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之味》與《海街日記》:親情的刺麻與芳香

影評 | by  高琳達 | 2019-09-16

由許鞍華監製,麥曦茵導演的作品《花椒之味》,於本月上映。影片講述在香港開麻辣火鍋店的父親(鐘鎮濤 飾)的驟然離世,讓一直與父親關係疏離的女主角——如樹(鄭秀文 飾)這才發現自己在台北和重慶還有兩個未曾蒙面的異母妹妹——如枝(知)(賴雅妍 飾)、如果(李曉峰 飾)。於是三姐妹初見於父親的葬禮,之後鄭秀文飾演的大姐如樹不捨父親十多年的心血被糟蹋,冒險決定親自接手,繼續經營。兩位妹妹也因各自生活中的困擾,分別從台北和重慶來到香港一起照顧火鍋店。父親前所未知的為人,因三塊拼圖的合體漸漸露出完整的面貌。片中,導演麥曦茵以冷靜清晰的敘述,為觀眾分解了家庭關係的複雜構成,溫柔敘事的同時也從女性的角度剖析了女性成長,自我療愈的心路歷程。


花椒之味=麻辣火鍋?

作為改編自張小嫻原著小說《我的愛如此麻辣》的電影,片名中的花椒一詞很容易被認為與電影中主要人物鐘鎮濤飾演的父親的職業——開麻辣火鍋店聯繫在一起。但我不同意這樣簡單的聯想,在我眼中這片名是最妙的,花椒指的是三姐妹相遇的時機,花椒之味是形容這一段父親葬禮後三姐妹相處的感受。


6PPxztVBXDyb5C0rugM1sNrToRfLAGah6x3Ol-sdzpc


以葬禮開頭,同父異母的姐妹初次相見並和諧相處的電影很容易令人想起善於描繪家庭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特別是他的作品《海街日記》。將兩者對比來看,更能體會麥曦茵導演的獨具匠心。


在同樣是血緣引線下構築親情的《海街日記》中,最小的女兒為父親與第二任妻子所生,父親去世後,三姐妹便邀請她來到另一個城市和她們一起居住。出於日本人不願意給別人添麻煩的國民性,小女兒覺得自己對不起姐姐們,她會問大姐自己的存在是否會令她們難過。與《海街日記》不同,《花椒之味》中三姐妹初次見面便毫無芥蒂,相逢恨晚,團結一心。


這樣的劇情出乎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因為細心的導演明白家庭紐帶的複雜性,血緣關係的不可逆轉,以及過往生命中的積怨,所以三姐妹初次相見的時機是造成她們關係如何至關重要的一點。


就像做菜好不好吃是因為下料的多少和順序。放花椒的時機,早一點放,菜會苦,放得晚一點,花椒沒熟,會澀嘴。只有放的時機正好,花椒才能釋放出應有的香氣,為這盤菜增色。假設三姐妹相見的時候,父親尚在世。那麼她們將面對一個因為父親在誰身邊,愛誰多一些,又拋棄了誰的問題而相互難堪。也會因此讓父親為難,造成一份各自痛苦的回憶。若是在葬禮後好久,兩位妹妹——如枝和如果才知道父親的永遠離開,那麼她們就錯過了見父親最後一面這人生的重要時刻,如此遺憾將是一個無法癒合的傷口。獨占了父親最後時間的大姐如樹屆時會和兩個異母妹妹感情如何也是個未知數。


只有在這一刻,公平地在同一時間面對失去父親,一起面對失去親人的痛苦和無助,加上她們童年都有一段父親缺席的心裡創傷,才讓三姐妹能夠發自內心地相互理解對方,血脈相連的親情引發共鳴。就在一瞬間,一個眼神的交匯,三個人好像一個家庭,重新團結在了一起,互相扶持,收拾好心情,獲得面對未來重新出發的勇氣。


家人之間的關係用味覺來形容並不常見,作為電影中的另一個關鍵詞「麻辣」既指的是父親開的火鍋店,也可以用來形容大姐如樹和父親在世時總是爭吵的緊張關係。值得注意的是,這部分劇情導演運用了一組特別的閃回鏡頭交代。


閃回中使用的都是客觀鏡頭,安靜如壁虎的觀察,呈現父親令女兒如樹生氣的原因。雖然這是來自如樹的記憶,理論上她不能看到父親這邊發生的事情。但由於如樹經由與店員,客人的接觸一步步撩開父女誤解的面紗,所以全知全能的閃回片段可以算是大姐如樹的腦補。而最後一幕,如樹終於打破了這種旁觀者的角度,干預了自己的記憶。她向著電影開頭背對畫面舞火龍的父親喊出了聲,這次父親回過頭來,如樹終於與自己和解了。將落點置於不著痕跡的細節上,如一顆顆落於湯中的花椒,將刺麻悄然綻放於味蕾,回味無窮。



