然而,不等於電影花在其他方面的成本同樣低。於少量公映及沒有對外打廣告的前提下,《To Leslie》卻聘請了兩間著名的公關公司 Narrative 和 Shelter 於社交平台發動連串以電影明星為主打的造勢活動,加上導演 Michael Morris 及其演員妻子 Mary McCormack 於荷里活人脈甚廣,這部近乎「零票房」的作品意外獲得包括 Charlize Theron、Gwyneth Paltrow、Jennifer Aniston 等巨星主動舉行多場私人試映會,Amy Adams 及 Kate Winslet 則與 Andrea Riseborough 一同出席《To Leslie》的線上問答活動,美國著名主持人 Howard Stern 更表現得異常落力,不止多次於節目中推薦電影,甚至在自己的結婚周年派對上播放《To Leslie》,為此電影強行帶來一番炒作。


於奧斯卡入圍名單投票截止前,替《To Leslie》和 Andrea Riseborough 拉票的業界名人亦變得愈來愈多,包括 Jane Fonda、Laura Dern、Demi Moore 和 Edward Norton 等。「我不常發表關於電影或是演員的言論,也許我應該更常做這件事,對於那些對於真正偉大演出感興趣的人,我會推薦 Andrea Riseborough 在《To Leslie》的演出,它讓我印象深刻,這是最全心全意、情感最深的演出。」Edward Norton 於網上更是如此誇讚。結果,為此片背書的電影演員,比起實際上看過此片的一般觀眾可能更多。


絕不懷疑這些都是出於一眾巨星的由衷讚美,再者,奧斯卡頒獎機制是由影藝學院所屬會員按組別票選,透過同行大力推薦,為作品拉票的做法並不奇怪,雖然《To Leslie》確實做法極端 —— 包括它一方面完全沒花錢對外打廣告,卻另一方面願意支付 20,000 美元,作為放上影藝學院網站供內部會員觀看此片的收費,明顯是針對獎項的「投資」策略,但都沒違反任何賽規。唯獨有確鑿犯規證據的案例,倒是知名演員 Frances Fisher 就協助《To Leslie》的一番言論。


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此一獎項,於今屆只有影藝學院演員分會的 1302 名合資格成員能為演員提名投票,故此亦能精準計算,滿足入圍條件的最低門檻是 218 張選票。早在提名投票期,Frances Fisher 已透過個人社交平台不斷「讚文」推薦《To Leslie》,而在 1 月 14 日,她再度提及此事,更為 Andrea Riseborough 的「選情」告急。惹來違規爭議的是 Fisher 同時提到包括楊紫瓊、Cate Blanchett、Viola Davis 與 Danielle Deadwyler 等熱門人選已有足夠選票入圍五強,因此鼓勵學院成員轉而投票給 Riseborough。奧斯卡為公平起見,早已明文規定業界不得以任何「開名」形式作為競選策略。當然,此「界刂票」舉動即使違規都只是針對 Frances Fisher 本人而已,不會直接牽連《To Leslie》和 Andrea Riseborough。


是否早有預謀的「獎季操作」仍不得而知,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 Frances Fisher 說法有誤導成分,因為主演《女戰不敗》(The Woman King)的 Viola Davis 和《提爾:純真之死》(Till)的 Danielle Deadwyler 最終大熱倒灶,沒有取得足夠的入圍選票。而又剛好兩名演員都是黑人女性,於是《To Leslie》風波涉及的爭議隨即進一步演變成荷里活的話語權及種族問題。提名公佈後,Andrea Riseborough 遭到連番批評,指她是恃著眾多大明星拱照才能打敗獲獎呼聲更高的黑人女性,而後者則因為在演員分會裡屬於小眾,交友圈子遠不及白人女性,導致有人脈的演員及其作品能夠晉級,有演技的少數演員則被犧牲。


被質疑手法踩界,甚至妨礙奧斯卡票選程序正當性的《To Leslie》,幾天之間,就從一部寂寂無名的小品電影,變成被網民炮轟的小圈子電影,更暴露了影圈的精英主義和排外陋習。是否淪落到只有花費巨額收買人脈的演員和電影製作人才能獲得提名呢,影藝學院隨即發表聲明:「學院的目標是確保頒獎競賽以公平和道德的方式進行,我們致力於確保一個包容性的頒獎過程。」學院亦承諾會對入圍者的競選程序進行審查,以確保沒有違反任何規則。


雖然 Riseborough 一度有可能被取消入圍資格,但影圈人士不是一沉百踩,有人反過來質疑這些批評本末倒置,扼殺了小眾電影及鮮獲獎項肯定的好演員。同樣入圍影后的楊紫瓊接受 BBC 採訪時更主動談及此事,嘗試為對方辯護:「影藝學院有它的完整規章、規則,如果真的有這麼容易騙倒他們,我早就這樣做了。」她倒不覺得 Riseborough 是透過「走後門」獲得奧斯卡入場券,但與之同時,作為首位入圍影后的華裔演員,楊紫瓊亦暗示奧斯卡確實存在種族差別待遇與小圈子文化。她欣賞並希望 Viola Davis 和 Danielle Deadwyler 都能雙雙入圍,但實際上很難做到:「不一定每位盡力演出的演員都能入圍,我自己便花了 40 年才被提名。」


