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武與修行:重探銅橋鐵馬劉家良

影評 | by  紅眼 | 2021-06-18

延期多時的鮮浪潮焦點影人系列「銅橋鐵馬剛柔逼直 —— 劉家良傑作展」,終於再度重開。鮮浪潮已經是第四年舉辦焦點影人系列,繼胡金銓之後,去年有意承先啟後,以劉家良為主題,繼續重溫上世紀新派武俠電影之路,可惜因為疫情順延至今。影展的選片名單別有心思,從《五郎八卦棍》到《少林三十六房》和《武館》等 17 部回顧作品,以及《十三太保》、《洪拳小子》、《七劍》等 8 部參考作品,既是著名導演兼武術指導劉家良的電影生涯回顧,其實亦概括了香港武俠片從邵氏片場走到千禧過後中港合拍片興起的發展史。


過去十多年間,故人已去,未見後浪,武俠電影無人領風騷,幾乎再沒本土新作面世。但正正在這一年,香港確實湧現一股武俠風潮再起之勢。不少人重新習武,回頭探尋俠義之道,除了懷念昔日鼎盛一時的武俠電影,原因可能盡在不言中,在當下這個憂困時勢裡,與其守株待兔、萎頓消沉,我們所缺少的,就是渾忘已久的崇武健體、自我修行的情懷 —— 當然,不是北派雜耍套路,而是李小龍、劉家良這一路剛直紮實,銅橋鐵馬的硬派武術。


劉家良出身廣東武術世家,洪拳傳人,師承黃飛鴻之後,從影則始於邵氏最輝煌的年代,隨父入行,從動作演員與武指做起。其武術風格與張徹的暴力美學十分相配,早年兩人合作過不少膾炙人口的邵氏經典,例如《獨臂刀》、《十三太保》、《刺馬》、《金燕子》等,但劉家良的電影路數與張徹不同,較重視寫實演練多於浴血打鬥場面,而背後有其宏揚武術,將洪拳發揚光大的使命。後來劉家良於邵氏執導一系列武俠片,像《洪熙官》、《少林三十六房》和《五郎八卦棍》等,夥拍其同門兄弟劉家輝,作品則慣以江湖人避世上山,到少林寺習武,修行、修道同時修心養性的成長故事為主題。張徹、胡金銓是擅長拍武俠電影,劉家良其實是為了武術而拍電影。


而另一方面,今年武俠片中興,學者葉曼丰近著《武俠電影與香港現代性》一書,便分析邵氏年代武俠片風潮與香港社會價值的互生關係。置身政治複雜而城市發展迅速的殖民時代,過去的香港人普遍都奉行個人主義,認為自我修練,勤奮打拼就可以出人頭地,這股「白手起家」的發跡念頭,可觀照於武俠世界裡經常出現的 —— 從無名小子到「一代宗師」的宏願。像劉家良的作品,便借鏡少年黃飛鴻、洪拳始祖洪熙官、楊家將等民間典故,呈現了習武自強,刻苦過後終成大器的香港集體精神。


武俠片曾經標誌著上世紀末香港社會意識形態,但隨著電影工業的轉向,以及 90 年代主權移交的政治焦慮,置身巨大歷史時刻,以嘻笑怒罵對應回歸恐懼的社會題材作品漸多,硬橋硬馬、著重個人修行歷練的武俠片則日漸式微。


邵氏不再,黃金年代告終,上一輩電影人相繼引退,劉家良於 90 年代過後亦大幅減產。不過,今次作品展的閉幕電影 —— 劉氏於從影年譜上的最後一部作品,特別值得一談:就是徐克執導、劉家良負責武術指導亦有份演出的《七劍》。


