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華語作家創作坊」的學生大使水,在交流活動後傳來一篇小說,書寫林小羽為刪除男友陳默的痛苦記憶,來到一家神秘機構。七日期限將至,她決心告別過去,卻在「刪除」過程中墜入更深的痛苦輪迴,被迫重溫背叛、冷暴力與傷害的瞬間。當她醒來,感覺重獲新生,以為已徹底解脫時,卻不知道她撕心裂肺的痛苦經歷,竟被轉化為點亮城市的「心碎能源」。 (閱讀更多)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在10月9日正式簽署了加薩戰爭停火協議,並在14日舉行了大規模人質和囚犯交換儀式並一同慶賀,標誌著長達兩年的加沙衝突向和平邁進了一大步。飲江、韓祺疇、盧真瑜與池荒懸分別寫詩,以筆代語,願世界再一次迎接和平,免生活於死亡的恐懼之中。 (閱讀更多)
讀詩三首。徐竟勛傳來〈回家〉,透過現代都市生活的鏡頭,將「家」作為庇護所的理想在現實中不斷被解構與重構;王培智的〈生老病死〉以冷靜又殘酷的筆解,書寫生、老、病、死的四階段,呈現出生命循環的現代圖景;寧霧在〈太平〉一詩中,諷刺「幸福城市」的假象,透過細碎的都市敘事,暴露階層分化、情感疏離與歷史遺忘,呼籲反思個人與集體的失落。 (閱讀更多)
無鋒傳來散文,書寫自己被枯燥的案例條文佔據生活,他感覺那雙善於發現詩意的眼睛正逐漸失去光芒,所謂的「文學腦」彷彿一睡不醒。無鋒嘗試為晚霞寫詩,卻困於技巧而失去靈魂,讓他一度想徹底與文學告別。然而,在書寫這份失落的過程中,他幡然醒悟,原來直面內心糾結、將其化為篇章的行動本身,就是文學最真誠的實踐。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