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映嵐專欄:火宅之人】火車旅行之必要

專欄 | by  查映嵐 | 2020-12-14

我是火車旅行的愛好者。今年初,我心血來潮想要去看鄂霍次克海,決定跑北海道東部的網走一趟。因為是從台灣出發,所以可以選擇飛同樣在東部的釧路機場;要是飛西部的新千歲,就得從札幌乘坐六至七小時的火車過去,而且一天只有清晨和下午兩班車,其實很不方便。猶豫再三,終於還是決定要從札幌過去,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實在無法抗拒那七小時的火車行程。出發當天我五點多就自動醒過來,收好行李、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的,然後鼓起勇氣步出酒店。外面天還未亮,尚在下雪,走路去火車站正常只要十五分鐘,但拖著行李走在雪中,時間就變雙倍。幸好提早出門,到站買好便當(日本火車旅行的一大重點)、上車安頓好,還有十分鐘才開車,甚感自豪。火車在七點前準時開出,窗外是一片延綿的白,只是很快由城景切換成鄉郊,我吃過便當,就在車身的晃動中開始昏睡。偶爾轉醒,窗外始終是漫漫雪景,後來接近網走時,倒是出現了一條沒有結冰的河川,有成群白天鵝在游泳。急行的火車揚起雪粉;在暖和的空間隔着窗看雪,真是令人感到非常幸福。


可是如今已經無法計劃下一趟火車旅行了。現在全世界沒有幾個地方的人可以自由地跨境移動,但我有時會突然羨慕起住在台灣和日本的朋友,覺得他們即使留在國內都有好多地方可以去玩,還可以隨時搭上火車,透過那搖搖晃晃的景框看一些不熟悉的風景。


以前香港也有火車,那是迥異於地鐵的生物,提起「火車」就是會有種郊遊感。自從兩鐵合併,政府、學校、媒體一夜之間就改了用字,果斷地抹去兩鐵之間的差異,於是火車就跟地鐵一起,褪變成沒有溫度的「港鐵」,只有很少數的不合時宜者,始終冥頑不靈,到了現在還在提著火車,不用說自是遭港鐵的時代拋棄。


小時候,我們家住的地區既沒有地鐵、也沒有火車,所以我對鐵路實在說不上有什麼情意結。兒時對火車最深刻的印象,反而是1993年的九鐵鬧鬼廣告中那個嘴角帶血的女孩,想必當年是哄動得連小學生都在議論紛紛吧。在火車駛出獅子山時還能看見望夫石的年頭,我們偶爾也會坐火車入新界,但我家不太會郊遊,也沒有親戚住在新界東部,實在想不起入新界是為了什麼。除了媽媽說的望夫石故事,火車旅程根本沒有留下什麼深刻印象。


有一段時間,火車對我來說不過是一種普通的交通工具。在英國西南小鎮上學的兩年,一到休假就急不及待往倫敦跑,最初都是火車來回,但英國的火車票即使算上學生折扣也絕不便宜,後來就改搭稍為慢一點卻也便宜一截的大巴。可是,大巴的感覺總是比火車侷促得多,座位似乎更擠,部份附帶廁所的長途巴士還有臭味。如果不用顧慮價錢的話,選一百次我都會選搭火車——可能是這段時期「頻繁地無法搭火車」的經驗,令火車變成「優渥」與「舒適地移動」的代名詞,便植下了欲望的根。


後來有一年,我先後讀到《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和英國旅行社的西伯利亞火車旅行團小冊子,兩個文本在我腦中奇異地二合為一,我所想像的世界盡頭,就是那片無垠的雪白的西伯利亞大陸。此後就一直幻想著要坐上西伯利亞列車,從莫斯科出發,一路橫越歐亞大陸去到海參崴,但可惜快二十年了,始終未能成事;倒是我在二十幾歲時的一位建築師室友,決定返港發展時正是這樣走陸路回去,只差沒去海參崴,而是以北京為終站再回港。


或許火車的誘惑也關乎一些對歷史的浪漫想像。唸十九世紀末的法國史,看莫內的畫,讀左拉的小說,很容易被他們對鐵路的情緒感染——那頭迅速擴張勢力的怪物正急速改變著都市與鄉村的景觀,時空從此被高度壓縮,其帶來的改變不論好懷將永不可逆,因此他們也有畏懼,也有好奇,或許也有迷戀。那個年頭的大車站,長年蒸汽氤氳,火車頭噴湧出一蓬蓬白氣,張狂地衝撞現代化的鋼筋結構。總是記得1997年電影版本的《安娜・卡列尼娜》(港譯《愛比戀更冷》),男主角就是在車站的煙霧之間初見蘇菲瑪素瑰麗的容顏——事實上整部小說就鑲嵌在兩個火車站場景之間,頭一個預示女主角的悲劇,後一個完成無可抵抗的宿命。但更宿命性的可能是,托爾斯泰本人竟然也是死於火車站。1910年,年屆82歲的他被妻子激怒後離家出走。他先去了兩所修道院,三天後上了一列駛向頓河畔羅斯托夫的火車,卻在此時開始生病,不得不下車住進站長的家。一星期後,他死在那個藉藉無名的鄉下車站,因為已被東正教逐出教會,並沒有臨終祝禱,而是匆匆在隔天下葬。一代大文豪這樣死去,似乎堪稱淒涼,但貴族出身的他其實一直渴望以流浪者之姿離家遊盪,而他在死前一個多星期,總算一償夙願,僅披著身上的一套衣服自我放逐,終於得享自由。說不定,那段最後的火車時光,在落幕前一瞬所瞥見的搖曳風景,才是托爾斯泰漫長人生中的至福片刻。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查映嵐

寫字的人,專業是當代藝術評論,有時寫散文、訪談、書評、電影隨筆。合著有《農人の野望︰大地藝術祭與港日鄉城連結》。

熱門文章

《破.地獄》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03

編輯推介

社畜教父卡夫卡

書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5-01-21

略談香港中文考試之存廢及其他

時評 | by 淺白 | 2025-01-21

樂諾的番茄炒蛋煲

小說 | by 梁曉聆  | 2025-01-18

悼邵家臻

詩歌 | by 李金鳳 | 2025-01-17

美國著名導演大衛連治逝世 享年78歲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16

獨力湊仔兩日談

散文 | by 曾繁裕 | 2025-01-16

東尼瀧谷——貪戀村上春樹

影評 | by Ivymoksha | 2025-01-15

《爸爸》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12

【2024年香港書店面貌變化小匯總】

現象 | by 漫遊香港書店 | 2025-01-07

「作者」的復活

教育侏羅紀 | by 任弘毅 | 2025-01-07

詩三首:〈阿修羅時間〉、〈意義〉、〈瀉湖〉

詩歌 | by 王兆基,王崢,王培智 | 2025-01-05

【2024回顧】告別逝去的人

現象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03

他們想,反正我不作惡都改變不了世界

影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