《七劍》是劉家良的最後一部作品,同時是徐克將電影重心移向中國,延續其玄幻神怪武俠路線的新嘗試。當年電影因為合拍片的製作背景,評價欠佳,票房失利,然而十多年後的今日重看,其實《七劍》合拍片成分不多,卻是正宗港味,蛻變自邵氏武俠片的遺珠之作。電影本身是一個難以歸類的武俠類型,既有徐克的偏鋒玩味,譬如片中「七劍」與「十二門將」的兵器設計,簡直「機關算盡」件件怪誕,卻同時帶有少許日本特攝片的味道,可以說是後來風行中國的新派奇幻動漫風的前身。然而,雖則「七劍」奇詭,劍的主人卻繼承了劉家良的硬橋硬馬武打身段。一邪一正,兩種武俠風格一同出現,甚至還有甄子丹視覺效果緊湊的現代武術技擊。雖然電影改編自梁羽生 50 年代的經典舊作《七劍下天山》,但糅合了幾種不同世代的武打元素,對影壇怪傑徐克以及作為廣東武術傳人的劉家良來說,破舊立新的意圖明顯。


而且,整個故事是以清兵入關推行「禁武令」的極權時代為背景,放在 2007 年的香港,其歷史意味同樣推陳出新。回歸十年,與邵氏年代的傳統武俠意識形態不再相同,實際上它再沒有將焦點放在男女主角上山求援,得智者幫助,授予神兵以及一身武功這種舊套路,卻將故事主題落在七劍七子返鄉營救,卻招來反清組織天地會的嫉妒,更有天地會的人情願出賣同胞,跟外敵裡應外合。


忠奸不分,人心叵測,2007 年就是言樣一個武俠片都不感免俗,需要「無間道」起來的年代。及後,劉家良告別影壇,徐克繼續北上,甄子丹翌年則憑著《葉問》大放異彩,翻新了武俠動作片的舊貌。曾經與香港命脈相連的武俠世界,漸已移師中國,然而,那些關於內鬼、臥底與波詭雲譎的政治寓言,仍然留在香港,至今不散。


革命尚未成功,跟過去的武俠世界相比,就算身懷神兵,在木人巷練達一身銅皮鐵骨好武藝,惟命途多舛,前路凶險,今日都不是那麼容易面對。然而,艱苦修行仍是這個城市最重要的核心價值,武俠世界可能從未離開過我們,習武不只是拳腳變化,武術亦其實是品格與鬥志的磨練。從武俠電影的盛衰延伸到近年像《打擂台》和《一秒拳王》所寄託的城市隱喻,擂台就是江湖,個人即集體,兄弟登山,各自修行,而修行已不再指向苦幹發跡的個人主義,而是作為集體參與的信念,呼應著另外一種香港當代社會價值。


「我拍電影係一個宗旨,就係發揚武術」——「鮮浪潮」 焦點影人系列:劉家良傑作展



立即購票:https://bit.ly/3guyF7D

節目詳情:https://bit.ly/35kASMH

預告片https://youtu.be/D7QXonFALwM

新放映及映後談時間表:https://bit.ly/3cO3stS

口述歷史放映登記:https://bit.ly/3gs6OVG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紅眼

寫電影、電視劇、流行文化。寫小說。文章散見明報、立場新聞、商台903、端傳媒、虛詞、週刊編集、天下獨評、Madame Figaro 等。曾獲香港中文文學創作獎冠軍、青年文學獎。已出版長篇小說包括《毒氣團》、《廢氣團》、《沼氣團》、《小霸王》、《赤神傳》及短篇小說集《壞掉的 愛情》、《極短篇:青春一晌》、《紙烏鴉》、《獅人鳳》。

熱門文章

原址重建:《爸爸》觀後感

影評 | by 金成 | 2024-12-05

〈關於爸爸的兩位小演員〉

影評 | by 毛曄穎 | 2024-12-12

編輯推介

迪士尼刪除新作的跨性別元素

報導 | by 虛詞編輯室 | 2024-12-21

飲江詩兩首

詩歌 | by 飲江 | 2024-12-19

Fahren

散文 | by 言水 | 2024-12-19

被時間觸碰的光之羽

散文 | by 賴志豪 | 2024-12-14

張愛玲與宋淇談瓊瑤 也談亦舒

歷史 | by 馮睎乾 | 2024-12-12

法協記憶與逝水年華

散文 | by 箋箋 |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