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木勝病逝】回到原點:悼陳木勝導演

其他 | by  失・逃 | 2020-08-26

在商業電影的皮囊裏,香港電影一直充斥的是雄性氣息的呈現。從功夫電影的商業與藝術的卓越成就,繼而產出以暴烈為賣點的多元作品,到徐克、吳宇森、林嶺東的暴力影像自成為一家,香港電影總能以暴力作為賣點。若數箇中翹楚,日前溘逝的陳木勝大抵是碩果僅存的一位巨擘。


「紅褲子」出身的陳木勝本是無綫電視台的場記,及後他擔任杜琪峯的助理編導,八零年代末期擔任電視劇導演,作品如《倚天屠龍記》(1986) 和《天龍八部》(1982)。及後,初次執導的電影《天若有情》(1991) 旋即成為成名之作。《天若有情》中劉德華身穿牛仔外套和牛仔褲的打扮,瞬間成為年輕人的型男指標。若今日再看《天若有情》,電影充斥的浪漫風格或許跟陳木勝往後作品有所出入,而監製(甚至是執行導演)的杜琪峯的介入,可見當時的陳木勝已經展現對動作設計的癡迷。


不同於影迷們哴哴上口的風格派巨擘,由於深受電影市場和片廠制度的影響,陳木勝雖是動作片大導,卻不拘泥於特定形式,而是回歸根本的場面調度和官感刺激。如若仔細討論陳木勝的創作風格,他雖以商業動作片作為基調,可是他的作品展現了一定的連貫性:大量爆破場面、煽情的劇情推演、動作大於文戲、濃厚的説教意味。如此一來,他的優劣是非常明顯的。擅拍動作場口,而且低成本,絕對是商業片導演的成功之道,更是老闆喜見的類型導演。可是,陳木勝的作品大多過於側重官能刺激,情感鋪展的處理相當粗疏,導致人物設計總是空洞或不合理。也正因如此,陳木勝的電影總是充滿「港味」。


或許是因為電視台的製作經驗,陳木勝的作品往往具備煽情通俗劇的痕跡。與此同時,基於多年來跟隨杜琪峯學習,如《帶子雄狼》(1991) 參考《阿郎的故事》(1989)的例子,可見陳木勝早期作品多少摻雜杜導的影響。草創期的陳木勝大多游離於執行導演和策劃導演之間,這個時期橫跨了《天若有情》到《歡樂時光》(1995) ,箇中類型包括江湖片(《天若有情》(1991)、《旺角的天空》(1995) )、武俠片(《新仙鶴神針》(1993) )、喜劇(《嘩!英雄》(1992) )。雖說陳木勝的導演風格尚未成熟,甚至有順應巿場需求拍片的傾向。


其後,《衝鋒車:怒火街頭》(1996) 當屬陳木勝開創個人風格和創作標記的作品。《衝》講述重案組沙展朱華標(劉青雲飾)因毆打同事而被調往衝鋒隊,卻在短短一日的巡邏期間遇上國際毒梟,旋即演變成緊湊火爆的追逐戰。在急速萎縮的市場中,《衝》印證了陳木勝以低成本拍出精彩動作場面的能力,而且電影揉合喜劇與偵探元素和整體的劇本平衡,成功以次級製作資源拍出接近一級的執行水平。《衝》的動作場口包含槍戰、飛車和肉搏,主創團隊大多以日間拍攝或街頭偷拍省下資源,而且動作場口對於人數和規模的精簡處理,足夠證明陳木勝汲取了著重效率與娛樂性的香港電影養份,繼而晉升至一級導演。


陳木勝跟剛從荷里活返港的成龍合作,亦成就了後者重振聲威的系列作品。有別於過往成龍過份主導作品,造成劇本失衡,一方面陳木勝彌補成龍對於劇本的老土設計,容許劇本脫離以往正邪兩立的既定結構,繼而引入如身份危機的另類元素,令武戲和文戲達到更好的平衡。另一方面,陳木勝的動作設計(飛車)亦為九十年代的成龍電影帶來新氣象。其後,二人再度合作的《新警察故事》(2004) 達到了陳木勝在製作執行上的巔峰,也是成龍在千禧年後動作水準最好的一部。《新》動作場口不多,可是每次精彩而具層次感,污水廠爆炸、巴士直衝行人道、會展頂蓋營救人質等,不同場口分別呈現了陳木勝於大小製作的執行能力。文戲部分亦多少挽回成龍一向木訥的拙劣演技。綜合來說,《新》無疑是陳木勝的代表作。


除卻以上合導作品,千禧年後陳木勝狀態浮沉。轉戰內地市場後,雖說作品評論兩極,但陳木勝的表現委實是合拍片浪潮的「港味」代表。不同於其他導演選擇迎合內地市場,陳木勝總能拍出香港電影的獨有節奏與場面調度,即使資金和市場受限,他仍然拍出了具濃厚反動意識的《危城》(2016) 。藉由一個結構類近《七俠四義》(1954) 的民國故事,講述農民受盡軍閥欺壓,繼而寧可生死相搏,也絕不低頭的時代劇,彷彿道出當代香港的荒誕現實。


「我想做到一個未來的目的或夢想後,我一定要回到原點,在這裏完成我的夢想」陳木勝如是説。他不卑不亢的道出了電影人應有的風骨,與其粉飾,不如誠實面對真實的想法。雖然肉身埋於黃土之下,但香港電影的精神因此長存。那邊見。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失・逃

看電影的人,卻不想當個只看電影的人。觀影對我而言,是因「迷失」而「逃離」的方式,卻因為逃過,方了解如何自處。觀影如是,創作如是,人生如是。

熱門文章

《破.地獄》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03

編輯推介

社畜教父卡夫卡

書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5-01-21

略談香港中文考試之存廢及其他

時評 | by 淺白 | 2025-01-21

樂諾的番茄炒蛋煲

小說 | by 梁曉聆  | 2025-01-18

悼邵家臻

詩歌 | by 李金鳳 | 2025-01-17

美國著名導演大衛連治逝世 享年78歲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16

獨力湊仔兩日談

散文 | by 曾繁裕 | 2025-01-16

東尼瀧谷——貪戀村上春樹

影評 | by Ivymoksha | 2025-01-15

《爸爸》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12

【2024年香港書店面貌變化小匯總】

現象 | by 漫遊香港書店 | 2025-01-07

「作者」的復活

教育侏羅紀 | by 任弘毅 | 2025-01-07

詩三首:〈阿修羅時間〉、〈意義〉、〈瀉湖〉

詩歌 | by 王兆基,王崢,王培智 | 2025-01-05

【2024回顧】告別逝去的人

現象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03

他們想,反正我不作惡都改變不了世界

影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