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詞.突然又已一年】域多利城苦行記

散文 | by  周昭端 | 2023-01-30

正當上個世紀天下動亂之際,域多利城憑藉著天然地理的優勢而世代累積財富,加諸避開了中原土地的戰亂與及外來禍害的波及,偏安一隅而為世外桃源,成為各方移民寓居的天堂。然而此平穩的盛世終於也走到盡頭,西元二⚪一九年就猶如是天火焚城,山城中人為了反抗外來的統治,揭竿而起,一時之間革命如火如荼。人們放棄了平穩的生活,同時也放棄了由那卑微生活中所獲得的滿足。山城敗亡的命運,不一而足。進入西元二⚪二⚪年,新型冠狀病毒(新冠)起於東方,遺害所及,不可謂不慘矣。新冠歷經阿爾法(Alpha)、貝塔(Beta)、伽馬(Gamma)、德爾塔(Delta)及奧密克戎(Omicron)多番變種,終於成為幾個世紀以來最嚴酷的疫症大流行。歷經三個年頭、三十六個月、一百五十六週、一千零九十五天的時間,山城裏的人不停地防疫、抗疫,在無休止的口罩令、疫苗通行證、安心出行、圍封、核酸檢測、困守、躺平和死亡之後,當山城被塞進這麼多的苛令和限制,域多利城已然元氣大傷,曾經的繁華和生氣勃勃景象蕩然無存。


二⚪二二年初,自第五波疫情奧密克戎降臨後,我們開始了動蕩不安的日子。當電視新聞不斷有「感染群組」消息傳來,無論是「生日派對」群組,又或是「倉鼠格殺令」,每個人都開始變得神經兮兮的。我們無從知道病毒藏身何處,一切都變得撲朔迷離,究竟是在地鐵扶手、電梯按鈕、還是飄浮在空氣之中?只要是一個咳嗽、噴嚏都會觸動我們的神經,一個一個警戒的眼神建構了一道一道的圍牆,我們不只是和其他人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也將自己的靈魂退到最安全的「硬殼」之中,遺忘在空蕩無人而冰冷的太平間,終日不見天日,也沒有機會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下。


對抗疫情的安排與措施並不依據2003年的沙士的歷史經驗而井然有序地進行,而是突然狂風掃落葉般雷厲風行,朝令夕改驟然而至,打得山民流水落花、措手不及,沒有足夠防備的時候,突然發覺身邊的人已經深陷險境之中。正如城中一棟樓裏的一位老人家在採訪者前訴說著他的老伴和兩個女兒在短短兩個月內相繼染疫而病故,如今他孑然一身。看著他老淚縱橫的面上,我們只有無奈地寄與無限的同情,同時也清楚知道自己正處於這風暴之中,只是無法知悉自己或身邊的家人何時被巨浪吞噬。電視上重複播放著染疫的老人家們在醫院戶外病牀等候醫治的情形,他們捲起瘦弱的身軀抖擻地面對寒風的吹刮,這就是香港人可憐的狀況。此情此境竟然舉世矚目地登上國際版,讓世人唏噓不已。如今想起,在我的記憶裏仍然是定格於一位染疫的老婦弓著病體互為旁邊老翁病友蓋好被子、保護對方以免受寒的畫面,而現場卻不見醫護人員的身影。想起了,這一道深深的痛永久地刻劃在我們的心房上,難以癒合……


在遠方傳來烏克蘭遭受炮火連天,頓成人間煉獄的消息,我禁不住簌然淚下。野心的獨裁者總是剛愎自用,罔顧生靈塗炭,使得一個國家、一座城市、一個個的家庭在戰火下家破人亡,無處可逃,無處可去。因感同身受,山城的人們義憤填胸,怒氣沖天,一時指責獨裁者的瘋狂行徑,臭罵了他的祖宗十八代及其豬隊友,群起指駡不絕於耳。事實上,山城的人民自古堅強而獨立,崇尚自由,雖奔波於口糧生活,可重情重義;與烏克蘭人屬同道中人,稱兄道弟,彼此間同氣連枝,結下了特殊的跨國友誼。


