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五四文學轉型,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文學正處於擺脫傳統文學格局的轉型期,文學風氣亦逐漸走向通俗化,使文學展向更廣的受眾,因而成為通俗文學最蓬勃的年代。回顧上世紀末的文學發展,本年度書展邀請到《香港文學大系》主編陳國球教授、黃仲鳴博士,及陳惠英博士,以《香港通俗文學的歷史》為題,從各自在《香港文學大系》中所負責的研究,對談香港通俗文學於四十至六十年代的演變。 (閱讀更多)
面對目前,面對真實。2023年的文學館議題再成熱話,是因為潘耀明先生七月時宣佈「香港文學館」將於明年四月在灣仔開幕,而引來「香港文學館鬧雙胞」的爭議,在公共空間中再起一輪討論;而同時,由2009年以來文化界對於建設香港文學館的大量討論,香港文學館有限公司十年來的倡議與爭取,又應置於何地?所以本期〈文學館當刻:實現、想像、時間線〉首先融匯整理今年七月以來,潘耀明先生在各處訪問中提及過的2024年將於灣仔開幕之「香港文學館」之詳情與進度;再者是從《文學是寧靜的奮鬥——香港未有文學館》一書中所收的文章(2009-2015年間),擷取過往文化界人士對「文學館」的想像和倡議,紀錄歷史對照當下。並花大心力整理出一條由2004年至2023年9月的「爭取文學館的平行時間線」,這應是目前媒體上首度將作聯及香港文學館有限公司兩方的工作在同一平台並置——希望留下歷史的真實,供後人及傳媒行家參考使用。面對「鬧雙胞」這個新聞爆發點,鄧小樺討論名實問題,申述撞名的尷尬和造成的公司損失,表示不會放棄使用「香港文學館有限公司」這個名字。 (閱讀更多)
鄭九連忙掏出手電筒來,用電光照射那條大鱷魚,等牠的眼睛轉成紅色時,縱身下樹,敏捷地將獵叉插住牠的長嘴,以為得手了,冷不防給另外一條鱷魚用尾巴掃倒在地上。 幸而鄭九身體茁壯,摔了一跤,沒有暈過去。 際此生死關頭,鄭九立刻在地上打了個滾,滾到大樹底下,閃身樹幹背後,那條用尾巴掃他的鱷魚已經張開長長的大嘴露出一副凶相。 (閱讀更多)
在《向水屋筆語》中能看見作品與時代的關係,也能看見作者情感的變化與矛盾。張詠梅提到:「侶倫自身喜歡感傷頹美的東西,又認為自己的創作很嚴肅等,但侶倫整體的文風是很真誠、樸素、溫和的色彩。」許廸鏘對侶倫的戰時日記更是感受深刻:「就算在戰亂途中仍創作不斷,四周寄稿追求發表。令人驚訝的是當時環境混亂、砲火連天,出版社竟然也能將稿費寄到侶倫的手中。」他更笑言:「慚愧自己編了幾十年雜誌連一個仙都沒有給作者。」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