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 by 藍玉雍 | 2023-04-11

《殺⼈⼀舉》雖然以印尼⼤屠殺——九三O政變為主題,但藍玉雍認為它真正在省思的,其實是⼤屠殺的歷史如何被呈現的問題,這部紀錄片並不只讓我們知道印尼曾經發⽣過什麼事情,更是⼀部省思「暴⼒」如何被觀看與呈現的影像實踐。 (閱讀更多)

《Tár》:一部關於權力腐敗的黑色喜劇

影評 | by 劉建均 | 2023-04-03

闊別16年,美國導演Todd Field為《Tár》重拾導筒。劉建均認為故事旨在回應現今社會所關注的權力濫用文化,以及它衍生的不實指控問題。作為一部講女同性戀掌權者被「取消」的黑色喜劇,《Tár》提供了不無爭議但富洞察力的進階思辯空間。 (閱讀更多)

自傳與公轉——周蜜蜜《亂世孤魂》的滄桑留痕

書評 | by 吳鈞堯 | 2023-03-30

《亂世孤魂》是周蜜蜜與娘家、夫家的自傳,副標題「我與羅海星,從惠吉西二坊二號道唐寧街十號」,空間移動跨越香港與倫敦,時間軸上則從出生、成長與茁壯,所面對的各種衝擊,吳鈞堯認為此書帶領讀者重新撫觸歲月的疙瘩,不特別強調經歷過的苦日子,而對不同世代的讀者提問,「你到底要什麼?」 (閱讀更多)

回歸音樂本身的純粹:《Tár》

影評 | by 蘇麗真 | 2023-03-29

Tár 最重要的一層社會身份,不是性小眾,也不是女性,而是金字塔尖的特權人士,屬於 1%的社會精英。Tár 以 男性的 maestro 並非女性的 maestra 自居,平素以中性打扮西裝視人,流露出一陣陽剛氣質(masculinity),恐嚇霸凌女兒的同學時亦以父親之名告狀,當有憤怒時會用拳擊洩忿。即使身為生理女性,她跟典型的「老白男」並沒有兩樣,同樣賺取從上而下的父權紅利,也讓位處下游的女性攀附,從她身上索取利益,作為一種等價交換。多年後,她去東南亞按摩店,無數按摩技師跪坐著,穿上號碼牌供她選擇。先前的自己也正像這樣,在一個容易獲得獵物的圈子裡進行捕捉,這種異樣的感覺令她嘔吐。 (閱讀更多)

哈囉,香港!——駛出劇場框架的《遙距在場》

劇評 | by 鍾善昕 | 2023-03-29

平日在劇場做觀眾,是乖乖等事情發生,做《遙》的「車手」卻是相當忙碌。之所以感覺真實而不覺虛擬,加插的大量互動元素,亦反映製作團隊的巧妙心思,揭示他們對「在場」(Presence)的理解與實驗。遊走場景的方式甚為好玩,車手需要「打機做任務」,畫面一角列有儀表板,顯示需要完成的任務數目。找出場景裡佈置的黃色旗幟。將車駛向旗幟按「X」鍵(一如遊戲手掣), 畫面右方會出現跟旗幟有所聯繫的物件背景,場景角色與別人的對話,甚至是錄音。透過收集旗幟的片段,「車手」 可更了解角色的故事,或是場景帶出的訊息。我進去的第一個場景,是一位獨居女生的家,佈置簡單舒適,有個小露台,地面鋪了她寫的書法,乍看並無特別。後來透過露台上的種子,和廚房的煎魚食譜,才得悉獨居女生身患紅斑狼瘡症,沒辦法曬太陽,推論出她需要尋求脊醫的協助減輕病症帶來的疼痛,脊醫也要求她多吃魚攝取更多Omega-3。《遙》除了讓車手組織場景故事,當中亦加入提示向演員索取物件道具。比如說獨居女生因為不能曬太陽,家裏有用不了的種子。車手跟演員索要種子後,演員便會把真的種子放到車上,畫面同時顯示得到相應物件,增強了整個場景的互動真實感。 (閱讀更多)

《回首爾後》:國界是一道不會綻放的傷痕

影評 | by 黃柏熹 | 2023-03-27

黃柏熹認為電影《回首爾後》(Return to Seoul)有個非常準確的中文譯名,相比「回到」,「後」可能才是電影的真正關鍵。看著主角Freddie橫渡八年的成長歷程,歸根究底,所謂「根」不是指國族或家族上的認同,而是她如何攜著身軀穿過一切,最後回到自己身上。相比尋根電影,它可能更似一部超越國界的成長電影。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金魚

小說 | by 曾靜雅 | 2025-05-23

薄如焰火

小說 | by 周丹楓 | 2025-05-23

【教育侏羅紀】蟻群

教育侏羅紀 | by 佘潁欣 | 2025-05-20

陰天 或有雨

小說 | by 楊在 | 2025-05-16

《行走的姿態》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5-16

奶奶的梔子花

小說 | by 陳巧蓉 | 2025-05-14

《貓貓的奇幻漂流》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5-09

代溝

散文 | by 無鋒 | 2025-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