相較於烏國舉全國之力對抗外力入侵,上下國民一心,保護好後方的婦孺老少,男性義無反顧趕赴戰場,生離死別懸在旦夕間;反觀這座沒有戰爭、沒有攻城掠地的山城裏,其內部山民的凝聚力分崩離析、支離破碎尤為嚴重,史上絕無前例。君不知獅子山下素以拚搏精神聞名於世,能屈能伸,不畏強權、講求公義。惜今卻世風日下,有人願為奴婢、有人願當鬼、有人投機其中、有人瞎了、有人啞了、有人沉默了、有人憤而遠走他方,歸期渺茫,處此紛紜亂世,豈不嘆乎?當防疫的限制越來越緊張,常去的健身房、電影院、卡拉OK、酒吧成了可望卻不可及的盼望;繼而晚上出街食飯、朋友聚會都變成遙遙無期。有人甚至做出「肝膽相照」的冒險行徑,因為每一次的群聚都可能變成雙雙中毒的情況,故此不是極好朋友絕不輕易除罩相見。雖然我們沒有手鐐和腳鐐,可是一切形軀的移動都被緊密地監控著,大大小小的大眼睛、魔鏡無處不在。如果沒有接種疫苗的「針紙」,就連出街去買東西都過門難進,比起清末纏足女性的三寸金蓮之苦,簡直有寸步難移之嘆!事實上,當新的國家機器全速上馬運作,山城裏的靈魂迅速地被一條條不知哪裡來的紅線拘禁起來,不可以自由地想,也不可以自由的講;再加上防疫的繃帶,綁上我們的手腳,形體不可以亂動了。而無處哭訴的我們,只能如同孤魂野鬼般在曠野裡失聲哀嚎。聖經上說,摩西帶著信徒走向曠野,尋找應許之地;而我們的應許之地又在哪裡呢?


生命誠可貴,何處何時是盡頭?即使我們擁有足夠的常識,時面對生命的消逝;就算我們的思想胸襟如何豁達明理,我們仍無法直面身邊的親人好友因染疫而倉促間辭世,連最後一面也無法相見。中國人慎終追遠,喪葬禮儀不容有失禮之處。然而,疫下「送終」話題成為心底深處一種永恆的痛,一代群體無法彌補的傷痕,甚至是史詩式的國殤。城中一些耳熟能詳熟識名人、文人遽然離開了,沒有徵兆、沒有與親友告別,甚至來不及與他們曾經生活、輝煌的山城作別而乘鶴西去。


一年到頭該是興奮辭舊迎新的時刻,而哀悼卻是我們心頭揮之不去的遺憾。這一年,我們來不及跟我們所敬愛的人告別,也沒有以我們預期的方式與之告別。他享壽九十歲,安詳地走了,只透過明星兒媳公布:「蒙C寵召」。他敢說真話,直率真誠,嫉惡如仇。他曾經說過:「言論自由是一切自由之母」,他的小說曾經是我們這一代青蔥歲月的良藥。又有筆耕一生的資深傳媒人,在他最後的歲月仍然不懼威權,為年青小子說句公道話,是香港的伏爾泰。他的勇氣與堅持為後來者永恆的典範。另有電影編劇、演員和導演,他導演了精采的早期香港的情懷,歲月神偷偷去了歲月,卻偷不去記憶中至今仍然迴轉著秋天的童話、英雄本色、以至曾經熣燦的東方荷里活映像。然而有一位並非山城中人,卻曾經是山城的舊主,她的仙逝勾起山城遺民深沉的哀思,長長的人龍與鮮花悼念,或許這是「戀殖」,或許是山民愐懷過去曾經美好的時光,或許……當在遠方英倫進行著滿載哀榮的國葬之際,那夕陽的餘暉也映照著這座等待夜幕降臨的域多利城,何等淒清與孤寂!


