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劇《華燈初上》以台灣80年代的條通文化作為故事背景,描繪出日式酒店(夜總會)的人生百態,利志華則由此聯想到古典名著《賣油郎獨占花魁》。端看古今世道,但凡與人類慾望息息相關的行業皆歷久不衰,風月行業尤甚。中國古典小說不乏風月題材,不論時代、亦不問貴賤,盡顯權貴與市井之人欲橫流、世情冷暖,《賣油郎獨占花魁》更處處可見主角花魁娘子所經歷的風月磨難和從良計算。 (閱讀更多)
作為一部如詩似畫的現代哲學神話,《柏林蒼穹下》當中探討的議題如天上繁星:生與死,永恆與即殞,記憶與遺忘,時間與空間,鄧皓天評論這部攝於西柏林關於天使想像的電影,也談導演對同行前輩們的致敬。 (閱讀更多)
1962年啟用的香港大會堂,日前獲古諮會通過升格,成為香港最年輕法定古蹟。城市研究者黃宇軒特地重遊大會堂,回顧這座歷史地標的時代意義。即使是二戰後落成的現代建築,也可以反映出殖民地時期建築師對公共文娛空間的形塑,以及對戰後本土身份的建構。對經歷過天星、皇后碼頭保育浪潮洗禮的一代人而言,這個「遲來的確認」實在令人鼓舞︰他們走了十多年的路,可能終於見到隧道盡頭,比較明確的一點光。 (閱讀更多)
對於張愛玲的《小團圓》,不同論者有以成長和疾病書寫作分析,亦有運用佛洛伊德學說作研究,喜歡看戲的江俊豪,則談《小團圓》與短篇小說集《傳奇》的關係,在其小說裡新舊碰撞所造成的不安氛圍,亦如那傳奇封面般旁觀作品裡的眾生。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