經過商討,影藝學院最終認為這次入圍爭議跟演員本人的入圍原因沒牽連關係,故此並不會取消 Andrea Riseborough 的提名資格,但同時亦承認現時入圍制度需要重新審視,尤其於社交媒體及網絡盛行的年代是否仍然適用。《To Leslie》的製片人 Eduardo Cisneros 則表示,期望今次風波能夠令更多觀眾關心一些低成本電影。


這次入圍奧斯卡影后,其實亦是 Andrea Riseborough 從影生涯 18 年來一大里程碑。從 2005 年出道拍電視劇,到後來轉戰大銀幕,拍過《影子舞者》《溫莎公爵的情人》《弊傢伙!史太林死咗》《飛鳥俠》等重要作品,但 Riseborough 的演藝生涯沒為她贏過太多獎項。提名名單公佈之後,作為是次風波的女主角,她一直保持沉默,並未回應所有關於種族和特權的批評,直到日前出版的最新一期《荷里活報道者》(The Hollywood Reporter),便刊登了 Riseborough 的封面專訪。她承認,非常遺憾的是,至今都無法真心對自己入圍奧斯卡一事感到高興。


「這件事困擾著我,但這部電影最終能被大眾看到,真是太好了……當我們專注從事某項工作時,都總會希望它被某種方式接收,只可惜永遠無法控制人們如何接收它。」對於獲提名所提引發的爭論,她指出:「這場對話不僅是合理的,而且有其必要性。就機會而言,這個電影工業確不平等。我會提醒自己不能代表其他人的經驗去發聲,他們比我更適合發言,而且我想傾聽。」


但關於惹來各界批評的內部宣傳操作,她當下拒絕回應,後來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再作補充:「電影的發行預算非常少,但是在 SXSW 和 Raindance(雨舞影展)上反應很好,可以看到這部電影對觀眾的影響並且獲得一些精彩的迴響,因此我們試圖朝此方向發展。」


但隨著《To Leslie》帶來了備受爭議的最佳女主角提名,電影就如 Andrea Riseborough 所願,回頭吸引大眾注意,無論是重新上映還是透過串流平台播放,口碑相當不錯,Riseborough 入圍影后並不過譽。不過,電影的「獎季操作」爭議仍然評價兩極,更惹人憂慮會否大大改變今後電影業的宣傳策略。提名風波爆發後,便有匿名電影公關團隊表示,對 Andrea Riseborough 來說,這可能是一次吐氣揚眉的奇蹟,但對於電影公關來說,未來將會很艱難。各大製片廠的老闆都勢必借鏡,要求公關團隊為一些低成本作品找到像 Edward Norton 這個級別的明星推薦人護航,並且認為這就是入圍奧斯卡的最關鍵條件。


「這場獎項競逐(奧斯卡)仍會一如既往地刻薄排外,我還不知道有什麼準則最能鼓勵大家選賢舉能,我會一直努力尋找它們,並將繼續這樣做。」


Andrea Riseborough 於《荷里活報道者》的專訪裡如此總結,但實際情況可能剛好相反。


順帶一提,《To Leslie》暫未有計劃於香港院線公映,而且尚未正式登陸香港地區的串流影視平台。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紅眼

寫電影、電視劇、流行文化。寫小說。文章散見明報、立場新聞、商台903、端傳媒、虛詞、週刊編集、天下獨評、Madame Figaro 等。曾獲香港中文文學創作獎冠軍、青年文學獎。已出版長篇小說包括《毒氣團》、《廢氣團》、《沼氣團》、《小霸王》、《赤神傳》及短篇小說集《壞掉的 愛情》、《極短篇:青春一晌》、《紙烏鴉》、《獅人鳳》。

熱門文章

《破.地獄》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03

編輯推介

社畜教父卡夫卡

書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5-01-21

略談香港中文考試之存廢及其他

時評 | by 淺白 | 2025-01-21

樂諾的番茄炒蛋煲

小說 | by 梁曉聆  | 2025-01-18

悼邵家臻

詩歌 | by 李金鳳 | 2025-01-17

美國著名導演大衛連治逝世 享年78歲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16

獨力湊仔兩日談

散文 | by 曾繁裕 | 2025-01-16

東尼瀧谷——貪戀村上春樹

影評 | by Ivymoksha | 2025-01-15

《爸爸》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12

【2024年香港書店面貌變化小匯總】

現象 | by 漫遊香港書店 | 2025-01-07

「作者」的復活

教育侏羅紀 | by 任弘毅 | 2025-01-07

詩三首:〈阿修羅時間〉、〈意義〉、〈瀉湖〉

詩歌 | by 王兆基,王崢,王培智 | 2025-01-05

【2024回顧】告別逝去的人

現象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03

他們想,反正我不作惡都改變不了世界

影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