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馮以浤《春風舊雨——回歸前香港教育論說長短篇》陳煒舜序——〈澡雪精神識素衷〉

書序 | by  陳煒舜 | 2025-07-21

2023年4月15日下午,拔萃男書院前校長張灼祥先生舉家移居澳洲前夕,於灣仔某酒店包廂舉行惜別茶聚。茶聚前數日,張校長叮囑我一定要邀請馮以浤先生蒞臨――對於張校長而言,馮先生既是高他十屆的拔萃師兄,又是他中學時代的老師。因此,在他校長任內不僅請馮老師主持校史修撰工作,更在校政方面聽從了不少建議。馮老師若能在茶聚上致詞,可謂別具意義。有見及此,我特意負責接送工作,陪同馮老師從北角住所來回灣仔。計程車上閒聊之際,我向馮老師詢及是否有興趣將一些關於校史的零散舊作匯集成書。


幾天後,馮老師致電告知,自己目前正在埋頭撰寫《憶明原:社堂生活教育1969-1979》一書,不過舊文編集是可行的,稍後當分身將散篇舊作加以編目;至於編輯、出版工作,則由我全權負責。見我不敢率爾答允,馮老師一方面表示自己年事已高、精力不足,另一方面謬許我的工作能力,謂若能協助此事,也不無薪傳意義。乍聞此言,我深感責任重大,於是只好勉為其難。稍後,馮老師傳來關於拔萃校史的篇章目次和電子檔,其中不少篇章我早已拜讀,紛紜遺珠能如此結集,著實令人歡喜不已。於是我聯繫香港文學生活館,協商出版事宜,得到十分正面的答覆。這本校史論叢命名為《春華秋實:拔萃山上的往事》,由中學同窗江樹衡律師贊助出版經費,預計在2025年8月初、馮老師九秩華誕宴會上正式發行。


出乎意料的是,馮老師不久又傳來一封電郵,裡面包含了另一份篇章目次――那都是他從事教育工作期間撰寫的篇章,上及1974年、下至1994年,內容包括了教育政策與發展、學校行政、升學問題、中文與地理教育、課外活動、學生運動等方方面面,既有精采紛陳、發人深省的專業論文,也有貼近生活、輕鬆有趣的報刊文字。尤其是這些篇章皆一一影印裝訂成冊,足見馮老師認真仔細的歸檔功夫。的確,馮老師於1968年辭去拔萃教職後,曾先後執教於港大、中大教育學院,閱歷豐富。然如此一來,不禁令我汗顏:我雖承乏教職,對於教育理論卻是「不識不知,順帝之則」。拜讀這些篇章,固有進修深造的功效,作為編纂者畢竟力有不逮。然而「事已至此」,也不得不奉命為之。佳事駢臻,其誰云不宜!


1994年,也正是馮老師從中大教育學院榮休之際。眾所周知,此後的教育改革雷厲風行,但無論「三二二三學制」的宏觀政策(可參〈漫談香港中文大學的發展〉),還是中學中史科廢除必修(2001)、中文科取消範文(2005)、乃至三門數學科(附加數學、純數學、應用數學)隨著文憑試的設立而停開等等,都引發了不少爭議。在教育政策與理論卮言日出的今天,反顧馮老師筆下那二十年間的教育情況,或不無「白頭宮女說玄宗」之感,實則遠非如此而已。馮老師的中學時代便在同儕間有「多才多藝之子夏」的美譽,除了學業成績優異,還積極參與各種課外活動。值得一提的是1951年3月底,香港的南華與九龍巴士兩支足球勁旅展開對決,還是初中生的馮老師以「小球迷」的筆名撰成〈南巴大戰〉一文,在《新晚報》刊登, 可見他「文武合璧」。馮老師考入香港大學後主修地理,畢業回到中學母校工作時,郭慎墀校長為了改善校內重英輕中的積弊,安排馮老師等三位校友任教中文科;其後馮老師擔任港大明原堂舍監,走出教室與不同年齡、性別的學生打交道,累積了極為豐富的教育經驗。由於視野的開拓、思維的靈活,此後於上庠擔任課程與教學學系主任,誠然當仁不讓。


