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記的「瑜珈波危機」

劇評 | by  胡筱雯 | 2023-03-10

引言︰看老友記彎腰,躺在地板上舞動手腳時,總聽到有觀眾問「得唔得㗎」、「好牙煙呀」、「會唔會整親㗎」。只要是人,總得花一生與自己的血肉之軀相處,每日我們都會郁動身體,累積的力量與慣性就像樹木的年輪彎曲、壓縮,筆者是如此理解不加鎖舞踊館「身體年輪」這個意象;摺疊在年輪的,該是身體的韌性,為什麼我們越是年長,越不信任自己的身體有舒展、綻放的可能?



《身體年輪》新進展演導賞地圖 / 平面設計:ALAND Studio (圖片由不加鎖舞踊館提供)


去年11月,不加鎖舞踊館舉辦「身體年輪」新進工作坊展演,一眾老友記學員在西貢賽馬會大會堂,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跟觀眾分享他們富創意和活力的身體。當天觀眾到達會場,會看見會堂以地上彩色貼紙,劃分成多個長方形展演區及體驗區。觀眾可以選擇靠近展演區,看老友記學員「玩」瑜珈波,欣賞他們做出美麗動作的身體;同時亦可前往體驗區,利用瑜珈波完成不同任務,活動自己的身體。整個展演,觀眾可以在區域之間穿梭游走,非常自由。


《身體年輪》新進展演 / 攝 : Vincent Yik (照片由不加鎖舞踊館提供)



與半脹瑜珈波共舞


這場展演最重要的道具是瑜珈波。一般人印象中的瑜珈波,應該是「圓碌碌」膨脹了的模樣,在展演用上的瑜珈波有些萎縮了,有些充脹了,有些是半脹的——因為會見到老友記為瑜珈波充氣和放氣,以及讓半脹的,形狀像菠蘿包的瑜珈波在身體不同部位上流動的過程。


為瑜珈波充氣,最簡單是用雙手按壓氣泵。有人用其他部位如頭部、肩膊、大腿、膝頭、小腿等按壓氣泵,已是在展示身體的可能。而為「圓碌碌」的瑜珈波放氣,有人以雙手緊箍瑜珈波,有人把瑜珈波放在背部和椅背之間按壓,有人放瑜珈波在地板並坐在瑜珈波上。


至於最高難度的部分,莫過於讓半脹的瑜珈波在身體上滾動,過程中會見到老友記彎腰、踎底、躺在地上。初始動作,是瑜珈波放在身體背部上,可以由左手上臂,滾到右手上臂,經過頸、肩膊,也可讓瑜珈波滾到身體前面臉部、胸部、腹部位置,或讓大腿、小腿接住瑜珈波,原來他們有一個規則,是手掌不能觸碰瑜珈波,大概由此激發老友記在接觸瑜珈波時用上身體不同部位。除了一個人單獨讓瑜珈波在身體上滾動外,亦有以三、四人為一組的展演,幾位老友記不用手掌觸碰瑜珈波之下,讓瑜珈波在不同人不同身體部位間傳來傳去。欣賞老友記的展演,如何藉瑜珈波這一個物料,去探索身體不同部分的柔軟與力量,非常精彩。



親身體驗共同探索


在體驗區,觀眾可嘗試做老友記展演的動作,即是為瑜珈波充氣和放氣,或讓半脹的瑜珈波在身體上流動的過程。筆者親身嘗試,才發覺讓瑜珈波在身體流動,會感受到瑜珈波中空氣的份量,如何與身體互動反應,接住、滾動、放下。身體感官的體驗過程中慢慢打開,為了能按照工作人員指示,像老友記們般在手掌不觸碰瑜珈波的情況下,以身體其他部分控制瑜珈波的流動,便要更敏感地感受瑜珈波、空氣和自己的身體。到底身體如何彎曲、斜度是多少時,瑜珈波會有何反應?怎樣控制和協調身體的變化幅度?


