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君新出版的著作《沉埋的粵菜檔案》由字字研究所的呂嘉俊負責編輯,他分享編後感時指出,粵菜的博大精深,卻從清末至50年代有關的粵菜出版書籍幾乎空白一片。直至作者徐子君突然收到手抄《廣州食譜》,當中記錄了不少失傳菜式的做法。呂嘉俊於是調好方向,讓徐子君歷時三年,遍訪三藩市、紐約等地,透過檔案與口述歷史,勾勒華人移民生活及中菜在美演變。 (閱讀更多)
梁明暉傳來「理論香港廣東話研討會2024」後記。研討會以「崩口人忌崩口碗」為主題,窺探知識與認知的多重關係,以及心態、意識形態及邏輯思考的複雜交錯 ,挑戰連接個人或群體的盲點及忌諱,在進行批判的過程對他人及自身的盲點也有所認知,務求在學術生產的過程中保持自覺,遠離有意或無意迴避「崩口」的意識形態,建立本土學術範式,以「香港作為方法」推動開放、多元的理論實踐,擺脫「中心—邊緣」的二元框架,重構文化研究的重心與日常性。 (閱讀更多)
擁53年歷史的新光戲院於昨晚(3日)迎來正式結業,使大批市民到訪並為其告別。新光戲院告別演出《小平你好》戲票,亦成為戲迷珍貴回憶。新光戲院自1972年開業以來一直是粵劇表演的殿堂,更是承載了半世紀香港文化記憶的象徵。然而,隨著2025年3月3日的最後一場演出落幕,這座擁有53年歷史的戲院正式熄燈,結束了它輝煌而充滿人情味的篇章。 (閱讀更多)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已踏入第三年,洪仕翰得悉烏克蘭現有逾200位作家遇害慨嘆萬分。其中一位衛城簽下的維多利亞.阿梅莉納(Victoria Amelina)烏克蘭作家亦不幸逝世。因此洪仕翰決定,將她以女性視角追蹤俄羅斯戰爭暴行的未完成之作,引入台灣,讓她的文字被更多人看見,讓世人看見侵略者對這部作品、作家做了些什麼。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