馮老師投身教育事業的三十多年間,親身經歷了中文大學成立、小學入學試廢除、九年免費教育開展等一連串大事,這些又與香港歷史的發展息息相關。職是之故,這部書稿所呈現的遠非枯燥乏味的教育史料,而是一位教育家的生命軌跡――戰後數十年間的香港風貌乃至風情,正由此而活潑潑地重現於我們眼前。僅就短篇來說,如〈白日夢〉中談到身為老師不敢驚擾課堂上入睡的學生,〈點菜〉由上館子引申到開學前的教務會議等等,都妙趣橫生,再如〈實習奇遇〉回憶自己初出茅廬時在幾何課上實習:「繪在黑板上的圖好像走了樣,它比繪在紙上的不知大了多少倍。呆呆地對著黑板,愈看愈心慌。面頰燒起來了,大概也紅起來了,眼前的圓圈不知何時變成了火熱的太陽。」馮老師著述雖多,卻主張「辭達而已」,一向不輕以文筆佳勝自詡;但讀者展卷至此,會心微笑之餘,不難發現言有物即言有序、美文天成的道理。


因此,馮老師縱使讓我全權主持編選之政,我卻珍如拱璧、不忍捨棄任何一篇。全書共計有長篇13、中篇6、短篇52,仍由香港文學生活館出版。由於這七十餘篇文章問世年代較早、大多沒有電子版,有勞以李卓謙先生為首的編輯同仁轉檔、校對,甚為辛勞,謹此致謝!書名方面,馮老師初步擬為《回歸前香港教育論說長短篇》――「長短」一語雙關,除了指涉篇幅,還兼有論評之意。而我提議將之列為副標,再補入《春風舊雨》的主標。如是增添一點文藝性的形象思維,且可彰顯與《春華秋實》的姊妹篇關係。所謂「春風舊雨」,固然源自「春風化雨」這則關乎教育的成語,而使用「舊雨」一詞也有追憶故時與故人之意。如宋人洪咨夔〈用韻答子有〉︰「舊雨來人眼底稀,春風獨許共襟期。」清人曾國藩〈送金竺虔之官閩中〉:「春風一杯酒,舊雨十年情。」皆將「春風」與「舊雨」並舉,非我所能杜撰也。《春風舊雨》編校伊始,蒙張灼祥校長慨然賜序,使人振奮。


記得今年年初,港大施志咏博士招我至香港電臺,為其主持之「大地書香」節目談論兩部拙著,慚愧之餘,我向志咏提議不妨邀請馮老師訪談,為本港前輩學人保存影音文獻。志咏博士從善如流,登門拜會,訪談聚焦於馮老師的《立足神州看世界:人類文明簡史》與《象棋管窺》二書,錄製成「馮以浤談人類文明簡史」(2025.05.11)和「馮以浤的棋道與人道」(2025.05.18)兩集節目。目下《春華秋實》、《春風舊雨》二書不日付梓,我想志咏博士下次拜會馮老師後,應該又有新節目面世了!謹塗鴉七律一首,以恭賀馮老師九十大壽:


樹人自樹百年功。澡雪精神識素衷。

斆學相因都莫別,西東之理本攸同。

先鞭直指澤地萃,後進宜占山水蒙。

所保一生如赤子,安能辨我是童翁。


陳煒舜謹識於香港中文大學馮景禧樓

2025年6月6日


購書連結:https://www.hkliteraturehouse.org/shop/nsynb3f295m3rk2y2dnnld6ncaspf5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陳煒舜

現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副教授,著有《林雲銘及其文學》、《明代楚辭學研究》、《從荷馬到但丁》等專書,學術興趣主要在於中國古典文學、神話學等。

熱門文章

2025書展活動推薦 獨立出版另起爐灶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7-16

編輯推介

放榜的那些事

散文 | by 無鋒 | 2025-07-16

「詩同讀·風格」 海自暗光中顯現,幽禁於琥珀中的顏面 ——讀曹疏影〈fragile〉、〈淡金路〉

其他 | by 畢如意, 季展伊, 張雅婷, 現三, 不與易, 謝曉陽, 李曼旎, 歐陽咻, 嘻嘻, 意寒 | 2025-07-20

Mackapär

小說 | by 徐竟勛 | 2025-07-12

離開拉斯維加斯

散文 | by ⿆卓穎 | 2025-07-12

慢慢游

散文 | by 小煬 | 2025-07-11

蛇美文蛇美人

散文 | by 惟得 | 2025-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