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可以有很多種,有些人可以隨時回來,有些卻可能永不能再踏足自己的家園,最可怕是我不知道自己屬於那一種。黃照達感慨提到,記得離開前還有很多東西想做,但到最後這些情節都沒有發生。現實會突然向你偷襲,在你出其不意時一下子把你和這地方的關係切斷。掛念在香港失去自由的人,掛念被迫離開的人,掛念愛惜自己的人。這種傷感,恐怕要伴隨離開的人好一段時間。 (閱讀更多)
地球靠大氣層吸收紅外線輻射,使我們不論何時何地,也不會因為失去陽光而冷死。陳苑珊由她身穿的發熱內衣,談到日漸加劇的「溫室效應」。短視地看待生命的人類,只顧貪圖垂手可得的便利,惡果其實早已在溫室裡張牙舞爪。 (閱讀更多)
今期《無形》以「效應」為題,書寫大時代裡的各種小觀察。盧卓倫的短篇小說〈模仿者〉寫一段校園青春奇遇,每天出現在主角面前的同學,猶如影子般存在,直到某天她了結自己的生命。一切看似如常,但當影子消失,肉身從哪裡來,亦往哪裡去。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