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逸賢傳來小說,講述朗朗自幼學琴,但長大後甚少彈奏擺放家中的鋼琴而佈滿灰塵。在一個大掃除的下午,朗朗憑藉肌肉記憶奏出一曲,卻無法掩蓋鋼琴被冷落的孤寂。晚上,鋼琴突逃然離家園,三腳踏板化作奔跑的動力,它穿越街道、飄浮天際,甚至飛向無聲的宇宙,卻在真空裡失去鳴奏的能力,感慨「生而為琴,我很抱歉」。 (閱讀更多)
知日傳來小說,以「蟹宴」為主題,講述「尾嫂」一家每逢十月尾至十一月頭舉辦以「蟹」為名的家庭盛宴。在蟹宴上,男人們用會心的微笑與「公蟹母蟹」的暗語,炫耀拆蟹技藝,留下沉默的女人收拾殘骸。她曾堅定說「我食素」,卻在懷孕與育兒的壓力下,被迫接受傳統禮儀,吞下蟹肉。 (閱讀更多)
曾靜雅傳來微型小說,以一條金魚在魚缸中的視角展開,寫在「亮堂堂」的夜晚,被巨大生物的目光緊盯,彷彿置身無法逃脫的舞台;白天,污濁的空氣與泛黃的世界讓它窒息,卻仍拼命上游,與年輕的競爭者爭奪生存空間,不論晝夜、日子,「我」的生存空間不斷被擠壓。 (閱讀更多)
周丹楓傳來短篇小說,以現代都市為背景,講述「我」與她在酒店房間喝了整晚日本威士忌後,她在即將天亮時望向窗外,突然輕吐「生命就是犧牲」。「我」隨即回應世界上最大的三文魚群正在我體內洄游。清晨,我們途經酒店走廊,每道門彷彿通往另一人生:孤獨、悲傷、閃爍的星光。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