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錢天堂網絡》:好玩和勇敢的政治宣言

影評 | by  劉建均 | 2020-01-16

2019可謂Netflix的豐收年,除了《愛爾蘭人》(The Irishman,馬田史高西斯導演)、《婚姻故事》(Marriage Story,諾亞.波拜克導演)、《教廷白煙》(The Two Popes,費蘭度.美拿里斯導演)之外,還有一部陣容強勁,卻由於各種因素在頒獎季被忽略之佳作——《洗錢天堂網絡》(The Laundromat,史提芬蘇德堡導演)。


《洗錢天堂網絡》改編自《金錢密界——深入巴拿馬文件背後的離岸金融運作,揭開全球政商名流不為人知的藏金秘密》(Secrecy World:Inside the Panama Papers Investigation of Illicit Money Networks and the Global Elite,傑克.伯恩斯坦)一書,卻沒有像《焦點追擊》(Spotlight,湯瑪士.麥卡菲導演,2015)那樣以記者深入調查的過程作為主線,反而參考了《無定向喪心病狂》(Wild Tales,戴文.舒方導演,2014),透過選集結構和極盡諷刺之能事刻畫暗黑題材。


全片設有5個章節——「窮乏人慘了」、「只是空殼」、「呼朋引伴」、「賄賂101」和「殺無赦」,梅麗史翠普(Meryl Streep)飾演以真實事件為藍本的虛構人物Ellen Martin,她在一宗遊輪意外喪偶,後來驚悉事件存在保險欺詐,並在好奇心驅使下尋根究柢,揪出了涉及離岸金融的黑幕。加利奧文(Gary Oldman)和安東尼奧班達拉斯(Antonio Banderas)分別飾演Jürgen Mossack和Ramón Fonseca,兩位真實人物合營的律師行協助權貴財閥成立離岸公司避稅。


其實本片有顯而易見的問題,雖然這是一部我作為經濟白痴都能看懂的電影,但不肯定所謂深入淺出是否過分簡化,感覺略嫌蜻蜓點水——交代金錢的意義和演變(信用作為金錢的未來式、衍生產品變得五花八門、隱私概念影響市場運作),控訴離岸金融運作模式(如何「藤㨢瓜,瓜㨢藤」、牽涉範圍可以多廣、法律的漏洞在哪裏),但未提出更尖銳的問題。觀眾亦要調整期望,雖然本片眾星雲集,但劇本較少影帝、影后級別的個人戲分,導演和編劇較想拍避稅天堂的眾生相。


儘管如此,作為關於巴拿馬文件的電影,這篇「政治宣言」沒有流於說教、枯燥乏味,而且娛樂性很豐富。《愛爾蘭人》根本是大銀幕電影,只是因為Netflix出資而網上串流,《洗錢天堂網絡》卻是很適合在Netflix觀看的,蘇德堡(Steven Soderbergh)是對觀影媒介自覺的聰明導演。史翠普的角色是虛假的,在敘事上卻是最真實的;奧文和班達拉斯的角色是真實的,在敘事上卻是最虛假的。他們往往不是在「演戲」,而是在透過打破第四面牆「擔任主持」(有時旁述動畫、綠幕攝製場景),整部影片就像YouTube video,他們利用誇張的人物形象做了一趟KOL(key opinion leader),而且即使他們真的演戲,也像案件重演(re-enactment)。


蘇德堡強調「假」,突顯電影媒介的「資本味」。全片首個鏡頭是Jürgen和Ramón向觀眾講解金錢的概念,他們走過原始社會之後沿着樓梯走入一間酒吧,原始社會有明顯的視覺效果,意味劇組在錄影廠拍攝該場,另一方面樓梯連接著原始社會和酒吧,換言之極具實感的酒吧可能也是廠景——劇組花錢搭建的彷真品。他們坐在沙灘椅的場景同樣採用電腦合成,廠景燈光刻意。結局兩個乍看連戲的長鏡頭,亦肯定是在不同時間拍攝的——廠景大變身了,加上數個後設戲劇轉折,形成首尾呼應。


電影作為充滿資本味的媒介,電影創作是否存在道德責任?蘇德堡在巴拿馬文件的議題上欠缺尖銳的觀點,但對自我和媒介的反思倒是很有力的。除了形式之外,內容也見心思,其實大明星的主線更像用以串連支線,影片如一塊哈哈鏡——金錢連繫素未謀面的人,形成一個網絡,有人更從死人獲益,或過著特別的生活。導演和編劇展示「一些男人躲在一堆文件背後」的世界——一個男人遊走於巴拿馬和美國之間,秘密建立兩個家庭;一個男人跟女兒的好友偷情,想用無記名股票誘使女兒封口,以及人們對苦難的冷漠——專業人士寧願啞忍、傳媒對空殼公司的謀財害命漠不關心,更不知是誠實還是為了戲劇效果,表示在美國避稅天堂之一特拉華擁有資產。


最重要的是,劇組和Netflix的道德勇氣驚人。近年荷里活一直被批評偽善,終日嚷著Me Too,但為了市場對中共惡行三緘其口,本片倒是百無禁忌,接近15分鐘的篇幅關於海伍德死亡案(牽涉薄熙來、谷開來和王立軍),還有臭名昭彰、關於法輪功的「公開秘密」。蘇德堡甚至在此段落改變影片畫幅和色調,務求觀眾以相對嚴肅的態度觀看。《洗錢天堂網絡》跟《沽注一擲》(The Big Short,亞當.麥奇導演,2015)有點像,但一方面結構較為鬆散,另一方面調子較為幽默,技法較為多變⋯⋯為了更黑暗的故事,為了新的觀影平台。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劉建均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台北之旅藝術有感

藝評 | by 胡夢未 | 2024-03-18

《新活日常》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3-14

殖民地的語言

散文 | by 王崢 | 2024-03-08

驚蟄

小說 | by 盧卓倫 | 2024-03-08

《無邪之境》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3-08

著名電影史學家及理論家David Bordwell逝世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