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的一課》:人生失意,不如飲多 Round

影評 | by  紅眼 | 2021-05-06

橫掃金像獎,進軍奧斯卡,無論你喜不喜歡,《少年的你》都彷似一道香港之光。然而問鼎最佳外語片,始終都不敵丹麥代表《醉美的一課》(Another Round)。少年你好,《醉美的一課》的主角,就是中年的你。


《少年的你》確實訊息很多,社會批判很明顯,也很圓滿。《醉》卻完全相反,同是小人物,但沒有大故事、大道理,也沒有誰贏誰輸,誰保護了誰,需要發人深醒警世名言的觀眾請有心理準備,《醉美的一課》可謂醉翁之意只在酒,展現北歐民族一貫的佛系人生觀,連故意情節介乎於有無之間,對酒當歌,甩 Beat 隨意,卻相當符合主題 —— 是一個醉酒佬講的故事。


人生最終無一得勝,全部淪為輸家,生活在哥本哈根的四個中年廢物,長久以來每日都對著一群未成年麻煩學生,自己亦逐漸變得不思進取、渾渾噩噩。中年人生枯燥苟且,婚姻、事業與人格全盤失敗,由 Mads Mikkelsen 飾演的男主角 Martin,更是悶棍丈夫與教畜的典範,十年如一日,不經不覺四張幾,依舊規行矩步,滴酒不沾,彷如行屍走肉。學生不喜歡他,但他沒想過跟學生好好相處,妻子嫌棄他,但他覺得感情變淡,不是自己的問題。直到同事兼相識多年的朋友當頭棒喝,「你個人咁悶,鬼有人鍾意你?」


然後,被朋友激起了一把火,他就開始拿起面前的酒杯,喝酒。一杯,再一杯,一日,再一日,酒入愁腸原來更愁,人生好難,四個失意廢中終於開心見誠互相訴苦,同時為自己的中年酒癮起了一個似是而非的學術性研討題目。據聞人生永遠欠缺 0.05% 酒精,即是說,飲少少酒,才能讓人到達最佳狀態。


飲酒不會醉,反而是一個人醒覺開竅的法門,像邪教歪理,但他們發現原來是真的,每天上班獻世之前,偷喝兩杯,微醺之下更見自信,果然人模人樣,淡定風趣,口齒伶俐一些,生活亦有了脫胎換骨的轉變。但問題從來不是 0.05% 酒精有沒有效,而是人皆縱欲,無法拿捏到 0.05% 這個絕對標準。從來不喝,你就活得遲鈍溫吞,像個撻不著的引擎,永遠無火,但一喝酒,就會愈喝愈多,不斷追酒,超標、超速失控。結果有人撼穿頭,有人通宵劈酒,回家尿濕床單被老婆怒罵,甚至有人樂極生悲,醉酒跌落河,從此長醉不用醒。醉酒佬電影癲狂之處,是它居然將如此沉重的一幕,拍得跟打個尿震一樣輕鬆,實在非常震撼。


後來再知道,原來電影開鏡不久,導演 Thomas Vinterberg 遭逢一場人生巨變,愛女車禍離世,而他某程度上都是用電影灌醉自己,暫忘苦痛,拍完這部悲傷在心中的喜劇。那種震撼更是難以形容。


關於 0.05% 酒精的社會實驗,最終以「喝醉酒好危險」這個無意義的結論馬虎作結。話說 Martin 醉臥街頭,還好小鎮大極有限,被兒子散步見到,執返身彩。這一幕於我實在猶有餘悸,因為我都曾經試過喝醉酒,從小巴落車不知走了多遠,隨身物品全部丟失,最後倒臥在屯門公路,救護員開白車趕到現場,拮我手指才酒醒。研究所年代,又試過在台北喝到斷片,抱著後巷的摩托車不醒人事,而且每一次出國旅行,喝醉酒好像都是指定動作。曾幾何時,喝酒基本上是沒有 0.05% 概念的,只有 0 至 100% —— 100% 喝醉。好幾年前,在潮流雜誌工作,到處寫稿,連時間觀念都沒有,我經常都在白天喝酒。而且工作關係,甚至有人會專程請你在白天喝酒。當然,都與工作和生活重複空轉,自覺不斷虛擲光陰有關。有個後來戒了酒的大學同學聚舊時跟我說,其實你無穿無爛那麼多年,都算好彩。


我沒有像 Martin 在中年之後完全滴酒不沾,變成另一個人。但確實,隨著工作環境、年齡與酒齡的遞變,最近幾年少了喝酒,與酒精之間多了距離。原因是工作愈來愈多,要準時和周全,就一定要維持著某個良好狀態。像電影一開始 Martin 掛在嘴邊的那句話,今晚不能喝,因為明天還有很多事情要處理。可能我也不知不覺間在別人眼中變成一件悶蛋廢中。可能 0.05% 酒精真的讓人達至 100% 最佳狀態,但個人體會是,無論寫作還是工作,能夠維持在 100% 以下的某個穩定狀態,也未嘗不好,比起容易失控、極不穩定的 100% 輸出,前者更適合長期的文字工作生活。後者的話,多數靈光閃現,未及捕捉便已早泄。