《花椒之味》中的女性形象

在《海街日記》中女性的工作是次要,就像長澤雅美在片中說的如果有喜歡的人,那麼多麼無聊的工作都可以忍受。而《花椒之味》的劇本和導演都出自女導演本人之手,她當然明白女性追求事業的努力與困難。這心聲正如電影中二妹——如枝所說,如果你有努力過,就不會說沒關係了



A1438339099


電影利用人物造型體現出這份渴望。與張小嫻原著小說裏長髮披肩,溫柔賢淑的台灣女孩形象反差巨大,電影中的老二如枝(知)由台灣女明星賴雅妍飾演,短髮、纖瘦高挑、寡言、黑色中性打扮,獨來獨往酷勁十足。如枝的職業更為獨特,是一名職業撞球手。要知道全中國每年參加比賽的職業撞球手只有300-500名(2016年報導),這樣小眾的職業常不為人瞭解和尊重。也是這份不屑更突顯追求事業的女性的不容易與堅強。要把1米74的賴雅妍拍得帥很容易,可以像《愛上哥們》裡那樣穿上西裝,或是在《等一個人咖啡》裡讓她默默守候一個人。但是《花椒之味》裏的如枝,好像從漫畫走出來卻沒有自帶開掛的球技。正如大多數30多歲的女性,在這個年紀面對事業的膠著局面,心有不甘,焦慮不已。電影中的她外形上的蒼白,纖瘦,更凸顯外強中乾的脆弱,渴求事業成功對身體的折磨。當然還有那番恨不得黑色衣服和帽子有隱形功能的心情。


在是枝裕和的《海街日記》裏,女性形象是多麼的理想化,長幼有序。綾瀨遙塑造的完美大姐——端莊、堅強、溫柔,充滿了母性;長澤雅美飾演的二姐,盡情追求愛情卻屢遭小狼狗騙錢,美卻得過且過;三姐,可愛又有點小古怪;最小的妹妹——青春,健康,純潔,盡顯生命的美好。 《花椒之味》中導演告訴我們成熟並不是因為年齡,而是因為遇到了不得不讓人成熟的事。從無力的蒼白,到壓抑的黑色,老三——90後重慶女孩如果(李曉峰 飾)的一頭橙色短髮,似乎是整部戲情緒的出口。首先與兩位姐姐破冰,提議一起合照的是她;又是她開門見山問姐姐們「 誰是第三者」這樣尷尬問題,讓大家消除心中幾十年最大芥蒂。


在影片裡帶來歡樂的如果,看似外向活波,沒心沒肺,卻格外的懂事。在聊起大學畢業禮爸爸是否來出席的時候,如果灑脫地說父母都沒來,因為她沒有告訴爸爸。人常說,沒媽的孩子像根草。很小的時候,如果就知道媽媽在河對岸有了一個新家,爸爸在香港也有一個家,只剩下她自己好像是多餘的。所以長大過程中的孤獨是必須要習慣的,照顧外婆也是應該的責任。但是外婆知道千里長路,荒涼人世,終將分別。因此當外婆故意戳她的軟肋「 你那麼喜歡香港,為什麼不跟你爸爸說搬去香港呢?」的時候,如果也無力反駁,她把所有的感情出口都放進了眼淚中。


這部電影是如此芳香溫潤,好像一篇優雅的散文詩,娓娓道來香港,台北,重慶每個人成長的歷程。沒有港片裡常見的誇張表情,快節奏,也沒有林立的中環高樓,驚險的打鬥場面,《花椒之味》中的香港有插滿逾萬枝線香的火龍,一樹探出牆外的紫薇花,自帶了生活流逝和時間駐留的意味。三十多年不變的麻辣鍋底,是父親的感性借助味覺的獨特記憶形式將自己的最愛留存了下來,寄託著對觸不到的愛人的思慕與懷念。


就像隔海相望的日本,有人說小津安二郎與是枝裕和的電影從未發生於過去與現在的真實日本社會。麥曦茵的三姐妹來自兩岸三地,血濃於水,溫暖人心是和諧的一家人。但電影不正是有這樣的魅力,從不同的角度讓我們將生活看得更清,賜予我們前行的力量嗎?



延伸閱讀

3體同病相連雪豹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無形・◯】桃緣

詩歌 | by 羅貴祥 | 2024-04-22

【無形.同病相連】太空漫遊

詩歌 | by 陳康濤 | 202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