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詞・離留之間】歸程待啟

散文 | by  蘇朗欣 | 2020-11-19

常有人問我來台灣讀書,有什麼想做?我都說回家。他們說我帶你跑遍花蓮,我們有七星潭、太魯閣、鯉魚潭,人少一些去砂卡擋步道或者牛山呼庭,近一些去雲山水或者白鮑溪,再不濟還能在東華繞一圈。我還是說回家。

為了防疫,下了飛機學生們要先買一張預付電話卡,方便政府定位追蹤,然後通關,拿回消毒過的行李,在接機大堂等工作人員安排,兩人一組坐的士向花蓮出發,開始三個半小時的夜行。跟我編同組的是一個十七歲少女,身型微胖,帶稚氣,因為未夠秤不能買電話卡,要額外處理。我安靜等著,一邊整理手機相薄裡的親友合照。

擾攘一陣終於上了車,司機大叔帶著天然的親切,猛問我們香港的事,台灣的事。香港很亂喔。我們這邊比較自由啦。我挺你們。有去示威嗎?說到這裡狹小的車廂中空氣驟變,但也可能只是我一個人的寒冷,小小的聳然。他又問喜不喜歡台灣?女孩說她是第一次坐飛機,第一次離家,但很期待。她說話時小心翼翼像捧著不可名狀的易碎品,怕它會簡單地崩散。夜裡的高速公路漆黑一片。我們經過清水斷崖,司機說那很漂亮,你們以後可以來,但我往外望,除了暗黑的海,複疊低壓的雲層,其餘都看不清晰。

十四天隔離告終,翌日大清早,同學按廣播順序打開門,將行李搬到樓下大門,砰砰聲,大家都像永別一樣把家搬過來,一個人拖兩個行李箱加一大個行李袋的大有人在,女孩也有她沉重的行囊,我們一起抬,那時她面色就不好。其實回想,應該她一直面色都不好,只因為夜晚總太黑才沒人發現。

大家一起到隔離宿舍外面等車,排成一行列,盡量靠近樹蔭。車久久不來。好在當日天氣清朗,我用手機拍下中庭一棵大樹和藍天白雲傳給家人,這時女孩跟我說她不會去學校,她會第一個下車去花蓮火車站。

為什麼?

我有點事,要回香港。

會回來嗎?

申請了保留學籍,以後再想想吧。

然後她轉身就吐,吐在籬笆裡。

我叫老師來處理,一邊遞給她一張面紙,她低著頭接過,髮絲貼在臉頰上。老師沒有太驚慌,倒是同學們不知所措,畢竟是瘟疫的日子。

旅遊巴終於來了,才發現車子太少,因為我們的行李太多。於是一半人先出發,另一半留下等。女孩也上了車。有幾個同學聽到她去火車站,在引擎聲裡輕輕討論,一個說她應該是住外面不住宿舍,其他幾人恍然大悟,話題繼續飄到新生活的其餘面相。雖然我遠稱不上老,不過和十七八的中學畢業生還是有差距,例如我已經不能很輕鬆地仰望晴天了,而陽光照在他們的臉上,非常合襯。

出關後港澳會的學長帶我們處理行政手續,一星期的行程表排得密密麻麻,課堂也必須讓路,第一站是出市區辦手機號碼。東華離市區起碼半小時車程,來去都困難,最後大家各有行程,在電訊商門市就地解散。我因為不住宿舍,跟了一個學長的順風車,幾個外宿生一起回去。

另一個暗黑的車廂,我們談起今屆新生,學長提到一個坐飛機過來隔離完又坐飛機回家再隔離的女孩。那個女生怎樣啦。我叫她找國際處。她回去了?她哭得超級慘,應該是不適應。放不下屋企人。

你們來到一定要適應。學長語重心長說,花蓮和香港距離比較大,因為……

接著就沒有很認真聽下去了。

始終我沒有哭得亂七八糟,像他們談論的那模樣。

對於「我真係好撚鍾意香港」,大小聲我都說不出口,我只是單純且真誠地想回家。有時在黎明的頂樓仰望宏大的天,入雲的山,我都會懷想幾百公里外,一幅處處光害的悲傷的城景和迷霧裡遠處吹來的二噁英。二噁英已經深深植入那個城市的空氣中了,使它由不宜居住變得不能居住,這變化由我一踏足花蓮便認知清楚,最近我的呼吸系統變好了,鼻子再也不塞住;因為上下學必須靠單車出入,我學會了平衡,每日因為起碼的運動,慢慢感覺到體能改善。我的心卻沒有一同變好。

旁人說想家很正常,但想想就好。不能回去。不要回去。不必回去。他們是台灣人,表情卻比我更難過,好像有槍開在他們深愛的人身上,但其實我們只是一面之緣,或不過是剛交織的緣份,不該有悲傷的價值。我感到對不起他們,並更多地對不起還在香港的所有人。

報考華文系時,我提交的創作計劃是寫一本關於香港的小說。我將計劃書和舊作品寄給指導老師,他看完,夜晚九點打電話給我,侃侃而談,提議多讀台灣文學,參考作家怎樣呈現二二八和白色恐怖,接著談到鄉土文學。

「雖然不是鄉下農村那種鄉土,但香港就是你的鄉土,是你的故里,你人在台灣但心放在香港對不對,你會繼續寫她,這是一個很大的母題。」

我還沒有讀完他傾囊相授的書單。我慢慢地踩單車到學校圖書館,先借一本。這份功課比花蓮任一山水美景都更需要珍視。

夜晚在東華校園,我背對月光騎向志學街住處,經過街口時回望前後,只有無光的道路。我家正對著的榮光街一直延伸,伸向木瓜溪,伸向北方,伸向不被想望的界線。但即使是那麼遠的地方,仍遠遠不是終點。終點根本不存在,我通常想,但有時也會轉念,或許終點不在其他任何地方。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蘇朗欣

現居花蓮,就讀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碩士班(創作組)。準備隨時再遷移,何時啟程未知。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原址重建:《爸爸》觀後感

影評 | by 金成 | 2024-12-05

著名作家瓊瑤今午去世 享年86歲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12-04

重讀《安提戈涅》

書評 | by 趙遠 | 2024-12-02

隱世生活不隱世

書評 | by 亞C | 2024-12-02

方方與新寫實小説

書評 | by 黃子平 | 2024-12-02

投資學

散文 | by 雷根 | 2024-11-29

成為貨物

散文 | by 李曼旎 | 2024-11-21

藍地亞倫

小說 | by 鄧皓天 | 2024-11-21

保釣女將鍾玲玲——陳乜

專訪 | by 陳乜 | 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