電影開場,便是一群年輕人競技式瘋狂隊酒,看在 Martin 眼中,像是一個遠離自己的平行時空,但其實,他年輕過,從舊友和妻子的對話中猜想,他曾經都是這樣瘋狂過。回想自己的大學生活,大家都從未有過喝醉的概念,喝完、瞓低轉眼又起身,而且你根本不需要提醒自己要如何保持身心狀態,後來就明白,因為那個年代就是你最好的狀態。狀態好到半醉之間隨便寫起一篇文章,就覺得可以應付每周一趟的寫作課。當年我真的寫過了一篇「飲醉酒世界就在我手」之類的散文。還是詩呢?不記得了,只記得寫作課的導師是個天蠍座才女作家。她一如既往面帶微笑,露出一副「寫乜啊你」的表情 —— 完全就是戲中 Martin 看著那群上班不聽書,下課只顧狂歡的學生的眼神。


十八、九歲的自己,跟現在有一段很遠的距離了,許多年後,工作關係回到校園探訪天蠍座才女,我們喝著咖啡,反而談起更多寫作日常的困頓和舉足不前。世界並非你從前所預期的模樣,而當中,亦包括你自己的才華和成就。少年的你,終究成了廢中的你。完美追求 0.05% 酒精濃度是不可能的,正如也從來無法實現那個完美版本的自己。接受那個不完美但是 feel good 的自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隨著年歲增長,深感喝酒都是有生理 quota 的,現在認真寫作與趕稿的日子,通常都不喝酒。直到寫完稿,自覺寫得不錯的時候,才會喝上兩杯比較優質,年份較高的威士忌當作獎勵。我確實會喝愈來愈好的酒,但願都有寫出愈來愈好的文章。


初嘗寫作時,我亦曾鍾情海明威,電影提到過「大醉俠」海明威都是大白天就開始喝酒,而且愈醉愈寫到好作品,廢中四子敢以此作為酒精讓人醒覺的例證。但我猜,可能海明威在閉門趕稿那幾天,都是滴酒不沾的,像巴爾札克一樣狂隊咖啡 —— 然後交稿之後,假裝自己喝醉酒打個尿震便寫完《老人與海》。


許多年前,意大利有個癡線佬


電影的香港譯名是《醉美的一課》,其實 Another Round 一來是指追酒「飲多 Round」,也暗示人生不如意時,不如「再來多 Round」。最近香港亦有部本地勵志電影叫《第二人生》,失意時認認真真跑一場馬拉松,找回自己的節奏,找回自己。但丹麥的生活哲學始終跟港式拼搏奮鬥有些不同,早年我看過一篇丹麥人寫的文章,提到當地人習慣用一句丹麥語 Pyt。所謂 Pyt,沒有準確的英語翻譯,具體意思大概是 Nevermind、Don’t worry 和 Forget about it 等等。而且 Pyt 是基本常用語,當地老師從幼稚園開始就會教學生何謂 Pyt,而且叫他們想像內心有一個名為 Pyt 的按鈕,面對挫折、壓力,鬱鬱不歡時便按一下內心那個 Pyt 吧,將自己 Reset。再失敗的人生,都能夠接以 Pyt 佛系面對,一切都是現實人生的一部分。


與 Pyt 常在,或者是丹麥人保持快樂無憂的竅門,就像《醉美的一課》那種讓人有點費解的眾人皆醒我獨醉。人生失意,進退維谷,便需要喝酒。而且要喝多一 Round。喝醉,是為了走更遠的路,忘我,是為了讓上一個自己壞死,找到一個新的自己。斷片過後,Reset 到自己,但世界是你 Reset 不到的,正如導演在傷痛中交出這部電影,甚至將手上的奧斯卡獎座獻給女兒,悲劇已經發生,世界你阻止不了。有沒有意義呢?Pyt。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紅眼

寫電影、電視劇、流行文化。寫小說。文章散見明報、立場新聞、商台903、端傳媒、虛詞、週刊編集、天下獨評、Madame Figaro 等。曾獲香港中文文學創作獎冠軍、青年文學獎。已出版長篇小說包括《毒氣團》、《廢氣團》、《沼氣團》、《小霸王》、《赤神傳》及短篇小說集《壞掉的 愛情》、《極短篇:青春一晌》、《紙烏鴉》、《獅人鳳》。

熱門文章

原址重建:《爸爸》觀後感

影評 | by 金成 | 2024-12-05

〈關於爸爸的兩位小演員〉

影評 | by 毛曄穎 | 2024-12-12

編輯推介

迪士尼刪除新作的跨性別元素

報導 | by 虛詞編輯室 | 2024-12-21

飲江詩兩首

詩歌 | by 飲江 | 2024-12-19

Fahren

散文 | by 言水 | 2024-12-19

被時間觸碰的光之羽

散文 | by 賴志豪 | 2024-12-14

張愛玲與宋淇談瓊瑤 也談亦舒

歷史 | by 馮睎乾 | 2024-12-12

法協記憶與逝水年華

散文 | by 箋箋 |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