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思想及個性之難

其他 | by  周保松 | 2019-02-19

我留意到,現在網路媒體很流行一些思想速成節目,聲稱消費者只需付出很少的金錢和時間,就可以輕鬆擁有上下數千年的學問和思想。

我明白這類節目有很大的市場需求,同時在知識普及上起到很多作用。不過,如果有人希望通過這類文化消費,便能輕輕鬆鬆地成為有思想有見地的人,我認為不大可能,甚至適得其反。

這個時代,要獲得海量資訊很容易,古今中外經典著作的電子版也唾手可得,但真的學會思考卻很難。這裡所說的思考,並不抽象,就是你對你關心的問題有清楚了解並能清晰表述,並能就這些問題形成自己的見解,而非人云亦云。

為甚麼那麼難?這牽涉到一個學習的問題:即使所有偉大思想就在你眼前,你要真正了解,還是必須有個認識、消化和沉澱的過程,然後結合你的人生閱歷,才有可能形成一點一得之見。

這個過程,很漫長,而且荊棘滿途。我們甚至可以說,挫折、孤獨、自我懷疑、絕望,幾乎是形成自己想法的必經之路。這是一個讓學問走進自己生命的歷程。

作為文化消費者,由於時間和精力有限,我們總是希望省去這個過程,又或者付出的努力愈少愈好。問題卻在於,這個過程很難省掉。你省了,思想便進不來。所以,消費愈多即食之物,你很可能愈容易從眾,也愈容易知性倦怠,因而失去自己的獨立性和批判性。

經常有年輕朋友問我,可否提供一張思想書單或乾脆告訴他們怎麼生活。我明白這些朋友的焦慮,但我實在沒法就此提供一個標準答案。以我的粗淺體會,閱讀也好,生活也好,真的沒有捷徑,也沒有權威可以指導一切,而是得靠自己摸索。別人的經驗和建議,最多也就是參考,而你自己的生命,必須靠自己活出來。

密爾(J.S.Mill)在《論自由》第三章認為,只有經過自己的反思和認可,並通過「生活的實驗」找到屬於自己的路,你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個性。個性,英文叫individuality,就是作為獨一無二的個體,你能活出自己的性格。密爾甚至認為,人只有發展出個性,生命才有幸福可言。

但人要怎樣才能活出個性?

這是個大問題,既是個人的,也是教育的,更是政治的——尤其在這樣的時代。 我們都知道,我們的教育,我們的文化,我們的語言,甚至我們的制度,往往不那麼鼓勵我們特立獨行,不鼓勵我們挑戰既有的習俗、傳統和權威,反而希望我們思想上行動上不要出格,緊跟主旋律,做個家長、學校,甚至國家眼中的好孩子。

這樣的大環境,確實不利於發展人的思想和個性。更糟糕的,是許多人意識不到問題所在,不僅自己放棄活出自我的機會,還會嘲笑那些獨立思考者。那些渴望活出自己生命顏色的人,遂總是異常孤獨,並在最後不得不屈從於主流,放棄個性。

在我們的時代,無論是形成自己的見解還是形成自己的個性,都很有必要卻也很難。我沒有甚麼即時解決良方,但意識到其必要同時意識到其難,是第一步吧。有了這樣的意識,然後大家一起努力去改變大環境,是第二步。

至少我是這麼認為。

(轉貼微博文字)

(編按︰原文見於周保松臉書,感謝作者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一年容易又中秋 虛詞「中秋徵詩得月餅」大賽入圍與得獎作品出爐!

詩歌 | by 尹文羽,王培智,閒雲,任弘毅,雙雙,夜果 | 2024-09-16

悼阿倫狄龍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9-13

杏仁糖

小說 | by 周丹楓 | 2024-09-12

説好不丹故事

影評 | by 亞c | 2024-09-11

雨中的香港 見山還是山

散文 | by Sir. 春風燒 | 2024-09-06

路殺

散文 | by 曾友俞 | 2024-09-07

管他紅杏還是南北杏

散文 | by 惟得 | 2024-09-05