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 by 王瀚樑 | 2023-11-07

曾出演《談談情 跳跳舞》、《鰻魚》、《失樂園》等經典電影,三奪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男主角的役所廣司,今年憑藉在《新活日常》(Perfect Days)中飾演公廁清潔工平山一角,成功在康城影展上登上「影帝」寶座。役所廣司近日接受香港亞洲電影節邀請到港宣傳新作,並接受傳媒訪問。這名新鮮出爐的康城影帝,訪問中卻說會努力讓自己生活得像一般人,因為他認為「像普通人一樣關心事物,對人保持強烈的好奇心,是作為演員的重要特質。」 (閱讀更多)

我的老師王文興

其他 | by 陳麗芬 | 2023-11-10

陳麗芬教授師從王文興多年,從沒看過老師發脾氣,卻道是個憤怒青年。回憶昔日種種,王文興曾在鄉土文學運動、口號泛濫的文學論戰中,舉辦了一場空前絕後的演講會,又在戒嚴時期去信警務處處長抗議。往後的他為了寫作,脫離音樂和電影,將「生活」簡化再簡化到「沒有」,每日和文字浴血奮戰,在他看來,最驚世駭俗的文學,往往就生自最單調無聊的生活。 (閱讀更多)

《弟弟》榮獲「2023臺灣文學獎」金典獎 陳慧:「香港是被關注的。」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11-06

臺灣文學獎「金典獎」是文學界每年的盛事,本屆「一場素樸又華麗的文學盛宴」的得獎名單已於上周揭曉,香港作家陳慧的《弟弟》(木馬文化)榮獲金典獎,並列於一眾臺灣作家之中,向華文界述說香港的傷痕故事。為此,我們幸得請來陳慧分享得獎感受,也談到《弟弟》之於她、之於外界的意義。 (閱讀更多)

【新書】《一生一事:做書的日子》——楊振寧先生的兩次新書發佈會

書序 | by 李昕 | 2023-11-06

編輯這本書大約用了兩年時間,我們原本希望快一點出書,但因為楊先生對書稿精益求精,翻譯和編輯的過程很長,出版日期便一拖再拖。楊先生的嚴謹和認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雖然這只是一本散文隨筆集,但是楊先生完全是以編輯科學論文的態度來工作的。他在每篇稿子上都加上了只有他自己看得懂的科學符號,然後告訴我們,書稿的目錄和次序是他親自編定的,不可以隨意調換。對於文中,某個詞應當如何翻譯,他都曾與翁帆再三討論,反覆斟酌。他交給我們的是一大摞非常清楚、乾淨的列印稿,對我們說,這稿子我們可以複印一份使用,原稿要退還給他。 (閱讀更多)

發掘海港兩岸的意義 填補時間洪流的空白 ——「藝術.科技」展覽2.0:「見幽覓微」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11-04

香港藝術發展局(藝發局)今年舉辦第二屆「藝術·科技」展覽,當中包括近日開幕的首個主題展「見幽覓微」,將藝術家吳子昆,陳沁昕、馬琼珠和鄭波的作品投射在尖東海傍的信和光影藝術幕牆之上,以一系列數碼藝術作品,將維港兩岸幻化在光影之中,跨越現實與虛幻,讓大眾一同發掘在海港「空白」之間的獨特意義。 (閱讀更多)

如回憶都失去了 由我們幫她記住這個家 ——訪《4拍4家族》導演賴恩慈

專訪 | by 王瀚樑 | 2023-11-01

繼2010年首次執導的獨立電影《1+1》及延續篇《N+N》後,賴恩慈在新作《4拍4家族》之中,再次講述一個家的故事,不過這次她以音樂為題材,透過搖滾音樂,把支離破碎的一家重新連結。創作是一種自我剖白,賴恩慈在訪問中透露,對家的故事念念不忘,是因為她在成長之中沒有機會感受尋常家庭的溫暖,於是把這份溫暖放進電影之中,與觀眾分享她的記憶。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黛玉笑了〉:捻花而笑的林黛玉

其他 | by 余永曇 | 2025-07-03

編輯推介

放榜的那些事

散文 | by 無鋒 | 2025-07-16

「詩同讀·風格」 海自暗光中顯現,幽禁於琥珀中的顏面 ——讀曹疏影〈fragile〉、〈淡金路〉

其他 | by 畢如意, 季展伊, 張雅婷, 現三, 不與易, 謝曉陽, 李曼旎, 歐陽咻, 嘻嘻, 意寒 | 2025-07-20

2025書展活動推薦 獨立出版另起爐灶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7-16

Mackapär

小說 | by 徐竟勛 | 2025-07-12

離開拉斯維加斯

散文 | by ⿆卓穎 | 2025-07-12

慢慢游

散文 | by 小煬 | 2025-07-11

蛇美文蛇美人

散文 | by 惟得 | 2025-07-10

執拾遺傳症

小說 | by 彭慧瑜 | 2025-07-07

蘇苑姍詩三首

詩歌 | by 蘇苑姍 | 2025-07-04

散文 | by 俞宙 | 2025-07-04

一天

小說 | by Rudee | 202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