由此這場展演成為老友記與觀眾共同探索身體的歷程。很多觀眾最初不明白安排而鼓譟,筆者聽到有觀眾以為展演尚未開始,或者對體驗活動有偏見,以為要快速完成活動,覺得無用等。但在工作人員循循善誘下,也看到不少美麗場面,例如拄著拐杖來到的婆婆,逐個攤位體驗,抱着瑜珈波令其中空氣慢慢溜走,竟想到以手掌和背部兩個部位按壓氣泵,甚至坐在凳上用腳踢起半脹的瑜珈波。



《身體年輪》新進展演 / 攝 : Vincent Yik (照片由不加鎖舞踊館提供)



面臨「絕境」的創意


多年來「身體年輪」計劃,一直請老友記學員藉日常生活會接觸到的物料發掘和感受身體,把這些日常物料異化,成為用以思考體驗身體的物料時,人便更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反思自己如何利用身體。看見老友記自得其樂地玩着瑜珈波,自己也同樣參與其中一起玩耍,是非常有滿足感的過程。不過筆者最深刻的還是三位老友記互傳半脹瑜珈波時,其中一位老友記已經躺上,而瑜珈波恰巧掉到她的雙腳上,她要如何再傳給另一位老友記呢?來到「絕境」,老友記好像靈機一觸,把學員瑜珈波拋到胸部上,才慢慢站起來傳給另一位老友記,她這舉動引來一輪掌聲,這可說是老友記身體活力與創意的最佳示範,後來才知這位老友記是整個新進展演中最年長的學員素芬。


筆者看完早上的展演時,和老友記傾談幾句,他們提到最初參與工作坊回家後都非常疲累,後來覺很能舒展身體非常舒服,真的能運動身體不同部位。當中素芬提及自己玩到「得意忘形」,覺得為瑜珈波充氣脹滿時很有成功感。有些老友記開心認識到一班朋友,看展演時觀眾也能感受到他們是互相鼓勵,互相支持。

《身體年輪》新進展演 / 攝 : Vincent Yik (照片由不加鎖舞踊館提供)



從面對「危機」到信任身體


編舞Kerry分享,這個年度「身體年輪」的主題是遊樂場,我們很少見到給老人家的遊樂場,計劃希望老友記能夠保持好奇,探索自己。她用一個特別的詞語形容瑜珈波,「危機」,其球體外形增加了穩定身體、做動作的難度,一般人坐在瑜珈波上運動,都有跌倒的風險,而當半脹的瑜珈波在身體上滾動,更會突然加速滾動、滑落,沒有人能百份百控制瑜珈波。所以小組形式傳送瑜珈波的組合,成員要隨機應變接住另一位老友記掉落的瑜珈波,盡可能達到瑜珈波不墜地的目標,這些「危機」和「意外」其實就能刺激老友記的反應和創意,繼而發現身體的可能。安全問題團隊當然有考慮到,例如給老友記安全提示,但其實對比觀眾觀看時的擔憂,Kerry認為老友記更清楚自己身體的極限,在期間她保持觀察,發現老友記做出有機會讓身體受傷的反應才進一步提醒,不希望以他者的擔憂而阻止他們的創意/選擇。不希望不停提到受傷的可能,而限制了他們的創意。


信任老友記的身體,也是信任自己的身體,身體的活力並不是由年齡界定。用玩的心態去對待,自然會有創意去應用身體,便是為自己身體充權的過程。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胡筱雯

獨立藝文記者,香港演藝學院碩士生,主修編劇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家訪

散文 | by 孫樂欣 | 2024-10-02

黑吧敬酒

書評 | by 惟得 | 2024-10-02

張愛玲金句,有時比周星馳更好笑

其他 | by 馮睎乾 | 2024-10-02

《只是影畫》的溝通與失效

影評 | by 搬金字塔的螞蟻 | 2024-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