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大門》:身體與曖昧的親密感

影評 | by 藍玉雍 | 2022-08-01

對於男女朋友之間的親密感,我們引發的想像常常是快樂、正向而且和諧、充滿回應的互動,並把親密感視為一種體貼、具有分享性質的情緒。藍玉雍認為,從這樣的背景下去看電影《藍色大門》是很有趣的。因為這部電影描述的親密感,是時遠時近的。而電影表現這種情感的方式也很特別。它是透過身體在空間中不和諧的移動、互動產生的效果。 (閱讀更多)

《貝爾法斯特》:Don’t Look Back,少小離家別回來

影評 | by 紅眼 | 2022-07-26

「我們不能全部都離開,否則這裡就只剩下瘋子了……我們之中,需要有一半人留下,才能為另一半離開的人傷感。」作為一封簡潔而沒刻意鋪排太多戲劇效果的「家書」,《貝爾法斯特》並沒有渲染太多濃情澎湃的鄉愁,或許本身作為離開的那一半人,Kenneth Branagh 有著一種「沒有資格去為故鄉傷感」的自覺。鄉愁本身是痛,是不能說的秘密,像個信誓旦旦永遠不會打開的匣子。而無論當初選擇了哪一種生活,經歷過的往事都不會淡忘,如電影結束前的兩段字幕:For the ones who stayed, for the ones who left. For the ones who were lost. (閱讀更多)

從奧斯卡回到盧旺達:鄭一山電影與無家可歸的異鄉人

影評 | by 紅眼 | 2022-07-16

憑著《農情家園》一鳴驚人的美籍韓裔導演鄭一山(Lee Isaac Chung),其電影之路始於 2007 年,以《盧旺達阿寶》一片於康城影展獲得評審讚揚,而且是該影展創辦以來第一部盧旺達語電影。當然,外界對於鄭一山最感興趣的問題是,為何像他這樣一個名牌大學出身,在美國成長的韓裔電影人,居然想拍一個發生在非洲窮困小國盧旺達的故事?背後故事,便從鄭一山在香港與妻子相遇講起⋯⋯ (閱讀更多)

《孩子轉運站》:關於墮胎,他想說的是……

影評 | by 雙雙 | 2022-07-13

有關《孩子轉運站》的評價不一,但似乎離不開「是枝裕和的(又一)成功電影」或者「失敗的是枝裕和電影」。雙雙認為從《小偷家族》到《孩子轉運站》、從日本到韓國、從房屋到公路、從高買到人口販賣,過程中似乎有些重要的東西消形了、破碎了。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小說 | by 蔡傳鎮 | 2025-10-03

詩三首:〈樹〉、〈某個瞬間就起了風〉、〈到達組詩〉

詩歌 | by 鄭偉謙, 梁偉浩, 李靈枝 | 2025-10-03

白頭翁

小說 | by 潘逸賢 | 2025-10-03

樺加沙日記(擬淮遠三則)

散文 | by Greenly, 羊格, 麥景琪  | 2025-10-01

光之帝國

小說 | by 周丹楓 | 2025-09-26

詩三首:〈念尼泊爾〉、〈失控練習〉 、〈臺北寫真〉

詩歌 | by 王培智, 俊奇, 徐竟勛 | 2025-09-26

靈感獵人

小說 | by 勞國安 | 2025-09-26

計劃

小說 | by 蔡傳鎮 | 2025-09-23

藍移吧!

小說 | by 黎喜 | 2025-09-19

當代的某些關係

小說 | by 苦橙蒿 | 2025-09-19

智慧腐蛀

散文 | by 黃戈 | 202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