離開日常生活的自己,或是離開精神性的自我,已經是件讓人躁動難安的事。可最可悲的是,寓居這裏的山民終日惶惶不知所措,一種無法形容的思念苦澀縈迴心際。從一卷卷故紙堆裡、一堆堆爛石頭中、一道道殘牆、一間間破舊不堪的古屋……惹起了對域多利城強烈的鄉愁。無從解釋,不知如何分解遺民在山野間遍尋女王時代的界石、被藏匿的遺物等。東華義莊處收留了許許多多無祖籍的冤魂或在1894年因染鼠疫而病死的無法還鄉人士。明明住在這裏的人本來不覺得自己是這個地方的主人,不知鄉下何處卻總是堂皇地宣稱祖籍來自何方,因為這個是借來的地方、借來的時間。可笑的是,幾代人念念不忘的鄉居情感卻在高壓的統治下,山城中人流露出深厚的鄉愁指向了舊時代的香港。也許幽壑中的靈魂忽然間在召喚起集體意識,因此留居原地的山民疫下困居山城中才驚覺「此乃我城」。在此城中,各自獨立而又自由的靈魂原本是互相依偎著,圍爐取暖,但是遭逢烈火焚城,有人激烈反抗,有人突圍而逃,更多是沉默不語,心裏有著千般不合作的心理。今山民離散四方,留下來的只好細味心中的愁苦與困頓,縱然周遭高唱新城如何更勝往昔,我們如何想像一切復常,亦再沒有那「相濡以沫、相忘於江湖」的閒情。


漫長的虛空竟有盡頭,不期然已屆年末,奧密克戎雖未言休戰,但大部分防疫措施都已經突然撤除,可能情勢變化太快,山民還未及表現出歡欣喜樂之情。我趁此時刻,約了朋友到城西的幸福咖啡館小聚,不知道是否因為久未自由的緣故,踏在蜿蜒的小坡上感到有點笨拙和奇怪,扶著不知年歲的石墻,半爬半走的才勉強去到山腰之間,山下陰涼的氣息總予人沉寂無言之感,走到這裏,始有一點明光透射進來,大概此處就是山城初建之時,只准統治族群居住的地方。回首望向自己走來的地方,一條綿長的樓梯和小路一直由山上伸延到海邊去,模糊間這像是回到百多年前的光景,沿著此路,在繁星映照下,海面波影琉璃,短暫的燦爛宛若永恆,乘之如「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然而我輕擦了下腳底的「苦路」,望了一下天空中幽暗灰淡的顏色,又再向上緩緩走去……


【虛詞.突然又已一年】維多利亞城苦行記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破.地獄》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03

編輯推介

社畜教父卡夫卡

書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5-01-21

略談香港中文考試之存廢及其他

時評 | by 淺白 | 2025-01-21

樂諾的番茄炒蛋煲

小說 | by 梁曉聆  | 2025-01-18

悼邵家臻

詩歌 | by 李金鳳 | 2025-01-17

美國著名導演大衛連治逝世 享年78歲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16

獨力湊仔兩日談

散文 | by 曾繁裕 | 2025-01-16

東尼瀧谷——貪戀村上春樹

影評 | by Ivymoksha | 2025-01-15

《爸爸》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12

【2024年香港書店面貌變化小匯總】

現象 | by 漫遊香港書店 | 2025-01-07

「作者」的復活

教育侏羅紀 | by 任弘毅 | 2025-01-07

詩三首:〈阿修羅時間〉、〈意義〉、〈瀉湖〉

詩歌 | by 王兆基,王崢,王培智 | 2025-01-05

【2024回顧】告別逝去的人

現象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03

他們想,反正我不作惡都改變不了世界

影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