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牧瘂弦談「登與不登」

散文 | by  楊佳嫻 | 2023-06-23

近日丟棄萬事,耽讀《瘂弦書簡Ⅰ──致楊牧》、《楊牧書簡Ⅰ──致瘂弦》(均為洪範出版)。兩人才高勝過絕大多數人,創作生涯一極短一極長,均為詩壇傳奇。信件內容可驚可感之處甚多,往來頻密,商榷彼此創作、文壇生態、洪範業務經營、雙方家庭生活等等,語辭之中流露信賴與關愛,自然也顯示出兩人性格之南北。


一九八〇年三月十八日信,瘂弦說已收到〈悲歌〉(指〈悲歌為林義雄作〉),時值高雄事件大審,因林義雄說他可以出庭,故暫不便刊出。日後訪談中,楊牧說「報社版都排好了,可是登不出來,我就在香港登。」該詩於一九八〇年九月已刊於香港《八方文藝叢刊》第三輯。楊宗翰、須文蔚兩位學者的論文中均曾述及此事,現信件則添加佐證。


另外,我注意到一九八一年四月他們往來的幾封信,所論顯然是楊牧參加旅美學者赴中國訪問事(一九八一年三月,王靖宇、李歐梵、莊因、鄭清茂、鄭愁予、劉紹銘和楊牧七人赴中國參訪)。


據瘂弦信,中國行一事,至該年四月,政府未發表意見,但是民間撻伐議論之聲宛如「燒開了的開水鍋」,故楊牧新作他暫不便刊,主張「等冷卻一陣子再說」。楊牧則致信曰,那一趟旅行光明正大,七人都同意先冷靜思索,晚一點再寫文章談論,政府之前也曾鼓勵海外人士前去參觀比較,批評者乃無的放矢,因此,「若以此不值贊同之文壇風雨為公義氣候之測儀,乃進而不便發表牧之一首無關緊要的抒情詩,則未免稍失道德勇氣與文學理想之標準。廿年老友,無不可說之話,魯直是為彼此之真性情作證,疾切之言,尚請鑒諒」。


瘂弦回信,則指出台北文壇情況信中也說不清楚,需當面談、親身體會。又提起林義雄事:「我是不怕的,我曾發表了林義雄的太太方素敏女士的文章,文壇的某些喧呶之聲我不在乎」、「你的抒情詩,當然要登的。稍稍冷卻一下子,也是對台灣朝野的尊重,你說是不是呢?老友?」下一封信,瘂弦又提及:「叢甦也寫了一首給林義雄女兒的詩,寫得極好,我想等覆判了之後,再覓刊出的時機。連同你那首。」「你那首」不知道是「無關緊要的抒情詩」還是〈悲歌為林義雄作〉。


後來楊牧發表〈北方〉與〈南方記載〉,均記中國行之事。信中他特別叮囑瘂弦,聯副刊〈南方記載〉千萬不要刪改,非得刪改,要先越洋電話商量。此叮囑有其前因。一九七八年二月信,楊牧說:「(陳)若曦更提到你改動她的文章改得太多,比馬各還『小心』翼翼,她有些不愉。我近來也覺得『聯副』相當保守。比馬各時代更保守。我自己有些悵惘,這是實話,不怕對你說。」


瘂弦在台灣,又掌大報副刊,以其軍方出身與銳利知覺,對於政治氣候十分敏感。這也不是瘂弦過度緊張,一九七八年一月信,楊牧曾特別說明「信封是我自己剪開又封的,並不是檢查所致」。


【無形・Let it 糕】瓶中又稿——紀念楊牧先生



(編按:1979年12月10日,台灣仍在蔣經國統治下的戒嚴時期,以「美麗島雜誌社」成員為主的黨外人士(非國民黨籍),在高雄市舉辦集會遊行,要求解除黨禁以及報禁,呼籲言論自由以及政治上民主,這場集會後來引發台灣當局激烈鎮壓,被稱為台灣「美麗島事件」,又稱「高雄事件」。身為雜誌社編輯委員的林義雄後來遭政府逮捕,翌年軍事審判期間,身處獄中的林義雄的台北家中,其母親與雙胞胎女兒遇害,長女林奐均重傷,成為台灣政治史上著名的「林宅血案」,至今尚未破案。)


【原文轉載自作者Facebook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楊佳嫻

臺灣大學中文所博士,台灣作家、詩人,散文家,青年評論家。現任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臺北詩歌節協同策展人、性別運動組織「伴侶盟」常務理事。著有詩集《屏息的文明》、《你的聲音充滿時間》、《少女維特》、《金烏》,散文集《海風野火花》、《雲和》、《瑪德蓮》、《小火山群》,編有《臺灣成長小說選》,合編有《青春無敵早點詩:中學生新詩選》、《靈魂的領地:國民散文讀本》、《港澳臺八十後詩人選集》。

熱門文章

原址重建:《爸爸》觀後感

影評 | by 金成 | 2024-12-05

〈關於爸爸的兩位小演員〉

影評 | by 毛曄穎 | 2024-12-12

編輯推介

迪士尼刪除新作的跨性別元素

報導 | by 虛詞編輯室 | 2024-12-21

飲江詩兩首

詩歌 | by 飲江 | 2024-12-19

Fahren

散文 | by 言水 | 2024-12-19

被時間觸碰的光之羽

散文 | by 賴志豪 | 2024-12-14

張愛玲與宋淇談瓊瑤 也談亦舒

歷史 | by 馮睎乾 | 2024-12-12

法協記憶與逝水年華

散文 | by 箋箋 |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